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王仪田:改写压缩机依赖进口历史

  • 发布时间:2015-01-01 01:30:29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史俊斌

  ■科星灿烂

  2014年10月24日,首届“杰出工程师”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王仪田,因带领团队攻克了大型高炉鼓风机、大型连续式风洞压缩机、高空飞机发动机抽气试验台位压缩机、轴流与离心压缩机匹配等关键技术而获此殊荣。

  去年3月27日,由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国产第一套实验用连续式跨声速风洞压缩机组,在用户现场运行成功,打破了国外对该项技术的垄断,且性能超过设计要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个研发团队的带头人正是王仪田。改写我国钢铁企业4000立方米以上高炉用轴流式压缩机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也是由王仪田挂帅的这个科研团队攻克了全部技术难关。如今“陕鼓动力”产品在这一领域占到全国市场份额95%以上,为国家至少节约外汇资金100亿美元。

  20多年来,在孜孜以求的科研之路上,凭着自己的勤奋和执着,王仪田主导的科研团队先后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撰写、发表论文43篇,其中国际论文3篇。个人先后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陕西省“三秦学者”和陕西省“三五”人才等称号。

  “我喜欢工作,但不喜欢书呆子式的工作”

  “要打咚咚鼓,离不了三二人 ,我不能只顾自己一个人向前跑。”王仪田的同事秦夏这么重复着他的口头禅。作为陕鼓研发部气动研究室主任,王仪田带领的这个创新团队共有30多人,其中9个由他直接带徒,此外他还负责许多跨部门的项目。他要求部下业余时间多写论文,并且自己以身作则,带头写。研究室或各个项目出文件、报告,他从不当甩手掌柜,总是一起列提纲、定格式,最后亲自把关。

  “写论文是总结工作、提升水平的很好方法,但搞工程的与学校、研究所不一样,我们非常忙,自己不挤时间就永远没时间写。”他常常会有意识地讲几句自己亲历的故事。“吃亏是福,你干的工作越多,尽管没有奖金,但是你的能力越来越强,经验越来越多,以后机会来了自然就能把握。”

  “积极进取工作,快乐享受生活。我喜欢工作,但不喜欢书呆子式的工作。”王仪田这样对科技日报记者说。为了让这个团体凝为一体,他煞费苦心,经常自掏腰包请大家吃饭。在同事同学中,他有一批棋友、牌友,忙里偷闲就一起杀一盘,打几把。他围棋已到业余三段,打扑克更是出了名的“算手”,非常讲究技巧。他发动团队每周打一次羽毛球赛。“每人交100元,我作为老大哥,多交几千元,作为活动经费。”王仪田认为这既是享受生活,也有利于打开工作思路。“就像和面,醒一醒,再揉就轻松;很多工作,走不动的时候,先放一放,回头再干,可能就解决了。”

  王仪田为轴流压缩机气动小组定了个规矩,每个月至少开一次专业研讨会,由他确定主题,大家自由讨论,同时相互通报工作和学习情况。对于能力提升快的人,王仪田通过一些工程项目“扶上马送一程”。王东在选型软件的开发上显现出特长,王仪田带着他做了第一版之后,就把这一块全交给他做,自己只在最后把关。现在,王东已经开始独立承担实验台位的设计开发。近年来,王仪田先后带了4个研发团队,很多人已独当一面。

  用心工作就是用心生活

  有人问王仪田,你为什么这么喜欢工作?他说:“我从不把工作当成负担,在工作中我能感受到快乐。”

  1990年,带着陕鼓集团第一个研究生的光环,王仪田从西安交通大学毕业分配到当时总部还在西安市区30公里以外的临潼县,从事轴流式压缩机的研究、设计工作。进厂伊始,获知即将从事的工作,王仪田顿时觉得满头雾水,忐忑不安。“与我本科、研究生学的核反应堆、流体机械专业都不对口,基本原理都没学过。”王仪田说,“不过,陕鼓当时的生产任务少,空闲时间很多,这是充分学习的机会。很多人没活干就玩,我就看资料、写论文。”

  王仪田最终没有退缩,企业的资料室成了他最爱去的地方,当年陕鼓资料室的借阅单上王仪田的名字是最多的。那时,压缩机方面的技术资料基本为德语,而从未学过德语的他,就靠一本德汉词典,一个词一个词地“翻译”。为了精益求精,光是一本《轴流式压缩机原理》,他就翻看了6遍以上。时间长了,他会了一门“哑巴德语”——基本能看明白,但一个词也不会读。他并不满足于此,又钻研起了德国技术的核心程序。“不了解核心程序虽不影响大的工作,但你就无法改进提高”。一年后,他发表了关于轴流压缩机技术的首篇专业论文,不仅掌握了该程序,而且发现了其中物性参数计算公式的错误。他对程序进行了修改和移植,不但增加了汉语版,而且延伸出很多新的实用程序。最关键的是,使其从以往只能在大型计算机上应用,变为可以适应普通电脑。“过去用这个程序绘制性能曲线,必须反复跑武汉上专用计算机,一次设计需要一两个月,现在三五天就能完成。”王仪田说。

  那段时间,王仪田工作、学习经常不分昼夜。一次,他正在办公室埋头学习,忽然,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这才发现已是深夜,整栋楼空荡荡的唯有他一人。还有一年初冬,王仪田作为促销团队里的专家去外地给客户讲解技术。方案已经做好,但临出发前一晚,他觉得还不够完美,于是连夜修改。早晨6点,领导喊他出发,却发现他还在办公室做方案,已经冻得哆哆嗦嗦说不出话来。从此,领导有了一句口头禅:“你们都看看,王仪田是怎么工作的?”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王仪田养成了习惯,双休日只休一天或半天,每年20天的年假也不休,甚至公司奖励的外出休假,他都因为工作放弃了。“谁比谁聪明多少不一定,我很欣赏那句话——态度决定一切。”王仪田淡然地说。

  连续式跨声速风洞是航空航天飞行器空气动力学研究的重要装置,由于技术和布置型式的需要,风洞动力系统必须采用轴流式压缩机。这样的机组由于技术难度大、工艺复杂,过去一直被国外进行技术封锁。为攻克这一技术难题,王仪田和他的研发团队历时9年,攻克了气动、油气密封、防腐蚀、转子动力学等技术难题,最终迎来了希望和成功。

  今年3月27日,由其研制的国产第一套实验用连续式跨声速风洞压缩机组在用户现场运行成功,性能达到或超过设计要求。专家认为,这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对该项技术的垄断,而且在世界风洞领域展现了中国制造的实力。他领衔研制的大型高炉用轴流压缩机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高效节能的大型高炉鼓风机技术已应用到宝钢5000立方米级高炉项目,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替代了进口,而且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多年来,王仪田及其研发团队研制的各类轴流压缩机组达到了1600余套,创造产值270亿元,创汇达到2.3亿美元,由此替换和替代的离心式压缩机,每年可节能约63亿度电。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