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补血”战不良 经营压力加大
- 发布时间:2014-09-02 17:29:29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两组金融数据先后公布,一降一升,均打破了多年纪录。货币政策是否因此有所调整,也成为市场讨论的焦点。
一方面,央行数据显示,7月社会融资规模和人民币新增贷款均大幅收缩,分别为2731亿元和3852亿元,社会融资规模更是创下6年来新低。
另外一方面,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10年来首次突破1%,截至2014年上半年,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已达1.08%。
针对不良率上升这一问题,多家已经公布半年报的银行给出了相似的答案,主要原因在于经济下行压力,部分行业运转陷入不景气状态,中小企业贷款违约率上升,尤其以长三角地区表现为甚。
从不良率不断攀升的现实去反观信贷投放不足,更能体会出银行主动调整的意愿。"从我们具体银行的信贷投放来看,这种断崖式的信贷下滑主要是因为银行惜贷和惧贷。"一位国有银行江苏分行行长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指出。
在经济下行、金融环境改变、指标考核压力下,银行的被动调整也在进行中。
主动收缩
7月份金融数据公布之后,央行对这一组非常态数据给予了解释。
归纳起来主要有五点:6月份贷款增加较多,透支7月份贷款增长的后劲;金融机构风险防控压力增大,信贷投放趋于谨慎;部分中小金融机构以存定贷的考核机制制约了贷款发放;部分受宏观调控行业的贷款增长放缓;受监管部门加强表外业务管理等因素影响,表外融资明显减少。
尽管央行相关负责人提前透露,进入8月上旬后,贷款基本上每天保持着300亿元至500亿元的增量,已恢复至正常的水平。但据报道,8月前17日四大行新增贷款投放仍低于正常水平,仅为560亿元,其中中行更是负增长。
通过与多个地区银行人士的沟通了解,这样的数据表现,很大程度上是银行主动收缩信贷的结果。
一位江浙地区的城商行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许多贷款需求是无法通过银行得到解决的。"我们有额度,但是不敢贷,主要还是担心风险。"
尤其是对于钢贸、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许多银行的信贷政策是一律不放。一些经济下滑比较严重区域的中小企业贷款,也成为银行谨慎放贷的对象。
"总行上收了一部分信贷审批权限,目前分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授信权限仅在千万以内。"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说。
根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显示,二季度有银行借款需求的小微企业中,约3/5没能从银行获得借款,仅有不足1/10的企业从银行获得全部借款。
尽管央行"喊话"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但是受房地产下行的影响,一些银行针对个人的住房抵押贷款也有收紧趋势。目前,有的银行总行下发给各地区分支机构的指示是"一线城市可以做,二线城市慎做,三线城市基本不做。"
"关注类贷款"飙升
银行谨慎放贷的压力主要来自于逐渐恶化的不良贷款,即金融机构风险偏好下降导致供给不足。
"加大不良贷款核销力度。"这是上半年监管层对各家银行说得最多的话之一。银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向记者指出,今年年初监管层就意识到,从化解产能过剩的角度,短期内肯定会有局部不良贷款上升,其中一些化解过剩产能压力大的地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集中的地区、房价畸高的城市等等,防控区域性风险的压力会更大。
从暴露的风险来看,从2013年开始,各种信用风险事件层出不穷,已呈现多点扩散的趋势。从个别地方担保资金链断裂、虚假融资单崩盘来看,实际情况将会更糟糕。
目前,各家银行在想尽办法处置不良资产,而且越接近年底,处置力度就越大。因此,下半年控制新增不良贷款成为各个银行半年报发布会上普遍提及的目标。
从行业整体来看,2014年6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6944亿元,较上季末增加483亿元;不良贷款率1.08%,较上季末上升0.04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长已经超过千亿,超过了2013年全年不良贷款增长额。
已披露中报上市银行均出现不良双升的情况:中行不良贷款率1.02%,比上年末上升0.06个百分点;华夏银行、平安银行、交通银行和浦发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也分别比上年末上升0.03~0.19个百分点不等。
"不良贷款数据上升已成事实,而对于潜在风险的扩大,更应该注意关注类贷款的上升,这些贷款很有可能会转变成不良贷款。"一位股份制银行财务部门人士向记者指出。
不良贷款高企会影响银行业绩报表,直接影响投资者及市场预期,对银行股价产生不利影响,所以银行会千方百计"压住"不良率,而将本该计入不良贷款的划入关注类贷款。
已经发布中报的各家银行关注类贷款多在大幅提升。华夏银行关注类贷款158.21亿元,同比增长28.69%;平安银行关注类贷款253.3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0.52%。浦发银行关注类贷款28.297亿元,同比增长29.65%。
集体"补血"
一方面受严格新监管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出于抵御经济放缓和不良贷款带来的风险,近期各家银行正急于通过债券和股票发行密集"补血"。
8月19日,交行发布公告说,已经完成280亿元二级资本债发行。至此,8月份以来,五大国有银行已扎推发行二级资本债累计1280亿元。同日,中信银行公告说,将于22日至26日招标发行370亿元二级资本债。
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商业银行宣布发行二级资本债券合计20只,发行总额达2414亿元,已经超过2012年全年发行规模的2240.20亿元。
同时,优先股获批时间和规模均超出市场预期。4月下旬,监管部门为银行资本扩容放行优先股,8月以来,农行、中行、浦发银行优先股预案相继获批,优先股发行进程提速。
首批共有工行、农行、中行、浦发、兴业、平安6家银行公布了共计3400亿优先股发行预案。其中,中行、农行、浦发已相继获得银监会批复。银监会批复距农行和中行股东大会通过仅两个月时间,距最后一家公布预案银行仅一个月时间,并且中行和农行均全额通过审批。
在这背后,分析人士认为,银行频频"补血"是为了预防经济状况突然变化及不良贷款大幅增长而采取的预防性措施,目的在于清理银行账目上的大量不良贷款。
长江证券银行业分析师王一川在其研报中指出,当前利率环境偏松,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发行优先股将保证银行资产规模稳定增长,控制流动性风险,进一步支持重点项目及三农小微行业。
民生银行金融市场部首席分析师李志强认为,相对于2012年以来银行不良贷款持续增加这一长期现象,近期以来的银行补充资本对于化解坏账的效果不见得显著,但是对提升拨备覆盖率有影响。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7月社会融资2731亿元,仅是过去正常月份的零头,减少最多的几项是信贷、信托和票据。后两项主要与影子银行规范和同业事业部体制尚未理顺有关。信贷减少不是需求问题,主要与资本充足率紧张的供给约束相关联,因此迫切需要尽快放行优先股等资本补充渠道。
压力下前行
尽管多数银行半年报的业绩仍保持在两位数的增长,但是在存款流失、不良高企、信贷需求不足等环境下,整体来看,2014年银行业的经营压力颇大。
最近一家上市银行刚刚召开完下半年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一改多年的惯常做法,不再是督促抓紧完成全年利润计划,而是定调为"如何确保在寒冬中存活下来",管理层强调要严格控制风险,降低资产增速。
一位银行人士指出,最近一些领域和地区的不良贷款有些失控苗头,依赖担保还款的比例显著上升。今年有可能是近些年来,银行面临的最困难局面,一些分支行的工资更是大大缩水。
这些问题已经在一些银行半年报的经营数据中体现。中银中报显示,该公司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349.24亿元,同比增长13.9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897.24亿元,同比增长11.15%;基本每股收益0.32元。这也是该公司最近四个财报披露季中最低的数据。
交行的情况还要差一点,中报净利润增幅降至5.58%,而去年同期为12.02%,2012年同期则为17.78%。另外,华夏银行业绩增幅也出现小幅放缓。
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以及利率市场化大背景下,贷款增速放缓和资金成本上升都制约着银行的利润空间。以中行为例,公司贷款平均利率和去年同期持平,收益率大幅提升的票据贴现规模却占比很小。
另外一方面存款压力更是有增无减。7月份的金融数据显示,存款减少1.98万亿元,同比多减1.73万亿元。据报道,8月前17日四大行存款负增长近5300亿元。
这使得资金成本呈明显上升趋势。目前大部分银行的个人存款均上浮至顶,公司活期存款平均利率也有较大提高。
"面对经济增长放缓和结构的调整,银行业所面临的风险是非常大的。"交行相关负责人在半年报发布会上指出,今后这个趋势还会延续,但风险总体可控。记者 王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