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接地气才能“活”起来
- 发布时间:2014-11-26 04:59:22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一袭红衣、小手托着下巴、圆圆滚滚的胖女娃,这一“中国梦”系列宣传画中的可爱形象,一经问世就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人们亲切地称它为“梦娃”。但很多人不知道,“梦娃”出自天津泥人张。
2013年以来,天津泥人张彩塑、杨柳青年画等一大批反映现实题材的作品被选中进入“中国梦”系列宣传画,这为非遗文化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接地气的机会,也为非遗传承积累了人脉。近日,《经济日报》记者走进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和杨柳青画社,近距离感受这神奇的民间艺术。
坚守文化担当
11月22日,记者来到了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难以想象,一件件精美绝伦的泥人张作品,就是在如此简陋的环境中创作出来的。
对于这一点,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主任、著名工艺美术大师傅长圣表示,好的条件固然对创作有益,但真正的精品源于生活。“泥人张彩塑诞生之初就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创始人张明山先生当年把彩塑艺术从庙宇宗教造像、陪葬泥俑等传统彩塑题材拓展到现实生活,就是大胆的创新之举。我们继承泥人张彩塑艺术不仅仅是继承其技艺,还要继承其创作思维,探究其内在的文化与智慧。工作室成立以来,始终在现实主义创作道路上下功夫,这是泥人张彩塑艺术的立命之本。”
在傅长圣看来,不论时代如何变化,泥人张彩塑的艺术精髓不能丢,更不能乱改。他说,“戏剧行有句话叫移步不变形。你怎么移步、怎么改,都不能把京剧变成梆子;彩塑艺术也是如此,你的创作不着色了,还能叫彩塑吗?”在他看来,泥人张彩塑至少有3个基本点不能丢:体积绝不能大;必须着色;作品必须抓人,情境表现力强。
对于泥人张彩塑艺术的传承,傅长圣说,泥人张技艺是一个手段,是个载体,对于百姓生活的认知才是作品成功的内因,感情不到,作品就难以生动,艺术价值就差之千里。坚守文化担当、艺术责任,才是泥人张的核心价值,才担当得起传承中国彩塑艺术的责任。
艺术植根于生活
天津泥人张的艺术精髓是表现普通百姓的生活。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将每年4月、5月定为生活月,泥人张的工艺美术师们会到各地去“体验生活”,获取灵感和素材,使作品能够记录、见证、阐释时代精神。
在“梦娃”的作者林钢看来,“梦娃”之所以深入人心,主要因为它贴近生活。林钢说,“梦娃”的创作原型是他上世纪80年代到河北省兴隆县采风得来的。那次采风,他画了许多形态各异的儿童素描像。2013年要创作一组“中国梦”主题的作品,这一形象立刻迸发出来。他告诉记者,过了这么多年还能让人记起的形象,一定能与普通百姓达成共鸣。
“深入基层、贴近生活,是我的作品能入选‘中国梦’系列宣传画的原因。”2013年,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的工艺美术师孙永升创作了一件《村官》的泥塑作品,被选中进入“中国梦”系列宣传画。作品表现的是一个女大学生村官,背着背包,戴着鸭舌帽,蹲在地上跟老乡一面交谈,一面用本子做笔记的景象。
好的艺术作品离不开生活,同样也离不开资金支持。为此,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提出“深入生活出作品、面向市场多销售”,但抓生产经营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为了更好地反哺创作。
如今,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的大师们经常走进学校、社区,为学生和市民讲述天津泥人张的历史与文化,免费传授泥人制作的方法和技巧。傅长圣说,“艺术不应该被束之高阁,而要为百姓服务;要想代代相传,就需要更多的人去了解它,喜爱它。”
扩大市场是为满足百姓需求
与泥人张的作品一同入选“中国梦”系列宣传画的,还有很多天津杨柳青画社的年画作品。天津杨柳青画社社长刘建超介绍说,传统的杨柳青年画作品里,有大量是用通俗易懂的大白话宣传优良民风的。比如,一幅讲述爱说谎话的“王大谎”真遇到麻烦时没人再相信他的老年画,这次就被“中国梦”系列公益广告发掘出来,以“诚信”为题展现在世人面前。
文化产品能够“接地气”,与消费需求接轨,并与其他相关产业巧妙地嫁接至关重要。杨柳青画社一直致力于扩大年画产品市场,不断挖掘和研发百姓喜闻乐见的新品种,塑造年画品牌,推动年画产业化发展,这也为杨柳青年画保护传承开辟出新的途径。2009年以来,杨柳青画社共开发了30余种200余款新产品,年画内画壶、宣纸折扇、瓷器、剪纸、拼图、琉璃挂件、丝巾、手帕、冰箱贴、金属书签、钱夹、文具等产品上市后,均取得良好的口碑和反响。
“我们认为,年画产业是彰显民族艺术的,深挖年画内涵、丰富载体品种、提升载体品质,可以使杨柳青年画这一古老民族瑰宝获得新的生机,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刘建超说。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