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妈妈”和她的300个孩子
- 发布时间:2014-10-16 08:31:14 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张凤云
“张妈妈,张妈妈……”那年冬天的感恩节,张矾去村里送棉衣,孩子们呼啦一下就把她围住了。也不管孩子们身上沾了多少土,小手有多脏,她一把搂了过来。
这就是张矾,江苏省泗阳县一名经营墙纸的个体户。就是这个出生在农民家庭的普通女人,自发创建了“春晖助学”QQ群,成立了泗阳县春晖民间助学协会,网聚了1200余名爱心人士,帮助300名农村贫困孩子圆了读书梦。
“我很幸运,小时候遇到了一位好人”
“直到现在我还经常做梦,梦到老师写在黑板上好多字,我还没来得及抄下来,就被擦掉了,心里那个急啊。”每每见到张矾,她都会这样说。她说童年失学的记忆让她终身难忘,“醒了知道是个梦,又会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我小时候遇到了一位好人。”
是的,在经历了那段灰暗的辍学日子之后,张矾全家得到了一位好心人长达10年的帮助,张矾也因此有机会完成了自己的初中学业。这让还是孩子的张矾充满了感激。“当时就想,等我长大了,我也要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张矾说。
2004年,26岁的张矾志愿加入了“感恩中国”志愿服务组织。2010年,张矾又参加了县里组织的“一对一爱心助学活动”。从那时起,每年开学前,张矾都会上门把学费、学习用品和换季衣物送到受资助的孩子家中。
“跑的次数多了,发现农村还有不少孩子面临辍学,都是因为家里穷。”张矾说,她感到自己的力量太有限了,这些孩子需要更多能帮助他们的人。
于是,在转过年来的11月份,张矾毅然创建了“泗阳春晖民间助学”QQ群,开设了春晖民间助学网,呼吁更多的人参与爱心接力。
在QQ群刚成立的那段日子里,每天天一亮,张矾就背着大包小包,挤公交车,走乡村小道,把在网上募集的助学金、学习用品、衣物等送到贫困孩子手中。一天下来,脚上磨出了血泡,人也累得跟散了架一样。
“我是从农村出来的,这些不算什么。最难的还是让那些捐助人信任我。”张矾说,刚开始的时候,她一口气加入了几十个外地泗阳人的QQ群。有一次她刚把一个贫困患病孩子的求助信息贴进去,就被管理员“踢”了出来,进去了8次被踢出来8次。“他们可能把我当成诈骗的了。特别委屈,我说我有孩子的资料、孩子的照片,还有派出所的电话,不信你可以核实。后来这个管理员还捐了3000元给那个孩子治病。”
2013年,由张矾发起的泗阳县春晖民间助学协会正式成立,爱心的力量更大了。张矾说,她特别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人士能加入到他们这个大家庭,“捐赠不一定要花大笔的钱,您的一支笔、一块橡皮、一件旧衣服,一句鼓励的话和一个微笑,都能让孩子们得到温暖。”
“别再叫我女儿
‘小偷
’”
“我们接触的很多孩子都很无助、很胆怯,也很自觉,他们不想给任何一个人添麻烦。有时候你主动去亲近他,他都会感到害怕。”张矾说,“格外敏感。你太热情了,他觉得你是怜悯他;太冷淡,他又觉得你嫌弃他。所以说,光有爱心还不够,还要会爱。”
有一次,张矾到高渡镇一个非常特殊的家庭,当时还不到5岁的弟弟和姐姐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父亲因病去世,母亲离家出走,小姐弟俩很孤僻,特别害怕生人。张矾硬是用心“捂”了一年,小孩子才愿意开口说话。
关爱贫困学童,绝不是拿钱硬生生地去“砸”孩子们。照张矾的话说就是要用心。除了带领会员义工给孩子们送学费,送学习和生活用品外,平时还组织会员定期进行家访,及时了解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状态。
“临河镇中心小学有一个叫月月的孩子,同学都不跟她玩,说她是个小偷。这孩子太让人心疼了,是个孤儿,这个年纪小孩子有的东西她都没有。后来我就去找到老师,把月月偷同学的东西都全还上。我说请大家别再叫她‘小偷’了,她是我的女儿。后来我跟小月月拉钩,我说你要什么,妈给你买,别人的东西再好,咱不拿。”张矾说,他们资助的300名贫困学童,大都是残疾人、孤儿或来自单亲、父母患有重病的家庭,“帮助他们,你得知道他们需要什么。”
每到节假日,张矾会组织协会成员,带上书、衣服或者玩具,再买上点儿鱼和肉,到孩子们家里去。在那些大都很简陋的房子里,跟孩子们一起包顿饺子,或者炒上几盘菜,焖上一锅米饭,然后大家围在一起边吃边聊。这些成员们有相当一部分也是当了母亲的,她们时不时地摸摸孩子们的小脑瓜,轻轻地抹掉他们嘴角沾着的饭粒,就像对待自家的孩子一样。
3年多来,春晖志愿者们实地走访了农村贫困家庭600余户,每月下乡家访达到15次左右,接受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商家和企业捐赠助学资金70余万元,各类学习用品6万余件(套)、各类衣服12万余件。他们用点点滴滴的爱,给贫困孩子带来了最灿烂的阳光,照亮了他们本该灿烂的童年。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