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团”成獐子岛巨亏8亿罪魁
- 发布时间:2014-11-04 02:33:22 来源:郑州晚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10月30日晚,獐子岛的一纸“变脸”公告瞬间激起千层浪。公告中称,由于北黄海遭遇异常冷水团,公司三年前投苗、即将捕捞于105.64万亩海洋牧场中的虾夷扇贝颗粒无收。受此影响,公司前三季业绩“大变脸”,由盈利变为亏损约8.12亿元。至此,2014年A股最大的一起“黑天鹅”事件诞生了,“扇贝都去哪儿”也成为市场流行的调侃句式。
“神秘”的虾夷扇贝
今年9月15日至10月12日,獐子岛公司在存量抽测中发现部分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公司于10月14日向交易所申请停牌,并邀请海洋科学家和会计师到现场进行系统调查。
根据抽测结果、中国科学院近海观测相关的监测和调查数据,综合判定公司的海洋牧场发生了自然灾害,主要原因是北黄海冷水团低温及变温、北黄海冷水团和辽南沿岸流锋面影响、营养盐变化等综合因素。由此,獐子岛虾夷扇贝遭受了“灭顶之灾”公司决定对105.64万亩海域成本为73461.93万元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放弃采捕、进行核销处理,对43.02万亩海域成本为30060.15万元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计提跌价准备28305万元,扣除递延所得税影响25441.73万,合计影响净利润76325.2万元,全部计入2014年第三季度。
“惊呆了”的分析师
公告当晚,一位长期跟踪獐子岛的行业分析师就表示“惊呆了”。第一,这件事情不正常,以前都没出现过,怎么一瞬间就出来了?第二,此次出事的海域中有2011年就底播的种子,至今已三年,为什么到了收获期突然出现问题?此前公司的监测制度呢?第三,到底是因为自己养殖不当,还是确实是天气的原因?
冷水团异常的“天灾”,被獐子岛看作是导致百万亩扇贝绝产的主要原因。然而,质疑声依然此起彼伏。
而被分析师认为“最具疑点”的细节,来自融券交易数据。深交所披露数据显示,獐子岛自10月8日~13日累计被融券卖出14.65万股。停牌前三个交易日的放量下跌,融券卖出的忽然升温,獐子岛的巨亏“似乎”显得早有迹象。
其次,“冷水团事变”发生后,多家机构仍然发布了充满乐观的獐子岛研究报告,称“公司2015年扇贝亩产将会得到提升”,并一致看好公司业绩回升。作为讲究实地调研、深入一线的专业机构,为何会出现这种“黑白不分”的乌龙报告?
“欲哭无泪”的投资者
投资者对獐子岛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一是,如何证明2011年的时候确实投苗了?二是,如何证明即将采捕的扇贝确实已死亡?
针对獐子岛没有投苗、虚增存货的质疑,獐子岛镇集体经济管理委员会张主任表示:“投苗这么大的事情怎么会有假。每年11月中旬开始的投苗,是一年之中的大事,公司专门从福建租大型的船舶来进行投苗,獐子岛有许多人是集团的员工,都要参加投苗期的‘大会战’,每一年投苗都是客观存在的。”
对于“死要见壳”的问题,公司董秘孙福君给出的说法是:“扇贝目前的回捕率在10%~15%,每亩播5500枚的话大约只能收回550枚。大部门死亡的贝苗要么被冲走,要么被掩埋在海底,只有少量扇贝壳会捞上来。如果死壳都能大量捞回来的话,海底不早被刮坏了吗?”
“复牌那天一开盘就抢挂跌停价,能不能逃出一条生路?这不知得挨几个跌停板!”一位西安股民表示,“那么多的扇贝,要是活着应该有肉,就算是真死了,也得有壳能捞上来给大家看看吧?”
真相,到底在哪儿?
据悉,早在2012年,獐子岛管理层就已经发现了深海底播蕴含的巨大风险,出于对底质多变和洋流影响的担忧,近两年公司底播面积大幅萎缩。然而,将近三年时间,公司方面既没有向投资者公开提示风险,也没有加强深海底播海域监测予以防患。
有券商分析师更是直言不讳地指出:“獐子岛在向深水区的扩张中过于仓促,无论是深水区的水深条件还是底质条件,公司都没有进行充分的勘探论证,包括此次的冷水团。由于对该海域的气候和海水条件缺乏了解,公司甚至根本没有准备应对之策。”
巨额损失已酿成,但投资者是无辜的。扇贝的去向究竟如何,投资者和市场都在讨要一个有说服力的说法。资本市场之中牵涉各方利益,獐子岛事件的影响巨大。因此,如何开展公正有效独立的调查?是否需要监管部门的介入?如何制定更有针对性的监管细则,以预防更多农业公司财务“黑天鹅”事件的发生?这些都是值得关注和重视的问题。法治化市场,需要事实和真相。
獐子岛
■评论
水底的奥秘
不是股民能懂的
10月30日晚间,“中国水产业第一股”獐子岛公告称,因为遭到几十年一遇的天灾——北黄海异常的冷水团,其在2011年和部分2012年播撒的100多万亩虾夷扇贝几近绝产。受此影响,獐子岛前三季度巨亏8.12亿元。
扇贝去哪儿了?股民有理由怀疑獐子岛为“蓝田股份第二”。想当年,蓝田股份曾经创造了中国股市长盛不衰的绩优神话。当年投资者到蓝田调研时,蓝田人会指着洪湖说:“湖里养着很多鱼,不信你下水捞捞试试。”然而,一个叫刘姝威的女人,成为指出皇帝在裸奔的小孩子。2001年10月,她给《金融内参》写了一篇600字的短文,标题是《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这篇短文好似一根银针,扎在了蓝田股份这个巨大的肥皂泡上。蓝田的贷款黑洞公布于众,“鱼塘里放卫星”的闹剧就此收场。
A股市场的造假案例,若以行业出现的频率来划分,农业股似乎“一枝独秀”。目前,獐子岛的面纱尚未被全部揭开,由此断言獐子岛涉嫌造假未免有些武断。但是,作为业余的股民,仅凭财务报表,来投资水产品养殖类上市公司,现在看来,风险真的太大了。因为水底的奥秘,太过深奥。别说普通股民,就连现场调研的基金研究员也搞不懂。要知道,顶着“中国水产业第一股”、国内最大的海珍品底播增养殖企业的光环,獐子岛8年来迎来一拨又一拨的机构,研报多得让人眼花缭乱。上市公司想表明业绩优良时,会说:“湖里、海里养着永远捞不完的鱼虾、扇贝,不信你下水捞捞看。”上市公司想表明业绩下滑时,则会说:“完了,今年遭遇几十年一遇的天灾,鱼虾、扇贝都冻死了,连尸体都冲得找不着了。”股民买这些上市公司的股票,完全是隔山买牛,山那侧到底有没有牛呢?天知道。
股市如同一个江湖,历来不缺乏神话,更不缺乏黑天鹅。郑百文、银广厦、亿安科技、蓝田股份、重庆啤酒,不胜枚举。新中国证券史证明,股市的神话绝大多数是谎话。聪明的股民会在气球没有被吹爆之前,提前套现。相反,听神话故事过于痴迷的股民,往往发现结局都是鬼故事。随着气球突然一声巨响,股票就跌停关门了,犹豫彷徨之际,几个跌停就诞生了。等你有机会出逃时,股价早已膝斩了。
上市公司华丽的皮袍下,究竟藏有多少虱子,普通人是难以看清的。特别是水产品养殖类上市公司,水底的奥秘更是变幻莫测。股民处于信息链条的最末端,接受到的往往是变味甚至是虚假的信息。怎么办?一句话,莫信神话,慎追天价股。至于说打官司索赔,想想都累。累不死,也得拖死你。
郑州晚报记者 徐刚领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