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青山绿水绕新村

  • 发布时间:2014-10-15 05:29:22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大力推行农村清洁工程,努力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并且把农村环境整治与现代农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确保南水北调中线水质安全的同时,提高了水源区农业发展水平,改善了农村环境,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清洁家园——

  村容焕然一新

  记者走进陕西汉中市南郑县阳春镇徐庙村,整个村庄干净、整洁、有序。房屋一律白墙黛瓦,水泥路通到每家每户门口,路两边种着桂花、紫薇、丁香等。

  阳春镇党委书记饶庆告诉记者,为了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他们实行统一改厨、改厕、改圈,改造污水管网,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和厕所都安装了盖板,并对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新建一座垃圾中转站和垃圾房,安装了果皮箱,还成立了村环卫队打扫卫生。

  经过整治,农村居民居住环境有了很大改善,村里原来臭气四溢、垃圾成山的污水坑,如今变成了村里人的休闲文化广场。现在,村里的大人小孩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基本能做到村里白色垃圾不落地。

  汉中市是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为了解决农村垃圾污水随意排放对汉江水质造成污染的问题,该市推行农村清洁工程,精心筛选了500个村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徐庙村就是汉中市农村清洁工程重点示范村之一。现在,汉中市基本实现了农村环境的净化、绿化、硬化、美化和亮化,全市40多万农户基本过上了“走水泥路、喝自来水、住砖瓦房、用卫生厕、取清洁能”的生活。

  对于以粮食生产为主导产业的农村来说,秸秆乱堆乱放是造成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重要原因。然而,记者在南郑县徐庙村看到,正在田间收获水稻的农民把秸秆整齐地堆放在地头。

  南郑县副县长徐绍铭告诉记者,南郑县90%以上的秸秆都被循环利用,一部分秸秆粉碎还田,一部分做包装材料厂原料,还有部分秸秆用做人工食用菌培基、养殖饲料和草帘等建筑材料。为了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县财政每年拿出400余万元,发展秸秆经济,推动秸秆利用向秸秆经营转变。

  南郑县先后扶持建立濂水镇草编、旭东农林秸秆废物回收等秸秆利用专业合作社、农机合作社10家,鼓励镇、村、企业和农户建立秸秆收储网点50个,发展草帘编织大户300多家,年加工草制品2000多万件,产值4000万元,还成功引进2家秸秆综合利用企业,预计年利用秸秆4万吨。

  “现在,我们县基本实现了秸秆的可循环利用,改善了农村环境,拓展了农业发展空间,为农民找到了新的就业渠道。”徐绍铭说。

  清洁田园——

  面源污染减少

  农业面源污染是农村环境整治的重点,是确保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质安全的重要举措。水源区把农村环境整治与现代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改善农村环境的同时,提高农业发展水平,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河南西峡县五里桥镇黄狮村位于丹江重要支流鹳河边上,村里对小厕所、小猪舍、小柴堆、小门楼统一拆除、统一建设,对农村垃圾统一收集、统一处理,并建设了一个5亩地的生态湿地公园集中处理污水,处理后的污水直接用来浇地。现在,村里道路两旁、房前屋后种着花草树木,绿化率达到40%。

  黄狮村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同时,注重发展农村支柱产业。全村有720户2760人,耕地面积3900亩,人工种植猕猴桃3390亩,成为全村的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果园规划整齐,猕猴桃树上挂满了累累果实。为了防止农业面源污染,果园采用“果、沼、牧”的循环模式,在地头每隔2米远左右建一个沼液池,使用有机肥,生产出的猕猴桃绿色、无污染。

  为了美化田园,村里加强果园路网、林网、水网、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硬化生产道路、绿化环线道路、打机井、修灌溉渠、实施节水灌溉技术,形成了引水自流灌溉与抽水节水灌溉相结合、田间规范套种与路网、林网相辉映的生产格局,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记者在猕猴桃园里遇到正在侍弄果树的杨国朝夫妇,杨国朝告诉记者,他们家种了5亩多猕猴桃,一年仅猕猴桃一项收入9万多元。

  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水源地为了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普遍围绕水质保护调整种养业结构,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陕西南郑县对全县畜禽养殖场建设进行了布局规划,依法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创建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全县累计创建省、市、县畜禽养殖示范场14个,建成畜禽大型沼气池5个、中型沼气池8个,将养殖场粪污经无害化处理后,供果、茶、菜园等使用,有效地消纳畜禽养殖固体废物和污水,提高资源利用率,形成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增长的良好效果。

  湖北十堰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为了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十堰市集中解决污水处理。神定河上游有20多户农家乐,餐饮污水均直排入河,严重污染河流。

  去年,神定河白二河逸景园农家乐自己投资2万元,政府投资6万元,安装了新型高效污水处理设备,日处理污水100吨。目前,神定河上游的农家乐基本都建设了简易污水处理工程,有的采用设备治污,有的采用湿地治污,经过处理的污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站在神定河上游岸边,农家乐掩映在茂密的树林中,清清的河水从山涧缓缓流下,一路欢歌流向丹江口水库。

  清洁水源——

  建起生态屏障

  现在水源区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光秃秃的荒山披上了绿装,丹江口水库库周生态隔离带以及输水干渠两侧生态走廊的建设,为水源区水质保护建起生态屏障,更为农村经济发展建起生态屏障。

  记者在汉江发源地陕西秦巴山区采访时,正逢雨季,远山如黛,近水含烟。秦巴山区水土流失严重,汉江水常常挟泥带沙滚滚而下,不但使河道和水库淤积,而且将一些污染物带入河道。安康市在治理水土流失的过程中,注重与种植业结构调整、生态移民统筹起来考虑,逐步将依赖坡耕地生产的农民搬出深山,从根本上恢复山区植被。同时,安康市在山脚缓坡区建设高标准梯田,在山腰退耕发展板栗、核桃等经济作物,增加了农民收入。据初步统计,水土保持项目实施后,安康市带动7万余人实现脱贫。

  站在湖北丹江口大坝,向四周远眺,群山起起伏伏,树木郁郁葱葱。丹江口库区人多地少,据不完全统计,仅库周1公里范围内就有居住人口29万人、耕地36.7万亩,大量生产生活用水直接影响水质安全。据了解,目前丹江口库区正在库周1公里范围内建设环库生态隔离带,开展人工造林、森林抚育、封山育林,建设围村围镇防护林,并在保护区其他耕地上发展绿色高效农业和规模化畜禽养殖业,从根本上解决库周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南水北调中线输水总干渠全长1432公里,穿越河南、河北等粮食主产区,农业面源污染可能带来水质安全隐患。据了解,目前干渠两侧正在建设30至60米的防护林,形成绿色生态走廊,促进总干渠两侧种养殖业结构调整,减少农药化肥使用和畜禽粪便排放。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