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比调整 一汽奈何?
- 发布时间:2014-10-23 00:32:32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一汽大众最近有点累。
先是以“4天3人”的频率管理层负责人被中纪委带走调查,接着是股比调整引发全球关注,最近速腾召回事件中“补丁门”又被公众所诟病,虽说从顶着“共和国长子”皇冠诞生那刻起,一汽便始终争议不断,但俗话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出了问题,外部议论,内部解决,民众的关注不过是一阵风,聊聊就过去了。但最近,一汽真的有点搞不定了,高管被查,声誉受损,风口浪尖上开始动“股比”,谁来当掌门人,这会都得打起十二分精神来。
说到股比调整,且不论被翻滥了的一汽“历史遗留问题”,也别上升到有些人说的“民族荣辱”问题,历史车轮总要向前,大势所趋,发牢骚谁不会?现在需要关注的是,倘若股比调整落地,对“大众人”的心气儿和未来,到底有何实质影响?
记者在网上发现很有意思的一件事,“一汽股比调整对员工影响”这个问题居然上了百度知道和百度贴吧,而且参与讨论的人数很庞大,更有意思的是,其中被采纳为“最佳答案”的一个回答是“员工的境遇没有任何变化,员工的工资属于生产成本,股比的变化只是影响利润的分配,而利润是扣除成本后的最终结果。所以股比调整影响的是资本的利润分配,跟前期生产没有半毛钱关系。最主要的是,谁让你是央企员工,该干嘛干嘛,洗洗睡吧。”
再来说说股比调整的另一个话题,所谓到了“IPO窗口期”,要为上市做准备。中华工商时报记者在上期《陕汽、潍柴博弈之道》里提过,车企整体上市一个关键是看主营利润能否合并到财务报表里。有人说股比调整为上市做铺垫,但陕汽作为地方国企,尚且需要与资方多年博弈,何况“宫闱深深”的央企?更何况“共和国长子”的一汽-大众?一汽股比调整只是个开始,说到了“IPO窗口关键期”还为时过早。如果说当年的“皇贝勒”融贯中西,加宠于一身,如今的一汽却是中西受气,问题于一身。于是掌门人徐建一从今年两会开始便“惜字如金”,不仅“躲记者、避发言”被连续炮轰,如今关于股比调整又是轻巧巧一句“不是自己说了算,要听国家的”带过,有人便调侃一汽“为换高铁,我牺牲,我骄傲”。
事实上,长久以来,一汽最不缺资金,也不缺人才,缺的倒是几分担当的勇气。且不说“南北大众”的对比,毕竟地方与中央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同为央企的长安集团就发展得很好。哪家“贝勒爷”没点“内忧外患”的烦心事?“为国牺牲”啦,“内部困难”啦,如果一味地把外部形势复杂化,内部斗争放大化,一汽就能发展得好了?最近的评论里有句话倒是对的,与其发半天牢骚争论股比调整的意义,倒不如赶紧借着这次调整对内得彻底正正“家风”——无论是自主研发被诟病还是被批“长子不成器”,出了问题,别再想着找理由,从上到下先接住了,再用实际行动去争一口气;对外多争取些符合国际规则、市场逻辑的企业切实利益,别让员工一边“树大好乘凉”对企业的发展“高高挂起”,一边却又集体发牢骚自己都鄙视自己家的“体制内作风”。既然要跟国际接轨,新规则新激励赶紧制定出来。低调没有错,但认为“不表态就会少犯错”就大错特错,担当和创新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要求,既然股比之争已进入商业逻辑和市场规则,风口来了,一汽能否抓得住呢?
回到“51:49”,体制政策的红线保住了一汽的1%,但1%的侥幸也许就会让一汽栽大跟斗。正在召开的四中全会释放出一个讯号,商业逻辑的红线是法治,法治权威高于改革,而改革要把“去地方化、行政化”进行到底。一汽如果还是像经营“政务”一样经营企业,恐怕会错失股比改革良机,日后丢掉的,也许就不仅仅是1%这么简单。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