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05日 星期天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中国民企与航天“亲密接触”

  • 发布时间:2014-12-18 16:25:29  来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新华网杭州12月18日电(记者 任沁沁 姬少亭 喻菲)中国最大工业机器人制造商沈阳新松集团,不久前向其零件重点供货商慈溪市汇丽机电提出了一个想法:进一步提升技术,降低零件重量,以减少机器人能耗,提高国际竞争力。

  在16日至17日于宁波举行的2014中国航天新材料产业化论坛上,汇丽机电有限公司找到了方向。他们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签署了科技服务协议。

  签约合作方向包括流变压铸技术、低温球体、碳纤维等,汇丽机电副总经理孙永强告诉记者,这些基于航天科技的先进技术将进一步解决企业当前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满足其技术升级的迫切需要。

  同时与中国航科签约的,还有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博威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宁波顺泽橡胶有限公司、宁波捷胜海洋开发有限公司等新材料企业。

  宁波有1300家成规模的新材料企业,其中200多家产值上亿的企业参加了这次论坛。这是中国民企第一次集中携手中国航天,瞄准中高端生产方式,特别是高端制造和前端技术(新材料研发),希冀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一席之地。

  “航天领域对民企开放,民企进入航天领域,这是具有革命性的尝试与突破。”汇丽机电总经理罗宇说。

  航天技术被称为带动新技术发展的“龙头”,是二十一世纪的最具代表性产业。民营企业作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创新主体,善于整合现有要素和资源,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由诸多科技领域高度集成的航天技术,一旦能够实现与社会经济实体的产业化结合,其释放的能量与产生的经济效益是无法比拟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巴日斯指出,这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有了先例。

  在17日举行的五场新材料技术专场对接会上,数百名企业家与院所专家的零距离接触,场面堪称“火爆”,厂商有直接“表白”研究所希望展开合作的,有想从研究所“挖人”的,更有想“报考”研究所的……

  “航天系统主动开启封闭系统,解密‘雪藏’的技术专利,向民企伸出合作的橄榄枝,为制造业的蜕变提供了机会,将提升中国制造业整体水平。”博威集团董事长助理王飞认为,这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突破。

  博威合金的合作伙伴,包括多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如苹果、富士康等。

  “举国之力累积的科技资源优势,若能更快、更有效地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必能使民企更好地服务我们的国内外客户,满足市场需求。”王飞说。

  根据协议,博威集团将与中国航天院所就铜-石墨烯合金、铜镍锡合金、铜镍硅(钴)合金等八项技术与产品展开开发合作。

  中国最大的铜加工企业宁波金田铜业也就耐高温步进电机技术与制造、永磁材料高抗蚀耐磨绿色防护技术、替代铜的新兴导电材料等六项需求与航科签署了协议。

  企业家们希望航天技术能通过与民企的结合,通过企业的承接、转化,普及于更多工业应用,造福民生。

  为庞巴迪提供高铁零部件的汇丽机电,希望借力航天提升其材料耐寒性。一些高铁厂商对相关指标提出更高要求,要求采用低温球体铸件,能耐寒至零下60摄氏度。“中国航天拥有这方面的技术优势,其注入会对高铁行业发展带来革新性的变化。”孙永强说。

  尽管与海外的合作已经非常成熟、前沿,但不少新材料民企更期待航天技术和经验“移植”到民企可能产生的深层效应。

  “产业升级不仅是硬件升级,我们今后将在技术、资本、人才和管理上与航天进行全方位合作。”汇丽机电总经理罗宇说,我们希望和外国企业谈判的过程,是有底气的,平等而非仰视的。

  合作是互利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一些院所,也在民企中寻找合适的供货商。

  “产业化的过程就是双方进行探索、接近、最终达成一致的市场行为。”巴日斯认为,航天技术产业化之路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发展、促进航天进步的必由之路。

  “民企更注重市场、效率,愿意应用新技术,对市场有天生的敏锐性和灵活性,具有创新激情和动力,对打造品牌有强烈的渴望和需求。”王永如看到,这种活力对于航天也是一种“激发”。

  当然,这样的开放与合作只是一个开始。中国民营企业家们甚至想象着,在不远的未来,民企可以真正拥抱“太空”,甚至参与到诸如火星探测这样的“国家游戏”中。(参与采写:黄深钢、周舟、崔元磊)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