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3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建设川东北经济区核心增长极 达州奋力起跳

  • 发布时间:2014-10-21 07:32:51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抢抓机遇、奋发攻坚、重点突破、加快发展……达州站在川东北经济区核心增长极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披荆斩棘、奋力争先。

  从川东北经济区的谋划到川东北经济区的规划,再到省政府对川东北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出炉,历时一年多。在这一年多里,达州奋力加快地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集聚推动川东北崛起、达州振兴、富民强市的核心力量,着力建设幸福达州,共谋川东北经济区加快发展之策。达州发挥出川东北经济区核心增长极炫目的光彩:承接机遇垂青、内陆开放前沿、改革创新制高点……

  达州正在带动川东北转型发展走向新一轮“聚”变,深刻地改变着川东北地区,推动着川东北经济区向更深更高层次发展。

  □唐启兵/文 达宣/图

  承接机遇垂青融入成渝经济“大棋盘”

  2006年7月,“中国西部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落户达州。达州境内天然气储量达3.8万亿立方米,探明储量5500亿立方米,被誉为中国天然气能源产业“第三极”。随之,中石化、中石油、齐鲁石化等能源巨头齐聚达州,在达州建设庞大的天然气产业集群。

  2011年5月,《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出炉,达州作为唯一整体被纳入成渝经济区渝广达发展带,建成东北部重要的经济增长带,迈向全面融入成渝一小时经济圈征程。

  2011年12月,成渝经济区建设全面启动。“打好成渝经济区建设这张牌,建设渝广达发展带。”达州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发展空间更加充足。

  2013年8月26日,中国民用航空局正式批复将达川区百节镇观音沟场址作为达州机场迁建工程推荐场址,将扩能升级达州机场。2014年7月14日,《川东北经济区发展规划(2014—2020年)》出炉,提出“两核三心四带”的空间布局。根据规划,达州市将成为川东北经济区核心增长极,将建成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成为川东北片区和川渝鄂陕结合部区域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聚集和辐射中心,辐射带动整个经济区及毗邻的重庆、陕西、甘肃、湖北的相关市、县(市、区)发展。

  达州作为川东北重要的次级综合交通枢纽,正加快实施“两航七铁十一高速”的交通发展规划战略,统筹推进“铁公水空”立体交通体系建设,着力构建功能配套、畅通便捷的区域一体化交通基础设施体系。短短数年,达渝、达陕、达万、巴达、南大梁高速公路将全市7个县(市、区)串接成线成片,比原规划提前7年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目标。2013年底,达州市境内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88公里,全市高速公路主骨架基本形成。“全域融入重庆,与成渝双核共振”成为现实。

  紧抓机遇,达州蓄积了满满的动力,面向世界正在腾飞。

  改革创新引领释放发展新动力

  “达州有良好的投资环境,是企业投资中国西部的最佳选择。”每次到达州,安徽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翔都会发出如此感慨。

  从默默无闻的西部内陆城市,到如今企业的投资热土,支撑达州“华丽转身”的是达州“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精神,有序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创新的强大活力正逐步释放出来。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坚持用政府权力的“减法”去换取市场和社会发展活力的“加法”甚至“乘法”,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推进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金融体制改革方面,推进城市商业银行增资扩股,成立农村商业银行并引进战略投资者,积极试点民间资金组建中小银行。城乡一体化改革方面,深化土地管理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培育规范的土地流转交易市场,具化川陕苏区振兴规划和政策,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扩大开放方面,坚持以实施开放合作“四向”战略为抓手,依托紧邻长江黄金水道地缘优势和能源优势,加强与长江中下游武汉、长三角经济区等沿江地区的经贸联系,突出东向发展,将达州打造成长江经济带的能源产业带;加强与成渝两地的市场对接,强化西向发展,将达州融入重庆和成都,建成成渝经济区的配套产业基地、川渝经济合作的桥头堡、环渝腹地重要的经济增长极、重庆大都市发展的后花园,加快达州发展;扩大与云南、贵州和珠三角经济区的市场合作,开拓南向领域,优化要素配置、升级产业结构,通过产业错位发展、城市相向发展、设施一体发展,助推达州这个川东门户城市、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快速发展;承接西安等大都市的经济辐射,加强北向发展,助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改革再出发,达州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引领的川东北经济区“聚”变正在发力!

  产业集聚驱动走向新一轮“聚”变

  在我国经济呈现出“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等特征的新常态下,达州认真研判经济大局,推动产业集聚区建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赢得规模效益。

  今年以来,达州市经开区产业集聚出现的一个现象,一根根管线,将园区企业串在一起,天然气、硫磺等优势资源在转化流动中,为企业贡献出最大利润。

  鼎富安凯清洁能源汽车项目、60万吨液化天然气(LNG)生产基地开工建设,物流及终端配套建设项目竞相落户……各个企业竞相扩大投资,达州俨然成了商家们逐梦的乐园。

  去年,达州市围绕市域经济“842”、园区“121”和企业“百十一”这三大总体战略工程着笔,全市“1+7”产业园区依据要素禀赋分类发展特色产业,达州市经开区建成千亿元、5个大县区各建成200亿元、其余2个县(市)各建成100亿元产业园区;打造5个百亿元、40个10亿元、100个1亿元企业。目前,达州经开区纳入四川省千亿元园区规划,大竹、宣汉产业园区纳入全省500亿元园区规划。

  资本总是涌向活力“高地”。伴随着改革创新的逐步深入和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和项目入驻达州。截至2013年底,达州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57亿元,较上一年同期增长22.9%,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2个、亿元以上项目137个,签约项目集群效应凸显。

  事实上,产业集聚园区多年发展,昭示了一个事实:集纳了产业基础要素、产业链发展环境的产业集聚平台,正成为达州对接全球产业、沿海经济转移的最具吸引力的舞台。

  璀璨明珠——达州市

  达州,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南麓。建国后置达县专区、达县地区,后改为达川地区,1999年6月,撤地建市,名达州,辖通川区、达川区、宣汉县、大竹县、渠县、开江县,代管万源市。幅员1.6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90万,系四川省人口大市、农业大市、资源富市、工业重镇、交通枢纽和全国闻名的革命老区,素有“巴人故里”、“红军之乡”、“中国气都”之称。

  达州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早在4-5万年前就有人类于此生产生活,文明记载史已有5000多年、建制史2300多年,历为州、郡、府、县所在地。土著居民賨人与迁徙而来的巴人自古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中华地域文化——巴渠文化。4300多处文物景点星罗棋布于巴渠大地,众多历史名人彪炳华夏史册,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巴山作家群、巴渠诗群、巴山摄影人、大修艺术车间等文化品牌交相辉映,奠定了达州作为川渝鄂陕区域文化中心的坚实基础。

  达州物华天宝、资源富集。全国苎麻、商品粮、油料、生猪、肉牛、中药材、茶叶生产基地久负盛名,享有中国苎麻之乡、中国黄花之乡、中国糯米之乡、中国油橄榄之都、中国富硒茶之都、中国醪糟之都和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之美称。境内矿产资源28种,天然气探明储量6600亿立方米,是国家“川气东送”工程的起点。

  达州山水相依、景色迤逦。境内山川纵横、河湖巧布,丛林浩浩、植被青青,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10余处,被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赞为“西南奇胜”。

  达州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是四川对外开放的“东大门”和四川重点建设的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织就立体交通网络,是四川通江达海的主通道、中国西部重要的物流枢纽城市。这里曾是国家“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已形成能源、冶金、建材、食品、医药、食品加工、商贸物流等为主体,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