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能否解渴?是否涨价?如何防污?——三问“南水”进京

  • 发布时间:2014-12-12 23:40:49  来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新华网北京12月12日新媒体专电(记者魏梦佳 林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于12日正式通水运行,北京、天津、河北、河南4省市沿线约6000万人,将直接喝上水质优良的汉江水。调水之后,多年来饱受缺水困扰的京津冀地区,能否摆脱缺水?水价会否疯涨?如何布控“水安全”防线、遏制突发性水污染?这些问题,都备受社会关注。

  京津冀之渴能否“逆转”?

  历史上,京津冀地区土肥水美,河流纵横。而如今,京津冀以不到全国2.3%的国土面积和1%的水资源,承载了全国8%的人口和11%的经济总量,成为我国水资源环境严重超载地区之一。

  数据显示,目前京津冀地区人均水资源仅286立方米,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500立方米的“极度缺水标准”。而北京更是多年来缺水严重——以年均21亿立方米的水资源,维持着36亿立方米的用水需求。至去年底,北京人均水资源量已锐减至100立方米左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二十分之一。

  不少专家表示,“水危机”现已成为制约京津冀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瓶颈。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焦渴多年的京津冀地区带来了一丝希望。这项旨在缓解北方水资源短缺的工程,南起湖北丹江口水库,经河南、河北、最终抵达北京、天津,总干渠全长1432公里。一期工程主要向京津冀豫供水,重点解决沿线20多座大中城市的缺水问题,年均调水95亿立方米。

  按规划,中线一期河北可年均受净水量为30.4亿立方米,北京为10.5亿立方米,天津为8.6亿立方米,京津冀地区总体调配净水量近50亿立方米。

  “中线工程通水后,可使沿线城市的供水保障率从最低不足75%提高到95%以上,效益非常明显。”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鄂竟平表示。

  据悉,“南水”将供给北京15个区县,供水范围6000平方公里,来水占城市生活、工业新水比例将达50%以上。河北受水区则涵盖了京津以南整个河北平原区,涉及7个设区市、92个县(市、区)和26个工业园区。

  “中线通水后,京津冀地区将有望形成互通共济的供水新格局,统筹区域水资源调配。这将有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状况,返还长期被挤占的农业和生态用水。”北京市南水北调办主任孙国升认为。

  水价是否会疯涨?

  调水在即,“谜一样”的水价成为民众热议焦点。许多人担心,通水后水价会“疯涨”,甚至有人推算出,南水北调工程每立方水的供水成本高达20多元。

  对此,原水利部南水北调规划设计管理局局长许新宜解释说,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年均调水95亿立方米,总投资大约2000多亿元,平均下来单方水的投资约20多元,但这并不是供水成本。根据他对全国近百项调水工程的研究分析,单方水的投资与水价之间存在一种统计关系,即单方水投资的10%接近于工程水价。这样分析下来,中线水的价格大概是2元多。

  据了解,由于是远距离输水,南水北调工程供水成本高于当地水源供水成本。受水区最终用户水价,由南水北调水源工程、主体输水工程、专用配套工程和城市制水配水4个环节发生的成本、税金和利润,再加上污水处理费用组成。

  此前,根据南水北调工程供水和受水区当地水源工程供水水价情况,沿线各省市制定的水资源规划报告,都已提出受水区用水提价规划。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会同相关部门研究中线工程沿线的口门水价,水价方案还未最终确定。

  孙国升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水价调整会考虑受水区居民承受能力等综合因素,“南水”进京后,水价不会“疯涨”。“从中线来看,在全成本核算情况下,到北京的口门水价,也就是未进北京配套管网之前的成本价,每吨不会超过3块钱。”

  有关专家认为,随着南水北调的水进入城市供水体系,应借此机会建立起统一的水价形成机制,促进节水。例如,实行用水定额管理,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以促进节水;根据供求关系和供水、治污成本的变化及时调整水价;依法管理水价,按照同一用户同质同价和不同行业不同水价的原则,科学管理。

  如何遏制突发水污染?

  千里调水,水质安全是受水区百姓最关心的事。尤其是中线总干渠1100多公里都是明渠,还需跨越众多河流、公路、铁路和村镇。通水中一旦发生突发性污染事件,该如何截断污水,保障群众用水安全?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环保司副司长范治晖介绍,中线干渠采用全线立交输水方式,不发生水体交换,江水水质在输送中不受外来水体影响。同时,沿线还设有节制闸、控制闸、分水闸、退水闸等200多座闸门,可参与应急调度。

  “一旦发生突发性污染事件,运行单位将在第一时间应急调度,关闭相关闸门,截住污染团,控制其继续扩散,清理滞留在渠道内的污染物,将危害减少到最小,不会对饮水安全造成影响。”

  此外,中线沿线还设置了4个固定实验室及13个自动监测站,24小时监测水质;各分水口门附近也配备了生物毒性在线检测仪,可快速检测水中的有毒物质,一旦发现水质改变就会自动报警,便于应急处置。

  北京更是把“水安全”作为重中之重。北京段工程全长80公里,几乎全为地下管涵。“针对上游可能发生的突发性污染,我们设立了‘三道防线’,通过关闭闸门等方式,拒绝‘问题水’入京、入厂、入城。”孙国升说。

  尽管已做了充分准备,仍有专家担忧,在部分穿越城区的渠段,交通事故、人为因素等也可能成为突发水污染事件的潜在风险源。

  对此,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表示,目前正研究制定《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以建立全面覆盖、快速反应的污染物预警预测机制,便于在应急处置中统筹沿线各地各部门力量,保障输水水质安全。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