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03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孝乡”博山:孝妇河流传不老的文化基因

  • 发布时间:2014-08-23 02:31:05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苏兵

  一个“孝”字,点亮了博山的整个历史。千百年来,孝妇河穿城而过,颜文姜祠追述着古代孝妇凄婉感人的美丽传说,历代孝子辈出,大善孝村的故事层出不穷……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因此有了崇仁重孝的文化内核,博山“华夏孝乡”的名号更加响亮!

  一切都从孝妇颜文姜的故事和传说开始。周朝时期,博山颜家庄的村姑颜文姜因未婚夫病重“冲喜”需要而被迫匆忙“嫁”进婆家,不料没到一个时辰重病在身的丈夫就死了。“寅时嫁进颜家女,卯时死了郭家郎。”自此,迷信的婆婆视文姜为“丧门星”,对其怀恨在心,百般折磨刁难。婆婆让她每日去离家十几公里外的泉水处挑水,为了不让文姜休息,婆婆找人定做了两个尖底桶,水怎么也挑不够。文姜心地善良,任劳任怨。她不记恨婆婆,并且日日夜夜用真心孝敬公婆,照料小姑。后来为救公婆、小姑和一方百姓,文姜舍身堵住了洪水泛滥的泉眼,自己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后人把颜文姜堵的那口泉称为“灵泉”,把流淌的泉水命名为“孝妇河”,把在泉河附近兴起的村落称为“颜神村”。

  颜文姜“忍辱负重、孝敬公婆”的故事世代相传。晋朝郭缘生的《述征记》最早做了记述,历史古籍如曲阜的《颜氏陋巷志》、南北朝时顾野王的《舆地志》、唐朝李亢的《独异志》等书中,对颜文姜的故事也都有记载,并不断增加神话色彩。比如:文姜的善举感动上苍,太白金星赠其神鞭,使水生室内,免其挑水之苦;比如,文姜舍身堵泉眼后坐化为神,大旱之年,羽化为神的文姜为东征的唐王送水,解了三军的燃眉之急,等等。

  各种神话、演义、戏曲、庙会、史志等互相塑造,表达着善良人们对颜文姜的喜爱和敬重,逐步形成了博山历史悠久的孝文化传统。孝文化始终滋养着博山的人文精神和文化气质,润物无声地催生出博山人纯朴厚重、尊老爱幼的性格特点。

  在博山,孩子很小就听大人们讲颜奶奶的故事,教导他们要做一个孝顺的人。现在博山的新婚夫妇,都要在结婚后的第二天到父母和长辈房中请安,并向姑舅翁婆行跪拜礼。第三天吃团圆饺子,从馅儿的配料、切剁、和面、擀皮都要以新娘为主制作。而后包括回门、拜识近族长辈、祭拜先人等种种礼仪,无不体现出晚辈对长辈的孝敬。

  近年来,博山许多好媳妇、五好家庭、大善孝村的故事更是不断见诸报端。如博山籍摄影作家焦波,从1974年至2004年,他用镜头为爹娘拍照12000余张,录像600多个小时,并写下了《俺爹俺娘》一书,记录爹娘的年轮变化。焦波用30年时间观察父母、关怀父母、书写父母,用简单而伟大的行动诠释了博山的“孝道”传承。

  在博山的现代史上,还有一位人物,他就是人民的好儿子,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焦裕禄,博山区崮山镇北崮山村人,1922年8月16日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他一生热爱人民,鞠躬尽瘁,呕心沥血,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一座坚实的精神丰碑!他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诠释了对国家的忠,对人民的孝,这是“孝”的最高表现形式。

  博山恒久不老的孝文化,始终滋养着生生不息的一方儿女,就像孝妇河日日夜夜不眠不休地向前流淌,哺育着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百姓。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