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纪念品从图纸到市场有多远
- 发布时间:2014-12-02 04:29:21 来源:解放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郭艺臖
2014上海旅游节“老凤祥杯”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日前揭晓,在3000件围绕“智慧上海”主题设计的参赛作品中,有8件作品脱颖而出。然而,对众多充满创意的原创设计者来说,从图纸的“谈兵”,到市场的“实战”,还有不少路要走。
小小的旅游纪念品是一个城市的旅游名片。但长期以来,全国各地旅游景点的纪念品大同小异,游客没有“很想买的冲动”。那么,什么样的旅游纪念品让游客愿意掏钱?
“设计地域化、艺术性兼顾实用性的更受欢迎,价格在百元左右的也是主流。”市旅游纪念品展示中心总经理陈俭告诉记者。为了诞生更多具有上海特色的旅游纪念品,近年来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的主题年年有变,从“经典上海”、“上海印象”再到“智慧上海”。同时,大赛的参赛者正从在校学生为主,渐渐扩容到广告公司、设计公司、设计师工作室等专业设计师群体。
然而,由于目前旅游纪念品的设计、生产、销售无法整合成一条紧密的产业链,不少新款纪念品大多还停留在“图纸阶段”。
例如,获本届大赛三等奖的竹子笔杆,在大赛复选阶段,不少企业就有订购意向,但设计者苦于没有批量生产能力。另外,曾在大赛上夺得一等奖的“沪语方言密码锁”,因需另开模具而成本高昂,厂家要求先期生产1万把,涉及上百万元资金,最终因考虑风险而被搁浅。
“设计师对作品精益求精,却忽略其材质应用、制作工艺、开发成本等现实问题,这些恰恰是厂商最为关心的。”陈俭分析认为。
设计如何更好地对接市场?大赛今年设置了“优化作品”环节,让设计师给作品估价,把成本问题引入比赛,力求作品更接地气。
“好的旅游纪念品应当凝练具有本土特色的地域符号,也要了解市场的需求。”上海市旅游局市场推广处处长沈超透露,上海将尝试利用相关旅游产业发展基金,投入到优秀设计作品的开发和生产上,最高可承担30%的投入。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