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人”总怕不得奖?
- 发布时间:2014-09-17 08:55:08 来源:中国民航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适合本土观众口味放弃国际市场 去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中国电影越来越少
2013年,威尼斯电影节主席巴贝拉到中国选片,几乎找不到一部合乎金狮奖参赛水准的影片,最后只有文晏导演的处女作《水印街》入围电影节“影评人周”单元。2012年,中国的电影票房年收入达170.7亿元人民币,已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2013年,中国年度票房收入更高达217亿元。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些为中国电影业创造了巨额票房收入的商业片,几乎没有一部“走得出去”。
■李邑兰
“我不一定适合现在的市场”
陈可辛导演的影片《亲爱的》在威尼斯首映,评委陈冲悄悄地进了剧院。“它打动了我”。看完影片,她告诉记者。
陈冲是较早和国际一流导演打交道的中国演员之一。1986年,贝托鲁奇拍摄《末代皇帝》时,她在片中饰演了女主角婉容。
《末代皇帝》夺得了第60届奥斯卡金像奖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在内的9项大奖,也让陈冲和“溥仪”尊龙走上了奥斯卡的颁奖台。与贝托鲁奇等西方导演合作,陈冲很早就了解到,“讲人性的故事很重要”。
陈冲近年常和“艺术电影”打交道。2007年,在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里,陈冲演“林大夫”,漂亮风骚,就像一个被压抑太久、忽然性苏醒的女性符号一样,有点亢奋,又有点病态。
陈冲在1998年拍摄了自己的导演处女作《天浴》。《天浴》根据严歌苓小说改编,讲“文革”末期,四川女知青文秀为了回城,出卖自己的肉体,甚至最终搭上性命的悲惨故事。陈冲凭此片获得台湾第35届金马奖最佳导演。
《天浴》之后,陈冲没有再当导演。有时有了想拍的东西,但给一两个人看了后,对方的回答都是“太高端”、“不商业”。“我不一定特别合适现在的市场。”陈冲显得有些无奈,“现在中国年轻一代的观众,他们的生活没有经过大的运动。经济上的发展,剥夺了思想上的探索,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到努力挣钱上,而不鼓励你去深刻地思考”。
一样的高楼大厦,怎样拍出中国质感
文晏的评委工作被切割成工整的几块:每天看两三部电影,每过两三天,评委们聚在一起讨论一次,直到最后一天,再整体做一个决定。“凡是那种一看就特别计算的电影,我们一般都不会太喜欢。你看不到才华,看不到生命力,只有各种担心。好的东西还真的就是个性化和发自内心的。”她说。
文晏是电影《白日焰火》的制片人。2014年,这部电影获得了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及最佳男演员银熊奖。2013年,文晏在威尼斯电影节的身份是导演。她的处女作《水印街》入围了第70届威尼斯电影节“影评人周”单元。
《水印街》投资250万元人民币,拍摄历时一个月。片中的年轻人来自城市,听着和西方一样的流行音乐,过着和他们相似的生活。在威尼斯首映时,一家意大利电影杂志评价说,这部电影让他们想起了安东尼奥尼的电影《放大》,都是关于真实与虚幻的一种变化。
“中国在变化,北京可能没有那么浓的异域风情了,都是一样的高楼大厦了。怎么在这样的景象中拍出中国的质感来?”文晏说,这是她常常思考的问题。
关注底层小人物的命运,很多西方电影也会做。文晏说,比利时著名导演达内兄弟,他们影片的主人公是煤矿工人、木匠、清洁女工、失业者,有质感的地方在于,他们会真正走到那些人当中,没有俯视,也没有施舍。
艺术电影的三股“潮流”
2014年9月6日,许鞍华的传记片《黄金时代》为第71届威尼斯电影节拉开帷幕。
《黄金时代》讲述了上世纪20~40年代中国女作家萧红短暂的一生,以及她与作家萧军、端木蕻良之间的感情。在3个小时的影片中,30多位民国时代的文人出场。要将这些人对号入座,即使对中国观众而言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许鞍华解释,她执意要尝试一种不同以往的叙事方式——把所有的东西变成悬案——“我们没有说要给你们看一些定案,只是把一手资料,她自己写的、朋友写的整理出来。有疑案,就告诉你,这是个疑案”。
从观众反应来看,这并不是一次成功的实验。“许鞍华的野心很大,她想在这部电影里放进很多大格局的内容,那个文人辈出的民国时代,日本侵华战争的背景,政治性和个人选择的冲突,重新树立一种传记片的标准……但这些野心束缚了她,造成了《黄金时代》的问题。”《综艺》杂志这样评论。
2011年,许鞍华在威尼斯电影节上展映的影片《桃姐》,获得了来自西方观众和媒体的一致好评,“桃姐这位温柔的、有质感的,具有低调的人文精神的女性,也是许鞍华身上完美的电影标签”。
许鞍华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履行“地平线”单元评委主席的职责。有别于金狮奖,“地平线”单元重点鼓励电影的实验和创新,以捕捉世界电影未来的潮流和趋向。
从参赛的影片中,许鞍华看到了当今世界艺术电影的三股“潮流”:一类是反映现代年轻人虚无的,“割手、吸毒、流浪不回家,然后特别理直气壮”;一类是“第三世界”国家的故事,比如阿拉伯地区战争的题材;还有一类,就是对传统的批判题材。
参加威尼斯电影节,在许鞍华看来,是一次向世界电影学习怎么讲故事的过程。“学习人家文化上的东西——他们的国家是怎样的,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有时候因为我们太紧张、太害怕了,怕我们的片子不得奖,就没有时间去欣赏别人的电影。”(原载《南方周末》)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