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重庆以“文”化贫结硕果

  • 发布时间:2014-12-06 19:51:46  来源:中国财经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讯 “到账了。”一声手机铃声响过,巫山县红椿土家族乡高炉村土家族村民张秀回头对正在埋头打理网店的儿子说。“每天都有交易,忙都忙不过来。”他说。

  3年前,张秀还是该村贫困户之一,她怎么也没想到,一场在村里放映的文化带动产业的纪录片成了全村脱贫的转机。他们受此启发,在传统老布鞋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在样式上融入地方文化元素加以改进,产品一投放市场就受到消费者青睐。特别是上大学的儿子在网上开店,一下就打开了整村布鞋的全国销路,订单不断,一双鞋的附加值提高40%左右。目前,从事传统布鞋制作的村民达300多人,年产值约500万元,全村也已成功摘下“贫困帽”。

  以“文”化贫结出的硕果,绝非高炉村个案。据重庆市扶贫办数据显示,全市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由直辖之初的366万人下降到2011年的20万人,基本消除了绝对贫困现象。执行新的扶贫标准后,2013年全市农村扶贫对象减少至165.3万人,较2011年减少18.2%。在收入方面,贫困群众收入水平显著增加。2013年,18个重点区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309元,是2000年的5.2倍,较2012年增长18.2%,增幅比全市平均水平高5.4个百分点。这些变化背后,离不开经济与文化扶贫的结伴身影。

  “消除和减少贫困肯定离不开政府在资金、政策上的投入。文化扶贫无疑是开发式、参与式、精准式扶贫的重要手段。”该市财政局教科文处负责人表示,加快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特别是补齐贫困村的文化“短腿”。

  作为政府主导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财政不仅要有“真投入”,而且还要充分发挥“药引”作用,引导社会资本的参与,以此实现共建共享,统筹城乡和区域文化均等化发展的目标。

  据了解,重庆为加快文化扶贫,近年来启动了一系列的文化低保工程。目前全市已建成文化馆41个、公共图书馆43个、影剧院89个、博物馆(纪念馆)7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824个、村文化室8349个,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文化阵地全覆盖,且已全部免费开放,年均接待群众3600万人次以上。全市文化馆流动舞台车(含流动舞台)覆盖率100%。全市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均设置电子阅览室。与此同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惠民放映、农家书屋建设等重大惠民工程已提前全部完成。

  在乡村特色文化建设方面,该市创建国家级文化先进区县11个、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11个,打造武陵山民族文化节等20个区县文化品牌。每年送戏下乡演出1000场以上。

  按该市工作规划,财政将安排专项资金,到2015年所有贫困地区将全面建成中国文化网络电视,实现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入户”;全市所有贫困区县每年每个乡镇(街道)和村开展公共演出不少于4场。同时,重庆还在部分区县开始试点公共文化数字服务平台,这种集各种文化资源和文化服务为一体的文化“云”系统在国内属首创。今后老百姓足不出户,动一动手指就能够触碰上万种文化资源。

  据了解,为推动农村文化普及,重庆财政仅对“两馆一站一室”免费开放的运营投入就达上亿元。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