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代人理财是积德的事

  • 发布时间:2014-08-29 05:38:54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暑去秋来的8月是凉热分割线,也同样分隔着悲喜两种极端情绪。纽银梅隆基金管理公司连亏4年,大股东正琢磨沽清股权“走人”,而4年前几乎有着同样境遇的民生加银基金管理公司却迎来了跻身公募规模榜32强的喜讯。

  从2011年底仅有公募规模23亿元、排名几近垫底、濒临破产边缘,到今年6月底,公募资管规模增长10余倍,专户规模近400亿元,基金子公司规模3000多亿元,今年上半年实现利润近20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35%……,民生加银在“低空”盘旋许久之后,一飞冲天,画出亮丽的弧线。如此优异的成长路径,勾勒出一位领路人——民生加银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俞岱曦。这个自1998年基金业肇始就入行的北大才子,先后经历了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经理、投资总监、主管投研副总经理、总经理的历练。17年在基金圈打拼,随着角色的不断转换,挑战与机遇随之而来,但俞岱曦自始至终坚信2条原则:一是以开放的心态敬畏市场;二是遵循顺势而为、约束条件下求最优解的方法论。

  顺水行舟的智者

  只要风够大,站在风口的猪都能飞起来,这句话用来形容“势”再恰当不过。那些善于起势、借势、用势的智者,往往能使一家生存堪忧的公司取得“弯道超车”的效果。

  2011年底,刚刚履新的俞岱曦引来不少议论。纵观他的履历,在中银基金做副总4年,并有3年获得金牛基金公司荣誉,所管理团队不超过3人离职,一路晋升为主管投资的副总,可谓投资业绩优异。有的同行对此很不理解:“你去当个小公司总经理挺累的,有啥意思?”俞岱曦的想法却是:“想尝试一下不同的挑战、承担不同的社会责任。”

  当时摆在他面前的困难一个接一个。上任以来,冲规模、拼业绩、搞创新,哪一项单拿出来都不好干。接手民生加银之时,这艘“小船”已千疮百孔,规模下降、人员不整,留在船上的人都准备与这艘船共存亡。以俞岱曦为核心的新班子到任后,大家信心倍增,公司迅速吸收新鲜力量,开始克服万难,发誓做出一番成绩。

  规模上不去,怎么办?秉承民生银行的创新基因,俞岱曦首先在激励机制上做起文章,例如,给相应的专户人员比例明确的专户业务拓展费,并从管理层角度保证落实,当场兑付相应的团队投资提成和业绩绩效。行业对手早已布局货币基金机制创新,又该如何应对?员工们有干劲,公司的后发先至优势开始显现。从2012年底开始研发货币基金T+0创新,到最终成功发行新基金,民生加银仅用了3个月时间,成为真正上线T+0的第二家基金公司,远比那些陷入“长考”的基金公司快。

  从2011年底到2013年上半年,民生加银发展迅猛。2011年底,公募资管规模达50亿元,2012年迅速超过200亿元。究其原因是采取了正确的公司战略——借助行业大环境的“势”、集团公司的“势”,以及公司内部的“势”,迅速进入“爬坡阶段”。

  这个俞岱曦眼中无比重要的“势”到底是什么?结合当今基金圈乃至金融界发展趋势,俞岱曦认为,这是金融压抑到金融市场化的发展过程,可以分解为3个层面,即利率市场化、资产证券化和人民币国际化。

  公募基金引领利率市场化推行货币基金,其本质就是银行的脱媒过程,或者称储蓄理财产品化、储蓄货币基金化的过程。顺应这一趋势,推行货币基金,正是民生加银“弯道超车”的抓手之一。

  而基金公司的专户产品及基金子公司所做的业务,可以解读为资产证券化的过程。银行系基金公司的专户产品和子公司几乎都获得快速发展,借助银行特有的体系,基金公司得以迅速了解部分高净值客户的行为模式、资产状况乃至现金流状况,这是民生加银“弯道超车”的抓手之二。

  至于人民币国际化,民生加银在这方面已放眼长远,开始布局,希望借助中外资股东的相关资源,在未来有所作为。

  俞岱曦看到,3年来公募基金圈发展日新月异,一方面中小基金公司“逆袭”增多,另一方面,随着市场化推进,新陈代谢加快,唯有顺势而为的智者才能够生存下来。

  脚踏实地的行者

  2013年开始,民生加银步入“爬坡阶段”。“这艘船不沉了,员工的想法开始多起来。这时就需要流程再造、机制重新梳理。不仅涉及公司治理层面,更多是业务流程。比如,前中后台的业务怎么梳理和规范才能提高效率、回避风险?”俞岱曦说。这一年公司规模稳定,却是公司发展历程中最难的阶段。

  其实,发展公募基金本就是“戴着脚镣舞蹈”,如何在重重约束下谋求发展与创新?如何在行业荣誉感下降、行业人才流失严重的情况下保持增长?如何在资本市场的迷雾中,带领公司找到未来发展的最佳路径?在公募基金日益趋向平庸化、大众化,专户、子公司发展走向多元化,公募基金的结构化创新被提上日程之际,这所有一切的答案都得靠各家领路人去探索和求解。

  俞岱曦始终是那两句简单明了的话:以开放的心态敬畏市场;以顺势而为及在约束条件下求最优解的方法论为指导。举例说,债基杠杆上限今后将提升至140%,但基金公司依然能通过发行分级债基等形式满足市场需求,这就是约束条件下寻求的最优解,也是顺势而为的灵魂。

  再比如,“大家都看得到的趋势一般来说没有明显错误,但很多基金经理犯错就是因为急于证明自己。几千双、几万双眼睛每秒钟都盯着这个市场,你想避开众目,挖掘到黑马,简直难上加难。所以,不能太轴,别轻易挑战自己的智商,开放的心态很重要,要敬畏市场”。俞岱曦说。

  “2007年,我读到对人生影响较大的一本书——李敖的《北京法源寺》。其中,关于人生3个境界的表述让我很受启发:一是你自己把事情做好。二是你带领团队把事情做好。三是为社会作贡献。”

  “我现在所做的事就是代人理财,我一直想的就是要做些积德的事,力争做得比基民自己好一点,希望能比同行做得好一点。职业经理人不可能大富大贵,生活能更安心一点足矣。”俞岱曦微笑着说。

  人间虽众生百相,但只能选择脚踏实地做一种人,同时还得拒绝做其他种类的人,尽管其中不乏有趣的、吸引人的成分,要懂得专一和取舍。这是17年基金圈“大浪淘沙”之后,俞岱曦的人生哲学。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