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西和“中国女儿节”

  • 发布时间:2014-08-27 01:05:33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农历七夕,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除了象征忠贞爱情的牛郎织女的传说,“乞巧”也是许多地方的习俗。但要说乞巧风俗的传承久远和程式完整,恐怕非陇南西和县乞巧莫属。专家考证认为,西和乞巧风俗与秦人祖先祭祀崇拜活动有关,以未出嫁女儿为参与主体的乞巧过程长达7天8夜,确为独具特色的“中国女儿节”。

  当地人们尊称善织“云锦天衣”的天上织女为“巧娘娘”。而西和乞巧就是通过一系列的程式,乞求巧娘娘赐以聪慧、灵巧。西和乞巧每年从农历六月三十日晚(小月二十九日)开始,直至七月初七晚,分为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娱巧、卜巧、送巧七个阶段。

  坐巧,商定将巧娘娘纸扎像请在谁家。七月初一,举行迎巧仪式。妇女们梳洗打扮,排列成队,载歌载舞去村边或城郊,将巧娘娘迎到坐堂。从七月初一至初七日,妇女们连日歌舞,并且到相邻的村子互相演唱,谓之拜巧。

  七夕当天,乞巧活动进入最高潮。这天,女孩子们盛装列队,先到附近的神庙寺院祭神,然后到井里或泉中迎取回第一桶水。午间十分,姑娘们将取来的水倒进盆中,掐下早已育好的“青芽”,投进水中,以灯光折射到盆底的投影图像,预测巧拙,卜看前途,谓之“照瓣卜巧”。深夜开始送巧,姑娘们手端香烛及巧娘娘纸像,整装列队送到河边,以依依惜别之心情齐唱送巧歌。最后,焚化纸像,惆怅回家,整个乞巧活动遂告结束。

  2007年,为了申报国家级“非遗”,西和县为有关方面专家组织了乞巧演示活动。现场观看后,专家们普遍认为,陇南乞巧保持传承了原生态的民间信仰,是集崇拜信仰、诗词歌赋、音乐舞蹈、工艺美术、劳动技能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民俗文化活动,承载着中国女性独有的期望和梦想。当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已将西和命名为“中国乞巧文化之乡”,传承悠久的乞巧文化活动得到国家认可。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