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焚烧成今秋雾霾提早到主因 治霾之路仍艰巨
- 发布时间:2014-10-13 08:56:14 来源:中国民航报 责任编辑:马巾坷
金秋到来,人们都期待秋高气爽,但节后首个工作日,中东部多地处在一片灰蒙蒙中,久违的雾霾再次露面。10月8日晚上,罕见的月全食在全国上演,但因雾霾天气,北京、太原、天津、济南等城市都无法观测到完整的“红月亮”。即使观测到了,“红月亮”也变成了“黄月亮”。据气象局消息,中东部地区的雾霾从10月8日晚持续到11日。入秋没多久,雾霾就不请自来了。
气象专家认为,本次污染具有上升速度快、污染浓度高、影响范围广等特点。根据10月9日5时的气象观测图,京津冀全境能见度几乎都小于1公里。中国气象局京津冀环境气象中心首席预报员廖晓农称,无风、高湿、秸秆焚烧是今秋雾霾“提早报到”的主要原因。显然,治霾之路仍然艰巨。
多地发布霾预警,北京更是预警信号跳级,直接发布下半年首个重污染黄色预警。在北京备战南美超级杯的巴西球星们,也纷纷“吐槽”北京的雾霾天气,称被雾霾“撂倒”。
这场雾霾让人们回忆起过去两年秋冬“雾霾滔天”的日子,今年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这种长时间持续的雾霾未来常态化是有可能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思分析,中国北方地区的大气环流趋势显示,促进扩散的冬季西北风减弱,随着污染物排放累积,当与气象条件临界点重合时,雾霾会爆发。
此次雾霾形成的原因,首先是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其次,近期特殊的污染源排放也是本次重污染形成的重要因素。环保部卫星遥感监测显示,北方地区逐渐进入秋收时节,国庆节部分省(区、市)秸秆焚烧集中。早在今年6月夏收时节,在天津、河北、山东、山西辖区范围内,遥感设备就监测到400多个火点,当时北京秸秆焚烧“零火点”。
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介绍,秸秆焚烧是本次重污染形成的重要因素。北京市农业局能源生态处处长王宇介绍,焚烧小麦和玉米等农作物植物秸秆会产生大量污染物质。这种本可人为减少的“特殊污染源”,加重了此次笼罩在京津冀上空的雾霾。
“秸秆焚烧,直接排放一次颗粒物,(秸秆焚烧散发的)烟气含‘有机气溶胶’,可形成PM2.5。”北京市环保局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协调处处长李立新说。
新华社发表评论说,过去,这种传统做法对环境并无明显影响;而经济高速发展后,多种污染成因共同促成“复合型雾霾”频发,是告别“秸秆焚烧”的时候了。
去年10月,针对治理大气污染的北京及周边6省(区、市)协作机制建立,秸秆禁烧被作为各地2014年重点任务之一。但目前看来,防止秸秆焚烧,单纯依靠执法并不理想,“以疏为主、疏治结合”才是好政策。
进入秋冬季节,中国北方燃煤供暖将全面启动,而春节燃放烟花爆竹的传统习俗也将考验中国的治霾力度和成效。
然而,大气污染治理并非一朝一夕,治霾形势依旧严峻。当前,环境承载与污染排放失衡。在业内专家看来,这是“资源”和“消费”冲突的延续,体现了“供给”和“需求”的矛盾。
有调查称,地方上的环保部门需要向当地政府汇报工作,而不是环保部,其官员任命也不是由环保部决定的,这就为国家环境标准的向下执行造成了障碍。对于标准的执行情况,由于职能设定,环保部唯一能做的只有派出环境监察小组实地调查,不过时间短、任务重,很容易被糊弄。此外,地方环保部门的人员编制往往很紧张,负责环境检测和执法监管的部门可能只有四五个人,对当地污染源的限制就会力不从心。
据介绍,秸秆集中化处理,如今已不存在技术难题,额外成本也不高,困难在于收集、运输、处理。开发综合利用项目,是防止焚烧的出路。从农耕火种传统观念中“焚烧后灰分深翻还田”,到如今“粉碎免耕还田再播种”,是环保意识的逐渐转变,更是对秸秆多渠道利用的探索。
李立新介绍,目前农业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在研究“京津冀整体秸秆焚烧综合利用方案”,推动各省(区、市)不断创新,通过秸秆综合利用,“疏堵结合”,以杜绝焚烧秸秆。
根据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大气污染防治“国十条”的治霾时间表,到2017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将比2012年下降10%以上。
对于公众来说,实在太憎恨雾霾天的这种“如期而至”了。为保护大气环境,公众应该从我做起,减少开车出行;施工单位和企业要减少排放和扬尘;而有关部门更应加快研究解决办法,让神州大地早日告别秸秆焚烧。蓝天白云,真的不该成为“奢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