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摆脱业态老化 站上零售潮头

  • 发布时间:2014-10-28 01:30:49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专家观点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在《中国连锁零售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报告2013—2014》中指出,为了应对逆境,零售企业亟须探索创新道路,在扩张模式、运营模式、销售渠道和物流运作等方面寻求突破。

  同时,报告也指出,就各业态的发展态势来看,便利店和购物中心展现出了较好的发展态势。便利店依靠其空间、时间和服务的便利性,以及贴近消费者的特性,可能会占取零售行业的制高点。特别是随着电商和便利店业态的逐步融合,我们有望看见各类电商、服务商、货品供应商与便利店深度合作,将体验、社交、生活服务和购物融合为一体,从而出现以社区客群为服务核心的全新商业模式。与此同时,购物中心顺应了消费者需求多元化,娱乐、健身、就餐消费需求日益增加的趋势,也有望保持较快的增速。相比于这两个业态,超市、百货和专业店在过去两年增长较慢,开始进入调整转型期。

  曾被称为最能抵御经济周期性衰退的零售行业,如今正陷入困局。2013年一年,零售业迎来一场关店潮,并且这场关店潮延续至今年。联商网统计显示,仅今年上半年,北京百货业态就关闭12家。其中有因合同到期关店,有因企业战略调整关店,但事实上,背后的原因都是因为不堪成本重压,在利润面前不得不选择退出市场。

  其实,日本的零售业在20年前也经历了同样由于经济下滑带来的打击,但日本的零售业最终走出困境。专家表示,纵观日本小型业态发展呈现的特点,反映了零售业态发展的趋势,也将给中国的零售业转型带来一定的启示。

  ——缺乏创新——

  零售业呈现老化状态

  在消费低迷和电商冲击的大环境下,中国零售业传统大型百货店、大型超市扩张的风光时代一去不复返;同时,消费者对日常的消费也开始趋于理性,甚至在某些商品方面变得更加“小气”,大量看重性价比的消费者更被吸引到了网络购物的行列中。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德勤共同编写的最新《中国连锁零售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报告2013—2014》显示,零售百强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从2009年的10.8%下降到2013年的8.7%。报告认为,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宏观经济增长减速、消费疲软、电子商务渠道分流、消费升级以及成本持续高企等因素共同导致的传统零售业的发展速度连续下滑。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23万亿元,也连续4年增幅下降,预计2014年增速还将下降0.7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零售行业盈利难,与其业态老化、缺乏创新模式有关。由于整个行业前期的疯狂扩张和市场资源的提前透支,再加上行业缺乏规范的营销创新模式,零售业越来越呈现出一种老化状态。

  在微利时期,行业巨头及大型零售店参与竞争,零售业若没有特色,很难让消费者再次光临。

  没有消费,就没有营业额;没有营业额,就没有利润;没有利润,企业就支撑不下去,而其各种成本又照样支出,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是关门歇业。

  日本的零售业在20年前也经历了同样由于经济下滑带来的打击。1990年左右日本的经济随着人口增长的停滞陷入了持续低迷的时期,1990年至2013年间,日本经济的平均增速不到1%,其间多次出现负增长。日本零售业态也因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据统计, 2001年—2011年间,日本百货店市场规模整体下降了29.8%,大型超市大幅度萎缩达到28.2%。

  而在这十年当中有所发展的,首先是便利店,另外是药妆店和无店铺销售(包括通信销售和网络销售)。从各个业态的评效来看,便利店以140万日元/平米的数值高居各业态的榜首。2012年日本零售连锁企业排名前10位的企业中,便利店企业占据5个席位,其中7-11名列榜首。

  ——迅速扩张——

  便利店成零售业“要员”

  日本的便利店经营模式于上世纪70年代从美国引入,上世纪80年代伴随着女性踏入社会的比例上升,人们对于24小时便利购物的需求增强,便利店迅速扩张,在此时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成为日本零售业重要的组成部分。

  上世纪90年代日本开始进入经济低迷的时期,各类大型商业业态发展受阻。而由于小型零售业态受到经济形势的影响较小,各便利店企业加强了门店运营能力,扩大了商品品类与服务类型,使得便利店在90年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进入2000年以后,日本政府放宽了对于便利店企业经销品类的限制,银行ATM等金融服务成为便利店企业新的业务增长点,同时自有品牌的开发、细分业态的诞生也在继续推进着日本便利店行业的发展。便利店行业反而在2000年之后呈现非常稳步的上升发展趋势。

  ——顺应需求——

  开发完善新产品和服务

  以7-11从商品到服务的转型为例来说明,最开始店铺只是个迷你的小型超市,之后发展成24小时经营的便利店,然后再提供品类丰富多样的快餐食品,同时不断扩充各项方便于消费者的服务内容。这些尝试的宗旨都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生活便利性需求的变化。

  在日本7-11,快餐和每日配送食品占到门店零售额的38.3%,店内的快餐食品,都采取自我开发的方针。总部开发团队的员工人数将近150名,并组成了便当供应商、料理专家合为一体的团队协作体系。以快餐为主,不断地进行商品的更新,卖场让人耳目一新。店铺商品的种类多达约2800多个品种,其中每周推出的新商品数将近100种,每年更新商品数约70%。

  目前,在日本的便利店里,消费者不仅能解决一日三餐,也能买到简单的生活用品,此外,诸如ATM取款、打印、缴费等各项服务都能在便利店实现。

  日本的有关研究机构通过对众多到便利店的顾客进入便利店的目的进行调查后发现,购买商品还是主要原因的顾客占89%,但同时还有其他目的(如厕、ATM取款、打印、缴费等)的顾客也占80%,其中只是单纯为了购买商品进入便利店的比例只有20%,可见便利店内服务项目对于顾客的吸引力是非常强的。服务功能的充实增加了顾客的到店频率,推动了商品销售额的增长。

  近期的日本便利店,为了满足老龄顾客群的需求,还推出了送货上门的业务。门店专设小型配送车,针对一些畅销常用的商品品种提供针对送货上门的服务,对于一些行动不便的老龄顾客,这是非常方便的举措。

  ——推陈出新——

  有限卖场追求效用最大

  日本的便利店平均单店面积在110平米左右,商品数量却达2500种品类,平均每位消费者的消费单价能达到合人民币46元。店铺销售的死敌是顾客想要购买的商品缺货,卖不出去的商品却占据很大的货架面积。所以有必要通过对顾客需求的精准分析,增加畅销商品,加速新商品的导入,这样才能给顾客带来更满意的商品体验,从而提高来店频率,增加销售额。

  同时,撤除滞销商品,可以帮助减少不良库存,从而减少降价商品的比例,品类的减少伴随着人工成本的降低,也有助于整体利润的提升。这需要对每日的数据进行彻底分析,基于分析结果进行订单量的预测并进行合理下单,积极引入畅销商品和新商品,滞销商品及时撤除,同时调整货架陈列和库存,从而提升销售额。

  ——差别经营——

  据商圈特点尝试新业态

  为了利于竞争,小型零售企业走向专业化。很多小零售商都采用专营店的方式,进行差别化、个性化的经营,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同样较好地生存了下来。

  以大型购物中心为主业的零售巨头永旺,自2005年开始发展与便利店同等规模的小型食品超市业态“My Basket”,已发展到有450个门店,截至2014年4月,实现了单年度的盈利。这是以人口的城市回归和老龄化为背景的新业态的尝试。从外观来看,永旺的食品超市类似便利店,但店里多以米、生鲜等食材为主;顾客多以居住在附近的年长人群为主;价格也远远低于便利店。借助永旺集团整体的采购能力,可以通过“低成本”集聚小商圈的方式实现低价格,和便利店适当的实现差别化;而小商圈的便利性与社区体验这些非价格竞争优势,是大店铺所难以提供的,“My Basket”恰好弥补了大店铺的缺陷。

  从中国企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多数零售企业尚未找到适合本企业发展的店铺经营模式,无论发展哪种经营模式都需要适应消费需求的变化,适当在同业内进行差别化,结合自身发展特点的业务开拓才可能有长远的发展空间。

  (素材来源:BWCHINESE中文网)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