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大力推进现代渔港建设
- 发布时间:2014-11-20 08:29:21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渔港是渔民生产、生活最重要的后方基地和渔船重要的避风场所,是海洋防灾减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渔港建设对于提升沿海地区的海洋防灾减灾能力,维护渔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渔区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重视支持下,泉州市加快渔港建设步伐,渔业防灾减灾能力大大提高,全市渔船就近避风率已从“十五”末的45%提高到75%,基本形成了以中心渔港、一级渔港为龙头,二级渔港为骨干,三级渔港为基础的渔港体系,有力地促进了渔业经济发展、渔民增收和渔区社会和谐。
往日 小小渔港难载渔村梦想
渔业是高投入、高风险行业。过去由于渔港基础设施薄弱,渔船就近避风条件差,事故时有发生。
70多岁的“船老大”老邱住在石狮鸿山镇码头边,已有多年未“讨海”了,但一说到海、渔港、渔船,老邱就打开了
话匣子:“比如说石狮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全石狮没有几处渔船避风地,那时渔船也不多,大多是木壳船。1985年以来,渔船逐步改造更新大功率、大吨位木质渔船,并建造钢质渔船,整个石狮发展了1000多艘机动渔船。”
但当时,就东埔、厝上、沙堤等几处天然避风澳,一到台风季节,经常会发生争抢避风水域和码头泊位等纠纷,无法停靠的渔船还要颠簸几十海里去异地避风。
今日泉州远洋渔船驶向“深蓝”
随着海洋经济的推进,泉州的远洋渔业也得到了推进。“积极稳妥发展北太平洋、中西太平洋等大洋性远洋捕捞,重点发展东盟、南盟、非盟等过洋性远洋渔业项目”已列入泉州今后一段时期远洋渔业发展的工作重点。2013年,全市4家远洋企业获批建造远洋捕捞渔船24艘、远洋辅助运输船2艘,获得国家远洋渔船更新改造补助金4800万元。
2013年6月27日,惠安县永丰渔业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建造的“福远渔667”、“福远渔666”、“福远渔659”、“福远渔658”四艘千吨级大型灯光围网钢质渔船拉响汽笛,缓缓驶出崇武国家中心渔港,开向中西太平洋捕捞作业,开启了泉州远洋渔业的时代,标志着当地海洋渔业从“浅蓝”驶向“深蓝”。2014年7月,石狮港顺、晋江晋鑫两家远洋渔业公司的八艘远洋渔船开赴北纬40度、东经150度的北太平洋捕捞鲭科鱼类,这是我国大陆渔船首次开赴该海域从事灯光围网作业。
展望 座座现代渔港拔地而起
近几年,省、市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政策,有力地促进了泉州渔业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2013年10月,我省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渔港建设的若干意见》,在财政投入方面,加大了对二级渔港扶持力度,省级投入标准由原来的260万元,最高为650万元;在用地、用海及海域使用金减免等出台优惠政策,二级以上渔港享受省重点项目减免海域使用金,优先安排用地指标、满足项目用海需求;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渔港建设与经营管理,开启了现代渔港运营的新模式。
2014年8月,泉州市政府出台《关于扶持和促进现代渔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该市渔港建设“分组承担、分类补助”,对二级渔港、三级渔港建设,在省级资金补助的基础上,每个项目市级财政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补助;加强渔港维护资金保障,对已竣工验收和中心渔港、一级渔港给予50万元和30万元维护资金补助,补助资金2年申请1次。
根据规划,到2020年,泉州市将新建、改扩建中心渔港1个、一级渔港3个、二级渔港4个、三级渔港5个、避风锚地1个,基本实现所有渔船就近避风。其中,丰泽区政府引入“渔人码头”建设理念,规划建设集渔船停泊、渔获装卸、海鲜餐饮、江滨亲水景观等功能于一体的平台,不久的将来,一座透水式向江面延伸的渔人码头平台将呈现在市民面前;祥芝作为全国的渔业重镇,将在现有祥芝中心渔港基础上,拟再动工扩建投资3亿元,新建防波堤469.7米,码头岸线1052.6米,泊位15个,以满足渔业发展的需要。工程实施后,中心渔港每年将新增渔获物卸港能力约33.2万吨、柴油装卸能力25.9万吨;泉港区没有一个避风条件较好、后勤配套设施齐全的渔港,每当台风来临之际,渔船只能外出避风。针对这一现状,泉港区政府向农业部争取立项补助,计划投资5533万元,建设码头400米、防波堤990米。
此外,泉州市将致力于提高渔港的功能定位,预留好渔港后方陆域,促进渔港旅游、游艇码头、休闲垂钓、物流餐饮等设施开发建设;充分考虑渔港对后方产业的拉动作用,主要港区要促进形成“前港、中产、后城”的格局;大力发展水产品仓储、加工、配送等增值服务,实现港口和产业互动发展,吸引产业集聚。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