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不相往来的“隔壁邻居”聚在一起
- 发布时间:2014-12-01 01:31:16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11月24日,记者在常州科教城采访时了解到,常州科教城新成立一家“科技创业公会”,把不相往来的“隔壁邻居”聚在了一起,共同交流创业体验和业界最新动态。
“有时候网上转了一大圈,才发现研发中急需的配套机构就在隔壁楼上。”湖南大学常州研究院的孙银辉感慨地告诉记者。常州科教城聚集了1.5万名科技创业者,但来时各忙各的,交流接触的机会并不多。为了打破这种“怪现状”,10月30日,常州科教城园区内的科技创业企业、研发机构自愿组成非盈利性社会团体“科技创业公会”,科教城管委会还热情帮助公会创办了“创客九号”茶吧,作为创业者的交流空间。
作为创业邦“2013年中国最佳创业园区”榜单中蝉联第二的常州科教城,被专业评估人士视为国内“最具潜力的创业园区”,经过十年磨砺,已经走出一条独具个性的创新创业路径。今年1—9月,园区实现营收48.8亿元,园区单位共获得授权专利608项。该园区正式获批国家级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
为全力营造创新创业服务生态体系,常州科教城今年先后出台了《常州科教城关于大力实施“333”工程的意见》和《常州科教城推进“358”计划支持企业发展办法(试行)》,通过构建金融“天使下午茶”、营销“安琪下午茶”和服务“半月下午茶”全生态服务品牌,探索“服务+股权”、“孵化+创投”的苗圃模式,形成“海归人才+本土资本”、“传统产业+科技研发”的孵化网络,努力实现一年育成,二年成长,三年加速。目前科教城工商注册企业数量突破800家,其中双软企业有37家,高新技术企业有28家,亿元以上企业有16家,4家企业正式签约上新三板。
接下来的路怎么走?成为园区管理者和创业者共同思考的课题。常州市委常委、常州科教城党工委书记徐光辉认为,“必须着眼于科教城的内涵发展与提升,建设并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基于此,科教城管委会站在科学配置创新资源的视角,力推园区创新要素的整合,鼓励科技创业者们走出“门户”,打破壁垒,建立“跨专业行业的、深度一体化的”园区内部创新体系,实现技术创新链和经济产业链的双向融合。
创业公会首届会长、铭赛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曲东升告诉记者,创业公会成立后,将众筹资金展开市场化运营,通过“半月下午茶”、“私人董事会”、“创业导师团”、“一小时讲堂”等新颖活动,实现资源共享、联动发展,打造科技创新创业集群,构建创业人才合作交流学习平台、政企高效沟通平台、企业创新和提升平台。这将对进一步提高园区入驻机构的主人翁意识,培植勇于创新的公会文化,推进园区管理科学化、大众化、现代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