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沪港通启动是起点而非终点

  • 发布时间:2014-11-21 15:32:17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期待了半年的沪港通,本周隆重开启,市场关心的各个悬念也一一解开。尽管大盘出现一些震荡,额度也没有出现疯抢,但是,总体来看,本周市场还是平稳的。沪港通的启动是起点而非终点,其长期价值会逐渐显现出来。

  悬念揭晓市场归于平静

  本周一开市前,沪港通开通仪式在上交所与港交所同时举行,开通仪式既简短又不失隆重。投资者最关心的其实是两个悬念,就是对大盘走势带来怎样的影响以及两市投资额度是否会遭遇疯抢。

  第一个悬念在9:25揭晓,上证指数以2506.86点高开28点,上汽集团等一批沪股通的股票大幅高开,连大盘股也大幅高开,如工商银行以3.88元高开,涨幅达到2.64%,这也是上证指数大幅高开的主要原因。第二个悬念也有一个初步的答案,沪股通第一单是伊利股份,港股通第一单是长江实业,不过,金额方面沪股通比港股通大很多,就是说北上资金远大于南下的资金。

  但是,市场总是与多数人的想法不一致。高开28点未必是件好事,因为在沪港通预期的半年里,A股市场持续上涨,上证指数7月份以来已经上涨20%,从2000多点一路来到2500点关口,而且这个过程中几乎没有怎样的调整,本周一高开28点反而给获利盘兑现的机会,利好落地获利兑现是很多人的操作手法。

  由此,一开盘上证指数摸高2508.77点创出今年新高之后就快速下滑,由红盘翻成绿盘,但下午逐渐平稳,以创业板为代表的小盘股快速拉起一定程度抵消大盘股的下跌,最终上证指数报收2471.01点,微跌4.81点,盘中的振幅也不过1.47%。

  另一个悬念的答案也出乎很多人意料,从额度看,沪股通130亿元的额度在下午2点钟的时候就全部用光,而港股通105亿元的额度,全天仅使用17.68亿元,占总额度的16.8%,余额仍有87.32亿元。也就是说,香港投资者北上投资A股的资金是内地投资者南下投资港股的7倍多,差距如此之大有些出人意料。

  周二,热闹过去之后进一步归于平静。上证指数下跌17.64点,报收2456.37点,跌幅为0.71%%。沪港通的额度使用则大幅减少,沪股通额度每日130亿元的限额共使用48.45亿元,余额81.55亿元;港股通105亿元额度使用了8亿元,余额97亿元。

  周三,上证指数下跌5.38点,报收2450.99点。沪股通额度使用26.12亿元,余额103.88亿元;港股通额度只使用了不到3亿元,余额102.47亿元。

  昨天,上证指数上涨1.67点,报收2452.66点,沪港通的额度使用依旧不温不火,沪股通额度使用22.76亿元,余额107.24亿元;港股通额度使用了近2亿元,余额103.04亿元。

  纵观本周前四天的交易,市场期待的两个结果似乎都没有出现,大盘没有出现盼望的大涨,额度也没有遭遇疯狂抢购。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一个重大创新措施正式推出,市场表现还是比较平稳的。从大盘看,上证指数虽然连续回调,但是,跌幅并不大,截至昨天收盘,上证指数本周的跌幅仅1.06%,振幅为2.88%,与平时的走势相比,并没有很大差异。

  本周市场没有暴涨,同样也没有暴跌,一个重大措施出台之初,暴涨暴跌从长远看都没有好处。

  多看看明天大家都是赢家

  至于沪港通的额度,没有出现疯抢也不是坏事,开通之初投资者的谨慎是在情理之中的,港交所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的观点就很有道理。

  针对沪港通首日交易,李小加的评价是符合预期。“在沪港通开通之前,我曾有两个最怕,一是怕交易冷清,二怕过于疯狂,显然这两个最差的预期都没有出现。全天来说,沪港通波澜不惊,冷静开场,安全运行,符合预期。”

  对于开通首日南下冷清和北上火爆的问题,李小加表示,主要是投资者结构不同所致。“南下交易单数多,规模小,主要以散户为主,内地A股投资者以前是炒题材为主,现在向成熟市场转变需要一个过程,这就像广东人煲汤一样,是个慢活。相反,投资沪股通的大多是外资机构,他们本来就对A股很有研究,所以都是有组织性地买入。”

  李小加认为,不用刚开始几分钟就讨论这场球结果怎么样,不着急,慢慢来,最重要的是一切正常,一切平稳。他建议不要着急下沪港通不利于香港市场的结论,“要多看看明天,多看看后天,南下交易为香港市场提供的流动性,今天没有看到,但明天一定有,后天大大的有。”

  李小加建议市场不要关注沪港通短期带来的影响,要多看看明天,多看看后天,在中国资本市场走向开放的过程中,大家全部都是赢家。沪港通将带来世界上最后一个大型资本市场的开放。跟QFII相比,“QFII是一个窗户,沪港通是个门”。

  和沪深股市历史上重大政策一样,我们不能以一天两天的走势来衡量政策的效果,重大政策都是具有长期价值,短线则未必立竿见影。比如,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政策出台的时候,上证指数不涨反跌,2005年5月9日,三一重工等4家公司发布股改试点方案,标志着股改启动,但是,当天上证指数下跌了2.44%,报收1130.83点,并且一路下跌至6月6日的998点。

  但是,半年后沪深股市一波大牛市逐渐展开,上证指数2年涨了5倍,而这波行情的推动力,市场普遍认为是股权分置改革。这说明一个重大政策短期影响并不重要,关键看是否能够带来一个长期影响,而这种影响最终会体现在股市的走势上。

  再比如对今年股市起很大作用的融资融券,2008年证监会宣布启动融资融券试点的时候,大家期望很高,然而,2010年3月,首批试点只有6家券商,随后试点范围逐渐扩大,但融资额有限,没有推动股市上涨,大家觉得这个政策似乎作用不大。但是,今年融资融券效果显现出来,是推动股市上涨的重要资金来源,尤其下半年以来,融资融券余额一路突破4000亿元、5000亿元、6000亿元、7000亿元,几个月里融资余额就较去年底的数量翻了一倍,伴随大盘一路上涨,上证指数月K线已经6连阳。如果没有融资融券,恐怕今年以来大盘上涨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次沪港通的消息对市场影响更为积极。今年4月10日,沪港通试点获批消息发布后,上证指数当天上涨1.38%,报收2134.3点。11月10日,中国证监会和香港证监会宣布沪港通17日正式实施,当天上证指数报收2473.67点,涨幅达到2.3%。两个消息带来两次上涨,且位置越来越高。11月17日沪港通正式开通,尽管当天高开低走,但上证指数报收2471.01点,不过微跌4.81点。

  沪港通短期效应也比较明显,那么,长期价值相信以后会进一步体现出来。

  长线增量资金值得期待

  沪港通的深远意义是标志着A股市场的进一步改革开放,对A股市场的长期价值在于带来海外投资者的增量资金和价值投资的理念。

  经过长达7年的调整,处于历史低位的沪深股市已经具备一轮长线牛市的条件,今年以来A股牛相逐渐显露出来。截至本周三收盘,上证指数今年上涨15.83%,一举收复两年失地,涨幅高于欧美主要股市,一改前几年落后全球市场的状况而迎头赶上。

  截至本周三,美国股市中,涨幅最好的标普500指数,今年上涨了11.01%,道琼斯指数涨幅只有6.7%;欧洲三大股市中,德国、法国、英国股市今年至今分别下跌1%、0.78%、0.59%;日本股市今年涨幅为6.12%。金砖国家中,巴西股市持平,俄罗斯股市则暴跌了30.66%,只有印度股市表现最好,今年以来上涨了32.48%,而上证指数今年涨幅仅次于印度,在全球主要股市中涨幅排第二。

  上证指数今年表现强劲,与沪港通推出关系密切,因为沪市涨幅超过了深市,而且上涨主要是沪港通消息出台后。从股票看,被认为是沪港通概念股的金融、食品、军工等板块表现相当好。同时,沪港通中可投资沪市的568只沪股通股票今年表现出色,尽管这些股票基本上是大盘蓝筹股,但截至本周三,这568只股票上涨的比例接近90%,其中,两成股票今年涨幅超过50%,17只股票涨幅超过100%,涨幅最大的营口港,涨幅高达370.98%。一些大市值的蓝筹股表现也好于往年,如总市值位列第二至第五的四大银行,工商银行今年上涨11.2%,建设银行上涨9.11%,农业银行上涨10.29%,中国银行上涨20.46%。

  由于A股已经涨了半年,因此,本周一大盘以及这些沪港通概念股出现震荡调整并不奇怪,历史上利好兑现的情况常有,如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以万科为代表的深圳本地房地产股回落;2008年8月8日奥运会召开当天,以中体产业为首的体育概念股出现大幅下跌。

  但是,从长期来看,沪港通的意义很大。瑞银证券中国证券研究副主管、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李认为,沪港通作为国内资本市场开放的重要一步,远不是终点。一些重要指数公司,比如MSCI,将在明年再次讨论是否将A股纳入国际指数。6-8年后,A股将按照国际通行的法则纳入国际性指数,有望主导一系列国际化指数中的“中国样本”。未来的这些重大变化,迫使国际大型公募基金更加关注A股国际化的进程,国际资金将会持续流入A股市场。

  今年以来,中国股票受到全球关注,在美国股市中,9月份上市的阿里巴巴遭遇抢购,不仅创下全球最大的IPO,而且,上市后走势也相当强劲,索罗斯等投资大鳄纷纷买入,收益也不错。

  A股要出现一波长期牛市,最需要的是资金,尤其是长线资金,随着沪港通以及一系列开放措施出台,相信国际投资者将成为A股长线资金一支重要力量。全球大部分主要股市海外资金的占比在20%至30%,如果A股市场未来海外资金占比也达到这个比例,那么,A股市场的上涨空间是非常大的。由于进入A股的国际投资者崇尚长线投资,那么,买入的A股锁仓时间较长,这将使得未来相应股票的上涨减少压力,所以,沪港通每天的额度是否用光并不重要,只要海外机构能够持续进入A股,长期效应会逐渐显现出来。

  本报记者 连建明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