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3月28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明清官窑依然是“硬通货”

  • 发布时间:2014-09-26 01:00:28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如丁  责任编辑:罗伯特

  近年来,明清官窑瓷器的升值速度和幅度都令人咋舌,官窑无疑成为了瓷器收藏投资的“硬通货”。

  自2005年以来,已有十余件明清瓷器的拍卖成交价突破了亿元,在“亿元俱乐部”中是仅次于书画的藏品门类。而市场价与10年前相比,普遍上涨了10倍至100倍,可见元明清瓷器价格涨势如虹。2014年9月18日7点左右,此前颇受业内关注的清乾隆“瓷母”不负众望,以2472.3万美元(约合1.51亿人民币)成交,为内地一神秘买家竞得。消息一传来,圈内又展开了新一轮的讨论。此件瓷母曾于1964年首现拍卖市场,当年以不足一万人民币成交,而50年后拍得如此“天价”。在专家看来,这件拍品与故宫瓷母有着99%相似性,拍品本身的价值、稀缺性以及清晰的来源共同构建了瓷母“天价”的基础,拍得该价格属于预料之内。

  市场化、国际化这条路对中国瓷器艺术市场来说仍显得有些“可望而不可及”,不过这一市场的火热气氛已经引来金融机构的青睐。近年来,瓷器拍卖市场频创新高的成交价,更引起了人们对瓷器投资的兴趣与关注。一直以来,在大多数中国人眼里,但凡皇帝用过的东西,就是好东西。当然,在封建王朝时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确实占有着最高端的文化艺术资源。而明清官窑瓷器,特别是康雍乾的精品、名品,数量有限,而且很多都进了博物馆,因此一旦有藏家愿意换手,必然引发人们的极大兴趣。譬如鸡缸杯,据说有18件,而仅有4件在私人藏家手里,既有稀缺性又有博物馆藏品可对照,使得藏家对其价值很有信心,并形成一定的攀比心,因此更容易产生高价。

  收藏家马德光认为,明清官窑瓷器的特点好掌握,也容易辨真伪,所以一直是瓷器市场热捧的焦点,特别是康雍乾的瓷器,雅俗共赏,受众群大,像粉彩、洋彩是宋元明所没有的,价位比宋瓷高,也有其必然性。就明代官窑瓷器而言,也是到了这次的成化鸡缸杯,才打破了世界纪录。尽管鸡缸杯拍出了两亿多港元,价位仍然是比较低的。早在十几年前,成化鸡缸杯就已经拍出了2900多万港元,上世纪90年代,内地有多少人能拿得出几千万元人民币?如果当时将这么一大笔钱投到房地产或其他产业上,现在可能已经滚到十几亿元、二十几亿元了。所以从投资的角度讲,明成化鸡缸杯升值得太慢了。事实上,明代永乐、宣德,或者说整个明代的官窑瓷器,仍然处于市场的低位。

  收藏家梁晓新表示,就技术水平而言,明清官窑瓷器在整体上的确超越了宋瓷,并研发出很多空前绝后的新技法、新材料。个人比较偏爱明清官窑瓷器中的单色釉瓷,这些单色釉瓷器秉承了宋瓷的美学标准和品位,又充分结合当朝研发的新技术,形成了一种独有的艺术魅力。所谓瓷母,是指清朝乾隆年间烧制的一件86厘米高的大瓷瓶,一些权威图录上称其为各色釉大瓶。乾隆一朝官窑瓷器普遍精美,一是因为乾隆本人提倡;二是因为唐英的管理,唐英以内务府员外郎职到景德镇督办官窑30年,开创了中国陶瓷史上最辉煌的篇章。整个器物从上到下依次运用了色地珐琅彩等15种施釉方法,16层纹饰,颈部对称夔耳,腹绘12扇开光图案。此瓶集高温低温色釉和釉下彩釉上彩于一体,其烧造工艺繁复至极,至今无法复制。当时瓷器施釉技法汇总,瓷器技法之母,可称瓷母。

  ■背景知识

  中国的陶瓷艺术经过几千年的实践,到明、清时期已硕果累累,展现出一派灿烂辉煌的景象。朱元璋的开国谋士刘基在元代曾做过江西著名产瓷地高安县的县长(高安于1980年曾出土过全国最有名的元青花窖藏)。当然,刘基与朱明朝廷在景德镇建御窑厂是否有直接关系已不得而知,但据考证,明廷在洪武二年就在景德镇建立了御器厂却是事实。明清时期,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赢得了“瓷都”的桂冠。它的各类陶瓷制品琳琅满目,璀璨生辉。明、清两代的景德镇官窑瓷业和国势紧紧相连--国势盛,瓷业兴;国势弱,瓷业衰。

  明中期 明中期即成化、弘治、正德(1465-1521)三朝。成化官窑瓷,早期承宣德朝官窑瓷的豪放之气,晚期形成本朝精巧细腻的风格,是明、清御器厂的第二个高潮期。此朝官窑瓷的品种增多,除前述品种外,还有绿彩、斗彩、素三彩等新品种面世。黄釉瓷量大质高。绝大多数器物都书帝王年号款。成化素三彩香熏,造型灵秀,色彩古雅。器分上下两部分,中空,嘴通,用以燃香,成化帝王年号款赫然于器底,至尊至贵。也许是年代久远,且为实用器的缘故,此器仅见于景德镇御器厂出土,不见传世。弘治御器厂的面纱还未完全揭开,绿龙纹品种是其特色产品。正德官窑瓷在前朝的基础上又繁衍出许多小品种,在黄地绿龙盘上填以红彩,有祝愿皇(黄)上洪(红)福齐天之意。

  明晚期 官窑瓷史上的明后期一般指嘉靖、隆庆、万历(1522-1627)三朝。此期的官窑器由于需求量大,且国力有限,故开始“官搭民烧”-将官窑的一部分生产任务下放到民窑去完成。此三朝器物造型的共同特点是多六棱式、八棱式、瓜棱式、葫芦式等异体造型。除上述品种外,五彩瓷是其特色品种。此期的御器厂虽大势已去,但三朝官窑器仍各有千秋。嘉靖官窑青花瓷发色紫艳,独步瓷史;隆庆官窑器虽数量不多,但件件规矩精美;万历五彩瓷,色彩斑斓,不愧为瓷史名品。

  明官窑自万历三十五年以后无官窑瓷生产的档案记录,故一般认为,明代官窑至此即终,但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大明天启年制”款青花花篮纹盘似乎还在低吟着官窑的长诗。

  清早期,中期 清顺治十一年恢复了官窑瓷的生产,但似乎很快又停烧。所以清初时期只有“大清顺治年制”黄地紫彩莲瓣纹盘等可数的几件器物好似清官窑的序曲,沉沉低吟。明、清官窑瓷在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1662-1796)进入了其最辉煌的时代。

  清代御窑厂的规模较明代扩大,清代档案明确记载有官员督窑。特别是督窑官唐英,以“陶人”自励,从雍正七年起协助窑事,到乾隆时期任督窑官,于乾隆二十一年去世,呕心沥血,兢兢业业。雍正、乾隆二朝官窑盛世,其功不可没。康熙官窑瓷,胎质坚致,大器频出,青花、五彩尤为让人称道;雍正官窑瓷,无论大件小器皆工艺精湛,颜色釉瓷匀净怡人;乾隆官窑的特种工艺瓷,以瓷琢它山之料,惟妙惟肖。特别是三朝的珐琅彩瓷或古拙华贵,或清丽典雅,独步瓷海;粉彩瓷或色料柔美,或做工精细,开一朝之风。它们都不愧为盛世之作。嘉庆朝前期的官窑瓷仍继承乾隆朝的风格,尚精细,后期衰势渐显。

  清中晚期 瓷史上一般称道光、咸丰时期(1797-1861)为清中晚期。嘉庆朝前期的官窑瓷仍继承乾隆朝的风格,尚精细,后期衰势渐显。道光朝的器物釉面不甚光润,以致波浪釉是我们今天鉴定此朝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但咸丰六年以后的十余年间,战火弥漫景德镇,御器厂被烧停产。自此,景德镇官窑瓷业一蹶不振。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