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经济增长质量提高

  • 发布时间:2014-11-01 10:53:50  来源:滨海时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上周出炉的第三季度GDP同比增幅为7.3%,我们该如何看待经济减速?这会对未来经济政策产生哪些影响?

  【四季度经济将转好】

  2014年第三季度GDP没能延续第二季度的回升态势,主要是投资增长乏力及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原因所致。第三季度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主因是投资增长的疲弱。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35778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6.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3%),增速比上半年回落1.2个百分点。投资增速下降主要原因是房地产投资迅速下滑,1-9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12.5%,增速比上半年回落1.6个百分点,是拖累投资增长的最大因素。此外,去年基数较高的原因也不容忽视。去年第三季度GDP增速达到7.8%,是去年年内最高,较高基数也导致今年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速有所放缓。

  虽然经济增速延续放缓态势,但经济仍显现出一些积极的迹象。一是出口形势良好,消费增速保持平稳。预计下半年出口增速可能在10%以上,对下半年GDP增长可能贡献0.5个百分点。虽然前三季度消费名义增速相比上半年回落0.1个百分点,但实际增速10.8%,与上半年基本持平。二是经济结构改善,第三产业占比上升,吸纳就业的能力在增强。消费和民间投资比重提升。这些迹象表明经济下行压力似乎没有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增加值反映得那么大。三是经济质量和效益提升。出口中的虚假贸易成分、消费中的贪污腐败和浪费性消费以及投资中的“政绩工程”等无效投资得到进一步的挤出。

  从三大需求角度来看,预计第四季度出口和消费增速将保持平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则可能企稳。出口方面,受美国经济持续回暖、人民币汇率稳定和国内稳外贸措施发力的影响,出口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预计第四季度出口增速将保持在10%左右,全年出口增速在7%左右。消费方面,受股市回暖、楼市企稳等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将保持稳定增长。但由于“三公”消费继续受到抑制、居民收入增速放缓及物价继续回落的影响,第四季度消费名义增速可能与第三季度基本持平,实际增长可能略有加快。投资方面,受房地产市场救市政策提振开发商信心以及市场流动性继续宽松等影响,预计第四季度房地产投资快速下滑的阶段暂时结束,但因地方政府债务监管政策收紧、平台融资受限,基建投资增速可能会有所放缓。

  总体判断,虽然经济仍有下行压力,但在世界经济整体弱势复苏、油价持续处在低位的外部环境下,今年第四季度经济环境可能略好于第三季度,经济增速可能企稳略升至7.4%左右,全年GDP增长仍可能维持在7.4%左右的合理区间。明年经济增速则可能会继续下行两三个百分点。

  【经济进入降速提质阶段】

  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正运行在7%-7.5%的增长区间,这种增长尽管远比2000-2008年平均10.2%的增长降低一个台阶,但也正在经历一个“提质增效,挤出水分”的新阶段。

  从2010年第一季度开始,中国经济增速连续下滑十八个季度,为改革开放以来时间最长的下滑周期。但全球范围看,高增长之后的“增速换挡”是一种必然趋势。根据世界银行增长与发展委员会统计,二战后连续25年以上保持7%以上高增长的经济体只有不到10个国家,这些国家都是小国,而其余经济体在经历过20年的发展后均开始减速,有些国家甚至出现了大幅减速。世界主要经济体,包括美国、日本、韩国等其他国家走过的道路也都说明,一国经济在经历一段高速增长之后,需要有一个调整期。增长速度会回落一些,但这种回落不是直线式的,而是波动式的。

  中国经济增速的变化标志着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有两大发展目标:一是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中高收入发展阶段;二是转换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形成内生性增长机制。2013年我国人均GDP达到6700多美元,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偏上或者说中高收入发展阶段。根据国际经验,这个阶段的战略性任务就是防止经济发展中出现增长动力“真空”、收入差距扩大、产业升级困难、技术创新缓慢、社会矛盾加大等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现象。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在于寻找新的增长动力和替代动力,而不是短期依赖于政策刺激。

  事实上,增长速度再快一点,并非不能,但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是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这意味着必须刺破过去GDP导向下盲目吹起的泡沫,挤出经济增长的水分。中国宁可发展速度慢一些,也不再依赖过去的外延式增长。自去年以来,中国经济“去杠杆”“挤水分”的过程从未停止过。首先是挤投资水分。去产能的过程中,政府通过收缩非标融资、信贷窗口指导等方式断了产能过剩领域的水源,实际上相当于挤出投资中的水分,使稀缺的资源更多投向有利于转型升级和服务民生的领域。其次是挤消费水分。2013年以来,反腐浪潮大大压制了政府消费和奢侈品消费。再有就是挤出口水分。从2013年5月的外管局20号文开始,主管当局严打隐藏在经常账户下的套利资本流入,虚假贸易的水分被大幅挤出,中国经济增长也回归理性和常态。

  最近2年中国经济运行的态势表明,经济潜在增长率放缓的趋势仍在延续,要实现第四季度经济的平稳增长和保证明年经济能有良好开局,稳增长政策仍需要继续发力。但要扭转经济潜在增速放缓的趋势并不能靠大规模的需求刺激政策,宏观调控政策仍应该兼顾稳增长、调结构和促改革。预计下一步,宏观政策可能仍将坚持总量稳定、定向调控的总体思路,结构性支持力度会进一步加大:加大力度运用财政政策支持薄弱环节,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货币政策增强灵活性、针对性和预见性,综合运用各种工具合理开展微调。

  【“新常态”接棒“微刺激”】

  年中以来,宏观政策风向变化明显,如果说此前的关键词是“微刺激”和“稳增长”,那么现在的关键词就是“新常态”和“促改革”。“新常态”到底对政策走向意味着什么?

  “新常态”的核心是“三期叠加”,即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政策消化期。增速换挡,意味着从全球化红利、人口红利衰减的现实出发,容忍经济从高速向中高速换挡。结构调整,意味着通过促改革来解决传统增长模式下的结构失衡,实现结构优化和转型。政策消化,意味着拒绝过去大投资、宽货币的老路,不搞大规模刺激,而是着力消化前期刺激政策造成的产能过剩和债务等风险隐患。总结来说,未来政府将会更加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而不是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规模。落实到宏观政策的取向上,稳增长将让位于促改革、调结构。

  从客观条件看,稳增长逐步让位于促改革也在情理之中。首先,财政政策在上半年提前发力,下半年心有余而力不足。往年是财政年底突击花钱,今年在稳增长的压力之下,出现了上半年底突击花钱的现象,这使未来财政支出的空间受限。此外,从政府收入的角度来看,也不支持未来财政的进一步宽松。税收收入持续低迷、房地产投资下行背景下,以土地出让金为核心的非税收入也大幅放缓。其次,货币政策受到通胀和外部环境的掣肘,边际上的宽松空间不足。进一步推行全面降息等总量宽松手段,不符合国务院以及央行反复重申的“总量稳定、结构优化”基调。综合来看,既然上半年经济最差的时候全面降准没有出现,那么未来全面降息在经济趋稳时也不太可能出现,央行仍倾向于采用结构性的定向宽松手段。第三,在政策的余温之下,经济重现失速下行的可能性不大。动态来看,下半年的经济环境尽管不如第二季度,但还是明显好于第一季度。一是稳增长政策还将发挥余温。尤其是上半年宽信用支持的一些长期基建项目还将陆续落地,地产也基本维持在底部徘徊,进一步失速下跌的可能性不大。二是外需也不会重演第一季度的失速下行。三是从季节性因素看,历年下半年与第一季度相比都是“旺季”。

  综合来看,现在的政策重心已经从以微刺激为主线的稳增长逐步转向以促改革为主线的新常态。财税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司法体制改革、传统和新兴媒体融合等多项改革措施已经率先发力,未来国企改革、金融改革等重点领域也会相继跟进。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