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棵白菜真“牛”
- 发布时间:2014-10-30 08:44:13 来源:中国财经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一棵普通的青菜生长周期最长不过半年,但一千多年前北宋时栽下的白菜,虽然茎叶清瘦,却依旧生气勃勃。不信你到安徽省无为县杏花泉边的米公祠看一看,“宋书四家”之一的米芾会指点给你看的。
说起来,米芾其实就是一棵白菜。虽然先祖是宋初的勋臣,祖上多人在朝中担任要职,但米芾却因为母亲是宋神宗母后乳娘的缘故,才被召为秘书省校字郎,负责当时的校对之事,这才慢慢走上仕途的。走上仕途的米芾不但爱穿唐装、嗜洁成癖,而且喜好朴素,与当时华丽的时尚格格不入,被人认为个性怪异,便是同时代的苏轼也觉得他癫狂。米芾觉得,在白菜面前,一切菜都只是菜,于是他在给皇上写屏风的时候,觉得那砚台十分了得,竟没把皇上当高档菜,耍赖皮硬把砚台抱回家;米芾觉得,在白菜面前,其他有生命力的东西都应得到尊重,于是在知无为军时,听说濡须河边有一块奇形怪石,当地的人们出于迷信,以为是魔石,不敢擅动,他却派人将其搬入寓所,摆上供桌,向怪石下拜:“我想兄已经几十年了!”即使有人认为此事有失官家体面,使他被弹劾罢官,也不后悔,竟作《拜石图》记之。时人有诗赞叹:“南州怪石不为奇,士有好奇心欲醉;平生两膝不着地,石业受之无愧色。”平生就是一棵白菜,他当然“不能与世俯仰”。
史书记载,米芾最喜欢画白菜。米芾生活的宋代,是文人画成熟的时代,人物、山水、松石、梅、兰、竹、菊等题材广泛,而米芾独独爱画白菜。不是画别的不在行,他用“模糊”的笔墨作云雾迷漫的江南景色,用大小错落、焦墨、横点、点簇来再现层层山头,独创的“米家云山”之法为后世画家效仿;他的画与他的字一样,追求“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把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对立的因素融合起来,使“文人画”的画风上了一个台阶。但是,他的“文人画”一幅都没有流传下来,唯一留存的画就是他“栽”的这棵白菜。
被唤作“米癫”,在京城已不合时宜,于是米芾南放而知无为军。在无为,这棵白菜生长得更加自在,看见稻子收割后长出小苗,他问农人那是什么?农人答不上来,他却笑着说那是稻的孙子;秉烛夜读,被蛙鸣打扰,于是他手写“止”字,包上砚台投入池中,蛙鸣止而又起,而投砚亭下的墨池里的翰墨却永远飘香。一日小醉,他提笔准备来个自画像,无意中画出一棵白菜。这棵纸上生长的白菜到了明代被移栽到高1.1米、宽0.6米见方的石碑上,上面还刻有黎阳王太傅专门为它所作的《白菜歌》:“我爱菜,我爱菜,傲珍馐,欺鼎鼐。早韭与晚菘,青芹和苦芥;多吃也无妨,少吃也无害;雪霜曾饱经,风味依然在……但愿人人知此味,天下何愁不太平!”白菜画与白菜诗相得益彰,使无为的墨池文气蜚然,成为人们追求朴素精神境界的理想圣地。
千年风雨过后,杏花泉已经干涸,甚至连踪影也难寻得。但是这棵米芾亲手栽下的白菜却依然生命力旺盛地生长着,瘦长、贫脊,其味不受重视,其形不受欣赏,却清清白白、自得其乐地生长。这大概就是,米芾的白菜千年以来生机勃勃地生长,成为史上最“牛”白菜的原因吧!(作者单位:安徽省无为县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