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免费保单究竟敢不敢领

  • 发布时间:2014-11-20 05:34:43  来源:西安晚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我最近接到了两通电话和一条微信推送,都是说某家保险公司要免费给我一款新上市产品的两个月试用。怕是骗子就先没敢要,但又有点担心错过了真正的免费推广。”近日,晚报财经新闻热线连续接到类似的读者来电咨询。看来,这个年底推销季中“免费送保险”成为市民手机来电、微信来讯的“常客”。不过,被各种电信骗术、网络黑客搞怕了的市民们第一反应几乎都是“警惕+远离”。那么问题就来了——这种“免费送”到底是“馅饼”还是“陷阱”?如果是真的送,又敢不敢、值不值去接受?

  正规推广就可放心享受

  通过对读者反映情况的梳理和归纳记者发现,名目繁多的“免费送”保险产品多为中短期人身保险,保障期限从30天到半年不等,保障额度最低数万元、最高达数十万元。要想成功领到,只需接受者报上自己的姓名和身份证号即可。比如,市民黄先生就通过关注某家保险公司的微信公众号,免费领取了1份保额高达30万元、保障长达6个月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虽然已有成功领取的例子,但多数接到推广的西安市民心里还是会有些疑问。如果自己曾经在该保险公司购买过产品,那么获赠保险可以被理解为给老客户回馈的一种形式,自在情理之中,而若自己从未在该保险公司购买过任何产品,保险公司又为何会贴本送上这样的好事儿呢?其中会不会藏有猫腻“陷阱”?

  “只要是正规公司的正规产品,就应视为是良性的推广行为,简单地说,‘是馅饼而非陷阱’。”某大型国有寿险陕西分公司资深管理师对记者表示,险企之所以会频推“免费保单”,主要是在年底推销季中拉近客户距离的一种做法。“打陌生电话推销保险,一般都会直接被拒绝,但是如果说免费赠送保险,那么有很多人就愿意听一听了”。记者对多家保险公司采访后得知,各公司免费赠送的保单并非全部对老客户开放,有一部分会由客服人员随机选择号段进行盲打,这类保险只需要客户提供姓名和出生年月即可,并不寄送纸质保单。产品多为短期意外险,保额听上去较高,让人觉得颇有诱惑,实际上公司付出的实际保障成本并不高。但对客户而言,也算一桩几乎无成本的保障性美事。

  免费保单也须详看细则

  看清了免费保单的真相,相信不少市民会改变“一味排斥”的心态。不过陕西省保险行业协会工作人员也提醒预备“试吃”的投保人:要获赠免费保险就需要告知相关的个人资料,并且以后可能会面临保险公司再次推销保险的骚扰。如果你不担心这个因素,并且需要意外险,就可以选择接受。

  该工作人员同时提示广大市民,为了最大程度保障自身权益,大家在受赠免费保险时应掌握四大要点:首先要看来电是否为保险公司统一呼出号码,其次要在过程中明确享受的保障范围;第三是通过短信或网络回执确认赠送保险真实有效,最后是存好保单号以备理赔凭据。

  尤其要提示大家注意的是,还需谨防不法分子打着免费赠送保险的机会骗取个人敏感信息——如果对方需要你提供银行账号、社保账号,或是其他与家庭经济息息相关的材料时,那就要提高警惕了,真正的免费保单,并不需要这些材料。

  财产险种不能送

  记者从陕西保监局了解到,保监会近期下发的《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赠送保险有关行为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规定,人身保险公司可以以促销或公益事业为目的赠送人身保险,但不能赠送财产保险。所赠送的人身保险产品只能是意外伤害保险和健康保险,且保险期限不能超过1年;不能赠送返还型意外伤害保险和任何形式财产险。对每人所赠送保险的净保费不能超过100元。

  记者还了解到,在监管层不定期的检查中,发现个别保险公司以赠送保险为由,获得客户的身份信息,变相违规开展业务,这种行为破坏了保险市场的有序竞争。因此在《征求意见稿》中保监会规定,人身保险公司总公司应加强对赠送保险行为的管控,赠送保险行为要经过总公司的批准,严禁以赠送保险为由,变相开展违法违规业务或进行不正当竞争。

  记者 刘宁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