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和晚霞湖的蝶变
- 发布时间:2014-08-28 06:35:48 来源:甘肃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建设美丽乡村】西和晚霞湖的蝶变
本报记者 周者军
在西和,提起晚霞湖,外来的旅游者说,它是体验农家生活、欣赏诗画田园的理想之地;对生活在湖区周围的农民来说,它是折射农村生活巨变的一面镜子。
晚霞湖位于西和县姜席镇,距县城5公里,原本是一座用于灌溉的普通水库,水域面积1800亩,库区周围有谢庄、青沟、姜尧、董坡、峰坪、麻庄6个村,总人口5400多人。过去多年,由于人口密集、管理落后,环境问题十分突出。
近年来,西和县委、县政府充分依托晚霞湖资源优势,把环境保护、景区打造与农村环境卫生治理、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弘扬乞巧文化、精神文明创建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把晚霞湖变成了“卫生整洁、生态优美、景色秀丽、文明和谐”的风景旅游区,还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4A级风景区”。
环境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湖区呈现景在水中、村在林中、人在画中的格局
夏日,从西和县城出发,沿着隍城公路西行。一路上满目苍翠,花香扑鼻。峰回路转之间,碧波荡漾的晚霞湖映入眼帘。
湖面上,游船来回穿梭,在水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环湖树林中,一个个白墙青瓦的农家小院,在大红灯笼的点缀下,颇有田园诗的味道;湖区西边的湿地里,荷花亭亭玉立、芦苇随风摇曳。置身湖区,仿佛走进了山水画。
“过去,我们这里不光村庄破破烂烂,而且也没有像样的环湖路。现在,这里是不收门票的4A级景区,每个村庄都是美丽乡村的示范村。”说起晚霞湖的变化,65岁的姜尧村村民姜昇很是感慨。
近年来,西和县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把晚霞湖库区周围的6个村纳入全县105个生态文明新农村示范村行列,积极推行“一坑(炉)两池三桶四筐”的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分散处理模式,为六村配齐环境卫生设施。组织环保、住建、国土、林业等部门人员以及镇村两级干部,对柴草乱垛、垃圾乱倒、污水乱泼、家禽乱养、农具乱放、房屋乱建、车辆乱停的行为开展集中整治。同时,成立晚霞湖环卫所,开展经常性保洁,使湖区环境卫生面貌焕然一新。
针对以往湖区环境卫生存在的反复反弹问题,县里成立景区环境保护监察中队,把湖区公共区域环境卫生治理任务划段包干到湖区六村,并强化考核管理,每月对湖区六村环境卫生进行一次督查,每季度进行一次考核,并实行重奖重罚,形成长效机制,使湖区环境卫生大为改善。
为把湖区周围的村庄融入山水风光之中,成为湖区一道亮丽风景线,按照“房屋统一规划、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服务场所齐全”的总体思路,目前,在6个村改建以秦汉风格为主的农家四合院1080户,每户人家的院墙上都绘制了二十四孝、唐诗宋词等内容的壁画;村村建起了五保家园、卫生所、党员活动室、文化广场。昔日面貌陈旧、秩序混乱、功能不全的旧村庄变成了生态优美、卫生整洁、功能齐全、特色突出的生态民俗文化村。(转3版)
(接1版)
湖区品位通过挖掘地域文化、加强生态建设得以有效提升
西和是乞巧文化之乡。为挖掘保护传承这一民俗文化,西和县以传承发展乞巧民俗文化为重点,请我省著名雕塑家何鄂在乞巧岛完成了大型织女雕像,在谢庄村修建了集乞巧民俗表演、乞巧动漫播放、乞巧旅游工艺品展示为内容的乞巧民俗展览馆,常年向游客免费开放。为提高库区周围群众的收入,发展乞巧民俗农家乐23户,湖区文化旅游的品位大大提升。
西和县副县长许彤介绍,在湖区生态建设上,西和县坚持把造林绿化作为改善湖区生态环境的有效举措,以打造特色生态景区为重点,聘请上海市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对晚霞湖造景绿化工程进行了规划设计,围绕“一水”(晚霞湖)、“一带”(滨水景观带)、“三林”(背景林、经济林、景观林),实施了晚霞湖绿化造景工程,连续4年组织全县广大干部职工和湖区群众积极开展义务植树造林活动,完成了7.1公里的环湖滨水景观带绿化工程;在湖区四周山坡打造经济林果园,建成了以核桃、花椒、杏桃为主的经济林1.4万亩;在湖区建成景观林8000多亩,在重要节点用花草树木造型,丰富了整个湖区的景观视线。同时,在湖区周边山顶和山腰栽植圆柏、侧柏、刺柏等常青树种,建成背景林8600多亩,筑起了一道绿色生态屏障,美化了景区环境。
为让晚霞湖的水资源得到彰显,西和县在湖区西面的湿地区域先后种植芦苇4500平方米,修建了乞巧岛、湿地长廊等亭台廊榭12座,建成了暮霞码头、湖湾码头、画廊、九曲桥、栈桥等水上建筑。
如今,库区变成了风光旖旎的景区,形成了“远山如黛写春秋、湖光似镜映晚霞、乞巧歌舞醉游人”的美好景致。
文明新风如细雨滋润着乡野田园,如春风荡漾在群众心中
“我们晚霞湖不光风景美,而且隔三岔五每个村还会开展文明户评选活动。”湖区峰坪村“聚贤山庄”农家乐负责人任二平,是晚霞湖周围第一个开办农家乐的农民,谈起晚霞湖的变化,有说不完的话。
任二平告诉记者,近几年,西和县把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教育贯穿环境卫生治理全过程。村与村之间开展以环卫设施配套、村容村貌整洁和长效机制建立等为主要内容的评比竞赛活动,户与户之间开展以比院落、比厨房、比被褥、比厕所、比畜禽圈舍为主要内容的“五比”竞赛活动。通过多角度宣传教育和开展评比竞赛活动,激发了广大群众参与环境卫生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养成了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卫生行为,树立了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的良好风尚,形成了人人参与环境治理、人人爱护环境卫生的良好局面。
西和乞巧文化集信仰、歌谣、音乐、舞蹈、劳动技能为一体,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国女儿梦,体现了传统女性敬畏自然、尊重劳动、热爱生活、展示巧慧、感恩拥有的精神内涵,乞巧精神至今统领着西和妇女的思想发展。
为了在晚霞湖环境治理中充分发挥妇女的积极带动作用,县委县政府把弘扬传承乞巧文化精神与引导妇女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和卫生治理结合起来,积极组织开展“弘扬乞巧魂、清洁进万家”活动。借助镇村妇联这一平台,采取多种方式,对湖区六村广大妇女进行环境保护、卫生知识、健康常识等方面的培训,增强了妇女爱护环境卫生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的意识,形成了妇女积极参与卫生清扫、日常保洁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