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城市带
- 发布时间:2014-11-23 15:29:58 来源:合肥晚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长江,全长6300余公里,其流域提供了中国36.5%的水资源、48%的可开发水电资源、52.5%的内河通航里程,是连接中国东中西部的“黄金水道”。今年9月1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份文件的出台有哪些幕后故事?如何带动区域发展?会上,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地方规划处处长马强就《意见》作了解读。
■出台长江经济带发展体现国家战略
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个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改革开放以来,长江经济带已发展成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意义是十分深远而重大的,它既是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是拓展我国经济增长空间的重要支撑,也是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深化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重要平台。”马强表示。
《意见》起草结合了各方实际,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马强介绍,在起草过程中,我们深入沿江11省市开展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各地实际情况不同,这要求我们要因地制宜。比如,我们的规划立足于长江上游、中游、下游地区的区位条件和各自特色,分门别类的进行规划。”
“我们坚持了‘突出长江特色和独特优势’、‘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兼顾全面与突出重点相结合’、‘整体谋划和分类指导相结合’等原则。”马强说,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成为长江经济带的四大战略定位。
■升级优化沿江产业布局
如何适应新环境?迎接新挑战?马强表示,沿江产业要创新、升级。
“沿江的产业现在在布局方面存在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第一规模比较大,优势产业同质化、分散化的布局比较明显,二是高耗水工业在沿江布局过度,产业过剩问题也相对比较突出。”马强表示。
《意见》提出,推动沿江产业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幅提高服务业比重,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和有序转移,培育形成具有国际水平的产业集群,增强长江经济带产业竞争力。
此外,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将大大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形成新兴产业,推动生产组织、企业管理、商业运营模式创新。
“促进沿江产业转型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我们也要优化沿江产业布局,引导产业有序转移。”马强说,《意见》支持和鼓励开展产业园区战略合作,建立产业转移跨区域合作机制,以中上游地区国家级、省级开发区为载体,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承接地,推动产业协同合作、联动发展。“联合携手发展,才能实现互利共赢”。
■发展促进城市建设和山脉水系的融合
面临新形势,沿江城市如何发展?马强表示,“沿江的城市具有近山傍水的生态环境,历史遗留下来的自然条件还有风貌,特别是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形成的一些独特的资源优势和风貌,我们觉得下一步在沿江城市发展过程中还要继续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创新。”
马强说,要促进城市建设和山脉水系的融合,在岸线利用上要尽量地更多留出一些清水的空间,尽量地压缩建港口、建码头,以及建一些工业园区的生产性岸线。
■开放培育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新优势
如何培育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新优势?马强表示,关键要用好长江经济带东西双向的区域资源优势,适应国内国外发展的新变化,从整体上构建长江经济带对内对外开放的一个新格局,特别是要深化向东开放和以云南为代表的向西开放。
“上海要发挥自贸区的建设,首先在长江经济带进行复制和推广,带动长江经济带整个开放水平的提升。云南桥头堡关键是要推动一些国际通道的建设。”马强说,提升整个长江经济带的对外开放水平,实际上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互动,加快沿线的国家海关的合作,提供贸易便利化水平。
同时要推动对外开放的大平台的体制建设,重点加强上海的一些口岸,综合保税区,推动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和农业合作区的发展,同时要增强沿江沿边开放口岸的功能,实现信息互管。
■生态构建绿色生态廊道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生物资源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但也面临着危机。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中下游地区的湖泊面积缩小,鄱阳湖和洞庭湖出现了大量的干涸,枯水期不断延长……
马强说,所以加速做好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打造一个绿色生态廊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在全国整体区域规划中,我们划定了国家层面的25个重点生态工业区,有八个直接分布于长江经济带沿线的九省二市。”
马强表示,长江经济带的绿色生态廊道,关键是围绕一江清水,以围绕长江的水资源,在保护和珍惜利用好这个水资源的同时,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的治理。
■共赢城镇化引领城市群合作共赢
《意见》提出,按照沿江集聚、组团发展、互动协作、因地制宜的思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全面提高长江经济带城镇化质量。
“首先,我们关注的是‘优化城镇化布局’,首先就要因地制宜地推进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优化,体现出各自城市的特色来。”马强说,“其次,我们要突出沿江城市特色,依托近山傍水的自然生态环境,合理确定城市功能布局和空间形态,建设富有江城特色的宜居城市。”
有了发达快速的交通路网,可完全实现城市群之间的“天涯若比邻”。“我们将充分利用区域运输通道资源,重点加快城际铁路建设,形成与新型城镇化布局相匹配的城际交通网络。”马强介绍,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要建设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合肥为副中心,“多三角、放射状”的城际交通网络;长江中游城市群要建设以武汉、长沙、南昌为中心的“三角形、放射状”城际交通网络,实现部分省会城市与周边节点城市之间1-2小时通达。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