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内蒙古监管局:摸索中前行 前行中发展
- 发布时间:2014-12-02 09:32:50 来源:中国民航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通讯员 王佳
今年6月,在民航华北地区管理局办公楼大厅里,一组名为“时间都去哪儿了”的图片分外引人注目。照片上的工作人员或在白雪皑皑的飞行区除冰雪监察,或在人迹罕至的沙漠地带选址考察,还有的在绿草茫茫的通航作业点进行检查……这些图片是民航内蒙古监管局监察员们真实工作的写照。
谋创业 从无到有绘蓝图
内蒙古监管局承担着辖区内17座机场、2家基地运输航空公司、6家通用航空公司、4个保障单位的安全监管和市场监管任务。自成立以来,内蒙古监管局围绕民航华北局“严格安全监管、完成重大任务、服务行业发展、推进深化改革、加强自身建设”的工作思路,认真履行行业监管职能,为促进内蒙古民航持续安全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狭长,辖区内民航企事业单位多且分散,管理模式多样,监管难度大 。在成立之初,监管局不等不靠,克服了没有现成制度可循、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的困难,从零做起,搭建了安全监管的基础框架。“我们当时的心态和拓荒者差不多,白天搜集材料定制度,研究检查的方式方法,晚上挑灯夜战学规章,成立两个月就完成了《监管手册》的编写工作。”一位老监察员回忆说。
严监管 探索有效监管方式
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内蒙古监管局达成了“有效监管就是最好服务”的共识。针对辖区内新建机场多,军民合用、托管、航空企业管理机场等模式并存,部分机场快速发展的情况,监管局通过与企业高层研讨安全监管对策、发布安全警示通报等方式,及时提醒企业纠正偏差,注意协调发展。经过多年监管实践,民航企事业单位由被动接受检查转变为主动“寻医问药”。
采用“536”监管模式,夯实安全监管基础。2012年,监管局逐步推进以“安全监管思维理念、安全监管制度、安全监管文化、行政相对人基础资料系统、行政管理系统”5个系统为主体的行政管理体系建设,推动监管方式由符合性检查向安全评估模式转变。按照“抓隐患、抓重点、抓系统”的“三抓”工作机制,通过以安全信息为笼头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准确定位重点单位、人员、机型、环境、环节、设施设备6个重点,积极推动企业安全管理系统建设,有效解决了赤峰机场空域使用隐患、辖区内各机场鸟害和净空保护等顽疾,将以往“跟着走”的监管方式变为“跟我走”,牢牢把握监管工作的主动权。
严格行政执法,落实安全监管责任。相对于传统的执法机关,政企分开不久的民航监管机构更需要解决执法不严、执法疲软等问题。监管局强化底线思维、红线意识,敢于动真碰硬,视情况采用下发整改通知书、建议书、挂牌督办、行政约见等方式治理隐患,对于违法违规问题,及时启动处罚程序给予惩戒,收效良好。
强服务 助推行业内外发展
民航发展要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内蒙古监管局积极参与乌兰察布、扎兰屯等在建、筹建机场的前期工作,协调地方政府与民航部门的工作关系。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地区民航事业发展,内蒙古监管局积极参与根河、阿拉善通勤航空试点建设工作,探索通用通勤航空试点监管工作思路,为民航华北局出台通用通勤航空试点政策提供参考和依据。同时,他们积极呼吁各机场所在地政府加大对机场安全资金的投入力度,协调海拉尔等6座机场所在地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解决了这些机场消防等级与运行机型不符的安全隐患问题。
内蒙古监管局还致力于为民航各单位安全发展服务。监管局积极推进企业安全管理体系(SMS)建设,强化持续安全理念,并为企业进行规章宣讲、培训,召开辖区内民航安全工作会议,推广典型经验,加强行政指导,引导各单位依法运营,帮助企业建设以“守法诚信”为核心的安全文化。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