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财政资金“让利”往后退一步,社会资本“担纲”向前进一步

  • 发布时间:2014-10-30 02:31:03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关注成都科技金融改革

  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结合,是中央对科技工作和金融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近年来,从获批全国科技金融试点城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城市,到科技保险试点城市、专利保险试点城市,再到形成以“政策+平台+系列产品”为核心,集“集聚、服务、撮合、孵化”于一体的科技金融生态服务体系……四川省成都市围绕“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总体战略,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通过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改善科技金融环境等破题科技型企业,特别是科技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共性命题,取得一系列实践成果。为解读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中,成都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新局、新为,科技日报记者走近成都,近距离观察,深度调研。

  生态之一:

  创新财政科技投入配置方式

  10月16日, 成都市科技局、市财政局联合召开的全市创新驱动发展科技金融工作专题会上,成都万维图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为成都科技金融创新产品“科创贷”受益的首批16家企业之一。

  当日,市科技局、市财政局联合出台《成都市市级科技企业债权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成都市科技创业天使投资引导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两个政策,“科创贷”正是根据前者,由市科技局联合金融机构,为成都科技型中小企业量身创新的运用知识产权、股权以及信用实现贷款的产品。

  用万维图新总经理杨霖的话来说,“政府资金帮助企业增信,解决了企业高技术、轻资产融资遇阻的‘常见症’,心里悬着的石头落地了。”

  破题科技型企业,特别是轻资产、高成长、高风险的科技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共性命题,让企业“悬着的石头落地”,力促科技与金融结合,全面深化改革的成都创新,拉开这场渐进式改革之举,并不止于此。

  “无形之手”为企业“增信用”为机构“增信心”

  同样是受益科创贷的16家企业之一,四川鱼鳞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典型科技型企业,其研发的全国首个基于GIS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系统,眼下已占领了国内同领域核心市场,企业入选2013年成都高新高成长20强、德勤亚太高新高成长500强企业。

  但盛名之下,融资之路依旧艰辛。“此前,我们也接触了多家银行,很受挫。”提及曾遭遇的“闭门羹”,鱼鳞图公司副总经理罗旭斌说,“我们压箱底的就是技术和信用,没有固定抵押物,很多东西谈不下去的。”

  随着《风险补偿资金池资金管理办法》出炉,鱼鳞图收获了一场融资“及时雨”:通过“科创贷”中政府资金帮助企业增信,从申请到获批仅一个多月,近期500万元银行信用贷款即将打入企业账户。

  表面上,这是一家科技企业融资之路从梗阻到贯通。其背后,则是一座城市持之以恒对破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不断完善、创新科技金融扶持链条“无形之手”的助推。

  “政府引导,创新合作模式,构建债权融资风险资金池,可谓是切中要害。”成都银行科技支行行长黄春感触良多:在既往几年时间里,这个“主攻”科技企业金融服务的支行,虽已享受总行在对科技支行评价体系中作出的倾斜,“但科技中小企业‘轻资产、高成长、高风险’的特征,仍然是很大风险。”

  然而,随着《风险补偿资金池资金管理办法》的出炉,“风险”将不再由金融机构单独承担。该《办法》首次在成都尝试构建债权融资风险资金池,通过创新合作模式,引导区(市)县、金融机构参与共建风险资金池,当科技型中小企业发生贷款逾期损失时,风险补偿资金对合作银行给予单笔贷款最高60%的贷款损失补贴。无需固定抵押物,通过风险补偿资金帮助企业增信,利用知识产权和股权质押,同一企业一年内累计信用贷款金额最高可达1000万元。

  “风险共担,等于最大程度的减负;轻装上阵,自然更敢拿出真金白银。”黄春透露,成都银行已与成都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成都中小担、高投担保签署合作协议,放大4000万元风险补偿资金,授信3.6亿元,定向为成都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和信用贷款。

  “以一博十”财政科技投入从“直投”到“放大”

  成都是全国科技金融试点城市,试点的核心就是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支持创新创业。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新政将以往以“撒花椒面”方式为主的直接补助,变为整合社会资源的“药引子”,建立科技资源市场配置机制,成为“撬”动银行、担保、创投机构合力的支点,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以一博十,甚至更大比例地放大财政资金,同时,通过科技金融机制创新,财政资金更及时找准科技金融“市场失灵”的环节,为“缺位”寻求“补位”。

  针对科技企业债权融资,成都市首期市级科技企业债权融资风险资金池已组建,市科技局、市财政局通过设立1亿元的债权融资风险补偿资金,引导银行机构、担保公司以及区(市)县合作共建了授信资金规模达到19亿元的科技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及信用贷款产品体系,财政资金放大比例近20倍:通过三种模式“整合投融资机构、区(市)县政府”扩大债权融资规模,成都生产力促进中心与成都中小担、高投担保、成都银行、交通银行分别签署合作协议,授信金额8亿元;与武侯区、青羊区、双流县、成都银行分别签署了合作协议,授信金额9亿元;与民生银行签署合作协议,授信金额2亿元。

  针对科技企业股权融资,成都市投入2亿元,设立首期“成都市科技创业天使投资引导资金”。该引导资金一方面通过引导性参股,联合创业投资机构共同出资设立天使投资基金,投资成都市内初创期、种子期的科技型企业;另一方面通过跟进投资,联合创业投资机构对初创期、种子期科技型企业进行共同投资。该引导资金将按照“政府让利于社会资本”的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并明确退出机制——参股4年内退出,“零收益”转让;参股6年内退出,转让价格为“原始投资+逾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参股6年仍未退出的,与其他出资人同股同权在存续期满后清算退出。目前,成都生产力促进中心出资1000万元天使投资引导资金,联合技术转移集团、盈创动力等创投机构发起成立的成都市首只引导性参股基金——成都盈创兴科创业投资合伙企业,已正式成立,通过财政资金“放大”撬动社会资本,其基金规模达1亿元,财政资金放大比例达到10倍。

  “解决科技金融体系问题、行业问题,着眼点非常准。”在日前召开的首届中国科技金融年会上,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副总裁董梁评价认为,成都在科技金融领域公共财政资金配置的变革,对投资机构来说重点在于“改变了风险特征”,使风投机构在高风险领域能够获得政策更有力的支持。“从“直投”到“放大”的模式转变,为不同投资主体提供了不同的引导和支持,形成良好的金融生态,使科技金融的各个主体得到非常好的激励和激发。”

  生态之二:

  创新科技金融服务组织形式

  10月21日,成都天府软件园。手游企业酷游互动科技公司掌门人刘俊和团队正在进行新游戏开发,“才来成都创业,很多融资、扶持政策都不甚了解,投融资机构也需要前置对接。”然而这一切,刘俊不需要往返于政府部门、窗口之间,打开电脑或手机,他所需的咨询,都能“一扫而尽”。

  同一天,成都高新孵化园,专为IT企业提供检测服务的成都信息处理产品检测中心周鹏程,正为两家互联网公司进行系统评测,接受服务的科技企业,凭借市科技局全新开发的“科创币”,无需到窗口报备审批,只需网上平台申请,在支付的同时,政府20%补助资金,分分钟就能“省现”,直接拨付给检测中心。

  不同的科技企业,不同的涉猎领域,不同的服务范畴,刘俊和周鹏程,却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了同一个平台——成都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科创通”。

  7149家成都科技型企业、251家科技服务机构、809个科技服务产品、78家创新创业载体……这个被媒体誉为成都科技服务“天猫商城”的科创通平台(www.cdkjfw.com),在今年5月从“零”起步,正式开通投用不足五个月的时间里,已成为互联网时代之下,成都科技服务的第一平台。这个基于互联网、兼具“集聚、服务、撮合、孵化”功能的科技金融平台,正从创新服务的纬度,整合各类资源为成都创新创业企业所用。

  打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

  如何更好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和市场的决定作用,促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成都市在不断探索与实践。“长期以来,我国金融和中介服务体系的发展有较强的制度建构和政府推动因素,各机构间缺乏内生的相互关联,信息不共享、规则不相容、流程不对接问题普遍存在。未来科技金融工作的重点,应聚焦整体服务效率,不断推进系统集成,政府应牵头组织企业、科技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协作平台,推动金融(服务)机构间制度化协作,搭建企业和中介机构间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促进信息共享、规则相容、流程对接,提高科技服务业整体服务效率,打造有利于企业创新发展的生态环境。”成都市科技局局长唐华表示。

  10月19日,见到成都生产力促进中心副主任曾蓉时,她正与在北京的清科互动董事总经理张妍妍电话沟通将于本月底在蓉举行的“科创通——投资界系列沙龙”。这是市科技局推进,由成都生产力促进中心打造,基于“科创通”平台的科技创新服务互动品牌之一。

  “政府推进搭建专业化科技服务平台、团队,并运用专业化、市场化的手段,吸引积聚各方资源要素延伸‘服务’的宽度,这也正是清科集团所看重,并愿意全程参与其中的重要原因。”对于此次以“科创通”为平台,与成都科技创新服务牵手,张妍妍说。

  定位于“集聚、服务、撮合、孵化”四大功能的“科创通”平台,作为市科技局支持,成都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运营的创新资源共享平台,通过整合以往“条块分割”的创新资源,“并联”构建起涵盖科技政策咨询、投融资、知识产权、检验检测、文献信息、技术转移、孵化培训等要素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产品体系,打造覆盖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全过程、差异化需求的科技中介服务共享系统。

  “‘科创通’面对的是知识密集型的科技企业及服务机构,这个平台本身,也需要有‘高智商’。”据介绍,运用互联网思维构建的“科创通”,采用OTO模式,创新科技服务的方式,通过网站、科创通APP、手机报、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渠道,构建起了“线上网络+线下联动”的科技服务品牌。线上,基于“线下信息线上化”理念,对科技型企业和科技服务机构进行信息推送服务;线下,打造科创汇系列活动,通过沙龙、培训会、项目对接会、智库产品、天使投资平台等活动、品牌搭建,为科技企业、科技服务机构、科技人才、产品与技术等创新要素搭建起无缝对接“零距离”的双向平台。

  一个平台引路“钱往哪儿去”

  在成都市“三个政策,一个平台,两个产品”的科技金融生态体系中,“科创通”是一个平台、是一个渠道,更是一种汇集。

  “成都此次试水的债权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很好地引导了金融资源向科技领域的倾斜配置,实现了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的有效对接。问题又来了:政府引导资金放大后,‘等米下锅’需要融资的科技中小微企业,又在哪里?”问号背后,“科创通”平台的作用呼之欲出——78家创新创业载体、7149家成都科技型企业,这个掌握庞大科技资源的大数据库,不再仅仅只是一堆沉默的数据,而是被“激活”变成了最直观的科技金融数据支撑。

  在这个平台中,以数据为支撑,政策咨询、金融对接、成果转化、孵化载体、人才招引等创新要素能在一个平台之下,通过双向甚至多向集聚、撮合,实现政府引导、各方参与之下自由选择与流动。参与平台建设运营的曾蓉介绍说,为了让“科创通”平台建好并用好,在前期企业大调查中,对每家进入“科创通”数据库的企业,都会根据企业自身诉求偏好贴上不同的“标签”并归类,从而打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比如,某家新成立的手游公司,他们期望短期获得风险投资,那‘融资诉求’的标签就会动态跟随它,并通过平台资源为其服务、对接,直到企业最终获得融资。”

  据悉,“科创通”平台投运以来,每个月企业增加数平均保持四位数增长,其效果也明晰可见——今年,成都银行各类科技贷款规模不断扩大,仅成都银行科技支行就新增科技贷款6亿元。全市科技保险额度达到505亿元,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近10亿元。此外,市科技局共支持新三板改制上市企业28家,其中14家企业成功挂牌,一批本土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成长,推动软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科创币”试水科技企业服务

  企业与机构“配对”,仅仅是“科创通”共享平台服务企业的第一步。紧接着,成都市科技局因循互联网应用的便捷化特征,创新出“你服务、我补贴”的“科创币(科技企业创新券)”。如同“淘金币”一样,“科创币”可在企业检测机构服务时直接“省现”,单笔20%的企业服务补贴,最高可达5万元。同时,双向补贴方式,还将以单笔10%比例,补贴科技服务提供方,从而“盘活”全市科研检验检测资源,为成都科技型企业服务。

  “就在前些天,我们才在检测机构完成了我们的项目检测。通过‘科创币’申请,我们获得了5万元扶持额度。”指着刚刚完成测试的节能环保装备,依米康公司负责人黄存勇算了笔账,此次17万元的检测经费,“科创币”直接抵扣了3万多元,企业每年最高5万元、单笔20%比例的补贴,能持续为企业节省下一笔研发投入。

  “科创币”是成都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之中的又一核心“产品”之一。作为一种事前补贴企业、事后兑现服务的政府购买方式和需求导向的新型创新政策工具,政府通过平台向企业发放“科创币”,企业在平台上向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购买创新服务时,用“科创币”抵扣一定比例的服务费用,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将收到的“科创币”向政府兑现并获得一定的服务补贴。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科创币”启动仅一个月时间,已有近百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功申请,申请总金额达465万元。

  “成都市科技金融改革足以引发很多理论思考。科技金融本身具有公共属性和商业属性,把政府公共财政资金通过引导、放大,用于促进创新,符合科技金融的基本逻辑,也是未来改革的一个方向。”四川大学中国科技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昌文在评价成都科技金融改革时认为,更多通过“金融手段”支持创新,将是未来我国政府在科技金融发展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版内容由成都市科技局协助提供)

  图① 成都:政府帮助企业增信解决融资难

  图② 成都“科创通”服务平台

  图③ 成都“科创通”服务平台聚集科技服务产品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