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民航机场强省 促进甘肃经济发展
- 发布时间:2014-12-18 19:30:40 来源:中国民航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5年多来,甘肃省机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立足省情,抢抓历史机遇,奋力后发赶超,力促甘肃省民航机场建设管理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
□戢一鸣
民用机场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增强现代城市核心竞争力,全方位促进区域对外开放开发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先天优势。5年多来,甘肃省机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按照甘肃省委、甘肃省政府部署,立足省情,抢抓历史机遇,奋力后发赶超,力促甘肃省民航机场建设管理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
快速发展的甘肃省机场
5年多来,甘肃省机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完成新建、改扩建机场项目共计6个,数量居全国之首,以年均建成通航1.2座机场的速度领跑全国民航机场建设事业。据民航局统计,2009年~2013年,全国新建迁建机场通航27座,甘肃省约占全国民航机场建设总量的1/4,先后完成嘉峪关机场改扩建工程,新建金昌、张掖、夏河机场通航,庆阳机场飞行区扩建工程完工并成功复航,在建兰州中川机场二期扩建工程新航站楼即将投入运营,庆阳机场航站区扩建工程及陇南成州民用机场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新建平凉机场、迁建天水机场及敦煌机场改扩建等项目前期工作也在有序推进。特别是金昌机场的通航,结束了我省30年未新建机场的历史。如今的陇原大地,已初步形成了“干支结合、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能力充分”的民航机场运输网络。
从河西戈壁滩到陇东老区,从甘南高原腹地到陇南秀水,一座座极具地方文化色彩的现代化机场为增加甘肃省民航机场运力创造了必要条件。据民航局公报显示,2009年~2013年,甘肃省民航运输机场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及起降架次均大幅度增长。2013年,甘肃省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653万人次,比2009年增加367万人次,年平均增长率 为18%;同期全国年平均增长率为9.2%,比全国高8.8 个百分点。2013年甘肃省机场完成货邮吞吐量4.3万吨,比2009年增加2.1万吨,年平均增长率为15.4%;同期全国年平均增长率为5.9%,比全国高9.5个百分点。2013年,甘肃省飞行起降架次6.4万架次,比2009年增加3万架次,平均增长率16.7%;同期全国年平均增长率为8.6%,比全国高8.1个百分点。目前,甘肃省通航机场达到8座,拥有机场数量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第8位,居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辖区第1位。相应地,甘肃省各机场通达城市数量大幅增加。截至2014年10月1日,本年度兰州中川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500.75万人次,较去年同期提前45天突破500万人次大关,开辟航线82条,通达城市64座,成功跻身全国大中型运输机场行列。同时,其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枢纽机场,连接我国与中亚国家空中通道的“中转站”地位日益凸显。
为加速推进新建机场运营管理工作,加强甘肃全省机场人才队伍梯队建设,5年多来,甘肃省机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将公开招考的105名大学毕业生选送到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参加专业技术岗位培训,并已全部参与到甘肃省金昌、张掖、夏河等支线机场的运营管理工作中,成为甘肃省支线机场运营管理工作的“主力军”;同时努力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迅速补齐机场建设人才短板,为甘肃省培养了一支吃苦耐劳、善建设、精管理的民航机场人才队伍。
民航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作风务实的民航机场建设管理队伍,不断建成通航的机场,大幅度增长的民航机场业务量,对拉动甘肃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六大作用。
一、拉动经济,促进社会发展。被誉为“国际航空城之父”的世界知名航空经济理论专家、美国北卡大学教授约翰·卡萨达提出,机场是城市现代化的显著标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一个地区对外开放开发的程度,将成为21世纪带动城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根据国际机场协会(ACI)的研究成果,民航产业投入和产出比率是18,机场通航后每百万人次旅客吞吐量,可以产生社会经济效益总和1.3亿美元。据此测算,近5年,甘肃省完成机场建设投资38亿元,累计创造社会经济总效益达到304亿元。2009年~2014年10月底,甘肃省机场旅客吞吐量累计达到2962万人次,累计产生社会经济效益总和为38.5亿美元(约合236.2亿元人民币)。实践证明,民航机场不仅是形成壮大临空产业的“聚能棒”,也是招商引资的“大筹码”,更是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与兰州中川机场相邻的兰州新区目前正在着力规划的航空产业园已吸引签约多家航空企业,计划投资110亿元。张掖市发展公报显示,2011年,张掖甘州机场建成通航,张掖市当年招商引资项目总额达到377.07亿元,同比增长246%。
二、提高就业率,带动第三产业。国际机场协会(ACI)机场经济学报告显示,机场每100万名旅客可为当地区域创造2500个直接就业岗位,每增加10万吨航空货物可直接创造800个直接就业岗位,一个直接就业机会会带动6个~8个间接就业机会。据此测算,2013年,甘肃省机场创造了1.7万个直接就业岗位,带动了10.2万个~13.6万个间接就业岗位。这将有力地带动旅游、餐饮、物流等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敦煌是世界知名旅游城市,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关于敦煌机场可研报告显示,该机场因公出行人员和旅游乘客比例约为14。敦煌市2012年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敦煌机场2012年旅客吞吐量为31.56万人次,旅客人均产生经济价值约860元,该机场带动的经济价值达到2.1亿元。
三、提高效率,降低社会成本。当今,国际经济正在进入一个信息化、全球化和以时间价值为基础的全新竞争体系。美国波士咨询公司(BCG)副总裁伊斯凡认为,速度必将超过成本和品质,成为“涵盖全体的首要经营目标”。民航运输作为速度最快的交通方式在提高出行效率方面优势明显。机场的建成通航,能够提高当地社会发展效率,降低社会成本。庆阳机场复航后,有效提高了庆阳与北京、上海、兰州、银川等城市的通达效率,平均较其他运输工具缩短9小时以上。2014年1月~10月,庆阳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12.02万人次,同期增长81.62%。据此测算,2014年1月~10月,庆阳机场民航运输为旅客缩短社会时间达到108.18万小时。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关于该机场可研究报告显示,该机场旅客中因公出行与因私出行比率约为41,因公出行乘客节约单位时间价值70元/小时,因私与因公乘客单位时间价值比率为30%。据此推算,2014年1月~10月,该机场为旅客降低时间成本将达到6512万元。
四、抢险救灾,维护社会稳定。在地理上,甘肃省临疆涉藏,是国家防范暴恐的前沿阵地,在维护国家团结统一、和谐稳定的战略格局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区位作用。机场作为稀缺的战备资源之一更有其特殊意义。目前,以兰州中川机场为核心,东西部两大机场集群辐射全省14个市州。较其他3种运输方式,甘肃省日渐完善的机场布局能够保证应急指挥、抢险救灾人员和物资从临近机场半小时内抵达灾情第一线。近几年,兰州中川机场和天水机场在甘肃省岷县地震和舟曲特大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抢险救灾中发挥出了关键作用。2010年,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后,上述机场迅速启动抢险救灾应急预案,为本次抢险救灾赢得了宝贵时间。其中,兰州中川机场保障救灾专机起降20架次,运输救灾人员256人,救灾物资5.13吨,运送20名生命垂危的群众赴兰州抢救。天水机场保障中央领导专机2架次,空军伊尔76运输机起降1架次,运送爆破专家公务机1架次。据估算减少经济损失1亿元。
五、增进交流,推动民族团结。甘肃省少数民族众多,且少数民族地区欠发达。其中,甘南、临夏不仅是甘肃省西南部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汉藏贸易枢纽,也是甘肃省维稳战线前沿、扶贫攻坚主阵地。加快上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改善当地出行条件,推动民族团结繁荣发展是政治责任,也是历史使命。2013年8月,甘肃省第一座高高原机场——甘南夏河机场——建成通航,并相继开通了甘南—兰州—西安和西安—甘南—拉萨两条航线,特别是拉萨航线的开通,实现了大、小西藏的空中连接,极大地满足了甘南藏族自治州和临夏回族自治州300万群众日趋多样化的出行需求,促进了藏、回民族交流融合和团结繁荣发展。通航一年来,航班起降约350架次、旅客运送近11000人次、货邮运输15吨。2013年底,甘南州人民政府授予甘南夏河机场“经济社会突出贡献奖”。
六、巩固国防,保障军地两用。甘肃地处我国西部内陆,闻名中外的丝绸之路和新亚欧大陆桥横贯全境,是沟通西南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从古至今在军事上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军民合用机场的建设管理是我省机场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平时以民用运输为主,兼具军方日常飞行训练以及保障活动;战时即为军用,而民用机场战时皆可转为军用。当前,甘肃省趋于完善的机场布局,逐渐增加的机场总量,将为国家打击“三股”势力,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巩固国防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设施保障。“十二五”期间,甘肃省规划有10个机场项目,其中3个军民合用机场项目既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航空出行的需求,也肩负起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责任。
甘肃省地处亚欧大陆桥“咽喉”位置,兰州是我国版图几何中心,地理位置独一无二。从理论上讲,最适合打造成我国重要的枢纽机场之一,如今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空中快速走廊甘肃段”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树立综合运输体系的理念,加快推进省内机场管理体制的改革步伐,完善机场布局,扩大规模总量,积极发展通用航空,服务于甘肃省民航事业快速发展,将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增添新动力。
(作者系甘肃省机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