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保险:谁的利好
- 发布时间:2014-12-02 04:29:20 来源:解放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杨 群
历经近20年酝酿,存款保险制度即将推出。11月30日,《存款保险条例(草案)》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为期30天。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会产生怎样的后续效应,又将给人们的经济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业界认为存款准备金率可能下降。在我国,央行长期实施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存款银行要按规定向央行缴纳存款准备金,这部分存款准备金不能用于缴存银行日常的支付。我国商业银行向央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事实上也承载着“隐性”存款保险的职能,在存款银行发生支付困难时,可以此作为抵押获取央行的再贷款支持。在存款银行发生支付危机时,最终可以提用这部分存款准备金。而这与即将推出的存款保险制度保费的职能是相互重叠的。类似美国这样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国家,一般央行不再征收或只征收很少的存款准备金。
如果要在存款准备金之外再建立存款保险制度,那么将大大增加银行的经营成本。因此,在存款保险制度提议实施后,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行通道也有望打开。
再加上明年将非银同业存款纳入存贷比考核后,为规避监管套利也需对其征缴存准,这些因素也决定了央行未来需要降准释放基础货币,确保货币市场资金面的平稳。而如果存准真的如期而至,那对资本市场是个好消息。
存款保险制度提升中小银行的信用,为大、中、小各类银行提供了充分竞争的环境,这也会倒逼商业银行转型。
在存款保险制度缺失的条件下,利率市场化可能会使中小银行储户利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比如,美国金融机构间竞争完全市场化以后,曾经依靠限制竞争才能生存的中小银行难以为继。1987年至1991年,平均每年有200家小银行倒闭,这一幕令人震惊。
存款保险制度适时推出,将为我国存款利率上浮区间的进一步扩大,甚至存款利率管制最终废除提供了一层“缓冲垫”。在存款保险制度的保障下,存在小银行的钱,只要在最高偿付限额之内,即使银行倒闭也可以全额赔付。这样一来,中小银行的信用和竞争力也将得以提升。
业内人士指出,在存款受到同样保护的情况下,由于中小银行存款利率较高,说不定还会出现消费者更愿意把钱存在中小银行的情况。
存款保险制度推出,也降低了民营银行的进入门槛。民营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的一个重要条件是“风险自担”,发起人承担的责任过大,无形中也增加了民营银行的进入壁垒。随着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由存款保险机构分摊银行经营风险,并在风险暴露时减少银行发起人的赔付责任,这无疑会提高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积极性。
吸引部分存款转向资本市场
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对资本市场也是一种“维稳利好”。
推出存款保险制度,意味着银行存款脱离了国家信用保护。这一信号,有利于把一部分过去对银行情有独钟的居民存款从银行引出,走向多层次资本市场。
存款保险不同于一般的商业保险,承保单位不太可能在现有保险机构中产生。但如果存款保险公司在成立之后实行公司化运作,不排除将来部分有实力的保险机构成为其股东的可能。这也许就是近期保险股猛涨的原因。
虽然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意味着利率市场化的提速,商业银行息差有进一步收窄的压力,但此时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股却不是利空消息。业内人士指出,近期,银行股票估值的重心已从“息差”转向“风险偏好”。当前存款利率的上浮区间有望进一步扩大,并伴随着央行进一步的降息,可以保持存款利率实际上不变,商业银行核心存款得以稳定。
另外,明年资产证券化有望推进,这也会为银行应对息差收窄提供一定缓冲。资产证券化可以提高资产周转率,这将减轻银行通过息差保护应对成本上行的压力。这不仅有利率市场化加速背景下为银行赢得缓冲空间,也有以此更好地解决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
存款准备金率可能下调
更愿把钱存进中小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