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思维的楚渔批判
- 发布时间:2014-11-21 00:32:15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颠覆性的观点,痛快淋漓的论述,这本书犹如我们头上的一声惊雷,所引起的震动和惊骇是必然的。”这是作家阎连科对《中国人的思维批判》一书中对中国国民性解读的感慨。
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发现,中国15世纪前科技辉煌,此后一直落后于世界。这是“李约瑟难题”。尽管关于近代中国科技落后,创新能力弱,社会进步缓慢的根本原因,学术界已有主流说法,认为是政治制度、教育体制、文化源流等问题。但《中国人的思维批判》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楚渔认为,这都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国民的思维习惯长期固化后形成的模糊、混乱、僵化的思维模式。
中国人对自己民族的反思比较深刻的有鲁迅和柏杨两位先生。他们主要反思的是中国人的劣根性的种种表现,比如奴性、不诚信、窝里斗等。而楚渔用独特的视角,试图从哲学角度寻找造成国民劣根性的病因。楚渔认为,混乱、模糊的思维模式主要是中国人长期习惯于模糊地认识事物和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导致行为的混乱,是中国那种特定环境和文化造成的,它让中国人思考问题受面子、情感、功利的左右,缺少古希腊人那种强烈好奇心驱使下孜孜不倦探索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不能事实求是,不能专心致志,做事效率低下。
影响社会进步的三大要素是人、自然条件、社会条件。显然,人是根本因素,阻碍社会进步的根本因素是人,不是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制度、体制、文化都属于社会条件,是重要因素但不是根本因素。而人的因素里,决定人素质高低的根本因素是思维,在思维的构成里,思维的材料即知识储备中西方大同小异,中国学生学的知识和外国人没有差距,中国学生的考试成绩甚至遥遥领先。几千年形成的思维惯性是我们这个民族血脉里无法舍弃的遗传基因,对于它有利的一面我们要坚持自信,但对于它带来的弊端我们更应该有深刻清醒的认识,该修正的修正,思维模式改变了,行为就会改变,就会有不一样的面貌出现。
改变人的思维模式,可以通过教育手段,强化逻辑训练,让每个人思考问题时能集中主题,不偷换概念,养成习惯,就事论事,不考虑情感、面子和功利,这样,做事效率就高,就能深入,就能理性,一个民族的创造力就能迅速提高。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