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要怎样炼成
- 发布时间:2014-12-11 01:31:10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教育改革
文·本报记者 杨 靖
6日,教育部与中兴通讯在宁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将在地方本科高校共同建设“产教融合创新基地”。来自高校、企业和教育研究机构等的600余人在“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2014年秋季分论坛”开幕式现场见证了这一时刻。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指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必须实现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发展。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能力的驱动,也是人才能否提供价值的驱动,也是教育能否创造价值的驱动。应用技术类型高等院校要加快培养先进技术转移应用人才,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促进新技术转化应用和产业技术升级。
据论坛主办方负责人、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理事长孟庆国介绍,以“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促进校企深度合作”为主题的此次论坛,旨在为地方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建立高校与行业企业等共同参与的协同创新体系,加快培养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应用技术人才。
产教融合 协同育人
共建“产教融合创新基地”,是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一次有益尝试。鲁昕表示,引导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是国务院作出的战略部署,希望通过此次与中兴通讯的合作,推动转型高校与企业共同建设完整的信息通信技术实践教学与科研的平台,建设能够充分实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专业,建立校企合作、共赢发展的协同科研体系,提升专业教师队伍实践教学及应用研究的核心竞争力,促进高校在ICT专业领域的快速转型发展,最终实现高校、企业、学生、社会共赢共进的局面。
协议规定,2015年至2020年期间,教育部将支持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推荐地方本科高校参加合作,与中兴通讯共同选择、认定 “ICT(信息通信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基地” 20个项目合作高校,中兴通讯将为每个创新基地平均捐赠价值500万元设备,总价值1亿元。
此期间,教育部还将联合中兴通讯组织专家对“ICT(信息通信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基地”进行指导。以创新基地为依托,中兴通讯将与合作院校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开发教材、共建实践教学平台、联合教学、联合开发教学资源库、提供就业支持。与此同时,中兴通讯面向市场的企业研发项目将被引入基地,提升合作院校参与行业科研的能力,推动应用科研反哺专业建设。
根据约定,中兴通讯还将为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中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的地方本科高校提供多方面支持,包括免费培训1000名紧跟行业技术应用、同时具有实际工程能力的双师型教师;提供完整的教学培训课程和科研管理培训课程,并免费开放中兴通讯信息教学平台,实现高校课程内容和教学平台紧跟行业应用技术发展。
“通过深度对接校企双方发展需求,要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发展局面。更好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加速实现以应用技术人才为强有力支撑的产业转型升级。” 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副秘书长刘志敏对此表示。
转型是创造更加有价值大学的奋斗之旅
论坛间隙,“试点”“转型”成为了地方院校代表言谈话语中的“关键词”。实际上,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曾于2013年1月召开应用技术大学改革试点战略工作座谈会,成立5个研究组,自此拉开了应用技术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与促进地方院校转型工作的序幕。时至2013年6月28日,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在天津成立,成为教育部推动改革试点与院校转型战略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
孟庆国告诉记者,按照建立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推动高等教育分类管理、服务现代产业发展的要求,联盟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促进联盟成员的转型改革。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陈峰认为,地方普通高校的转型是尤为迫切的,转型是创造更加有价值大学的奋斗之旅、进化之旅。
“只要有教育,就要不断适应,不断适应,就是不断转型。所以这个意义上讲转型应该是个常态。”孟庆国表示,欧洲发达国家的人才结构中,80%是应用技术型人才,20%是学术型人才。这样看来,中国的高等教育结构急需调整,地方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是当务之急。
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宁波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撑和研发力量,高校的科学研究必须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宁波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苏志刚在论坛上的一席话,抛出了与会地方院校负责人的一个共识。
作为本次论坛的承办方,宁波工程学院也是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的成员单位之一。事实上,联盟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组织联盟成员单位,围绕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类型高等学校的目标,制订应用技术大学建设规划,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联盟的这一工作宗旨,获得了各方的认可与积极响应。据统计,截至目前,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单位成员已超过100家,其中包括地方本科院校、民办本科院校、独立学院和职业教育园区等。
在陈峰看来,中国特色的应用技术大学培养的应该是先进技术的应用人才,复合性的技术技能人才。“它们应该能够站在先进技术转移应用和社会文化建设服务的前沿。它们也是行业或者区域技术创新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与企业建立技术技能积累创新的共同体,成为区域内公认的技术中心。”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