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昔日煤城一片灰 今天转型半城绿

  • 发布时间:2014-08-19 06:34:28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拓兆兵 许 凌

  来到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地质公园,摇曳的风景树、起伏的草坪、精致的小径、荡漾的湖水、散步的人群,加上塞外特有的蓝天白云,景色美不胜收。在昔日煤城惠农区,这是唯一的公园,被市民们亲切地称为“后花园”。然而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这里曾经是垃圾飞扬、危险丛生的采煤沉陷区。

  石嘴山市东跨黄河,西靠贺兰山,是国家“一五”时期布局建设的十大煤炭基地之一。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石嘴山累计生产煤炭5亿多吨,创造产值2000多亿元,为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到本世纪初,石嘴山煤炭资源枯竭,地表沉陷区域达9.1平方公里,平均沉陷深度将近10米,最深达24米多,出现了上百条地缝,5万居民的安全受到威胁。

  如同所有的资源型城市都难逃“资源怪圈”一样,在资源枯竭后,城市财政收入也枯竭了,民生保障都成问题,沉陷区治理更是无力进行。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惠农区5万居民生活质量较低。“地裂缝向上冒热气,热得受不了。一下雨水往大坑里灌,淹得受不了。”77岁的煤矿老职工程作忠感叹地说。

  从2004年起,在中央财政资金3.36亿元、地方政府和企业资金1.2亿元的共同支持下,石嘴山市政府将沉陷区居民集体搬迁安置后,着手解决历史遗留的沉陷区治理难题。

  石嘴山市国土资源局局长王金建介绍:“最初,我们的治理思路主要是消除地质灾害和绿化生态。之后,我们调整了思路,要变治理为建设,建设国家矿山公园,提高项目品位。”为此石嘴山市修建了公园、广场、景观,同时对地质遗迹、沉陷盆地和地裂缝等地貌予以保留展示,并建设了宁夏煤炭地质博物馆。现在,沉陷区成为集科普教育、遗迹保护、矿山文化为一体的矿山公园。

  把国家投资与社会资金相结合,推进投入与管理主体多元化。“在惠农采煤沉陷区这样一个缺水少雨的地方进行生态建设,投入很大,时间很长,仅靠政府是不够的。”惠农区副区长刘兆明说。为此,惠农区政府主要负责把治理区域的路、水、电及防风林带等基础设施配套好,社会企业进来后进行治理开发,并从中受益。目前,共吸引社会企业12家、资金8000万元,治理面积6000亩,不但节约了国家治理资金,也有效解决了今后的管护问题。

  把生态环境治理与发展农林业结合起来,使之可持续发展。在种植绿化林带的同时,惠农区还与农业技术部门合作,进行枣瓜间作及温棚试验,并引入种植大户进行开发利用。去年,任红业无偿承包了沉陷区2000亩土地,今年种了500多亩西瓜,并套种了枣树,长势很好。“今年我种的西瓜能产150万斤,收入70多万元。以后2000亩都种上后收入会很可观。”任红业告诉记者,他与区里签订了30年的协议,未来,这一片都将是枣树林。

  把项目实施与废弃土地再利用结合起来,提高土地集约化水平。在惠农区,沉陷区规划治理面积共43平方公里。除了核心区的9.1平方公里,惠农区对其中24平方公里进行了清理整治,建成了绿地。把10平方公里难以绿化的土地建成煤炭集中经营区和陆路口岸的仓储工业用地,增加惠农区的工业发展空间。

  在治理中,惠农区坚持把沉陷区治理与城市长远规划结合起来,努力提高配套设施利用率。记者看到,惠农区沉陷区治理建设与周边的工业、交通规划相衔接,三个大型调蓄水池不但保证了沉陷区的生态绿化和农业用水,而且为今后城市工业和生活用水提供了保障。

  经过近十年的治理,惠农沉陷区实现了生态逆转。“昔日煤城一片灰,今天转型半城绿”,沉陷区由城市的大疮疤变成了市民的后花园。据统计,惠农区共恢复生态用地24平方公里,栽树400余万株,铺路11.5公里,建广场1.8万平方米,建成蓄水池3个,铺设输水管线27公里,增加水域面积50多公顷。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