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节水增粮行动”一举多得
- 发布时间:2014-08-15 19:31:33 来源:中国财经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讯 内蒙古“节水增粮行动”目前完成建设任务451万亩,建成的节水灌溉工程不仅节水、增粮、富民,而且促进农业发展方式发生变革,取得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内蒙古从2012年开始实施“节水增粮行动”,实施期限为2012年至2015年,涉及5个盟市38个旗县,总任务是发展节水灌溉面积800万亩,其中改造现有井灌区599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01万亩,总目标是实现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0亿公斤,年节水6.72亿立方米。
项目实施以来,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给予强有力的资金保障。2012—2013年,中央财政共下达内蒙古项目资金22.9亿元,自治区本级及时足额安排落实配套资金7亿元,盟市、旗县年度配套资金也已全部兑现。同时,项目区群众积极投工投劳参与项目建设。2014年,中央先期下达的13.5亿元和自治区本级配套资金4.2亿元,已于3月初全部拨付到位。
2013年,自治区财政下达了绩效考评“以奖代补”资金7662万元,有力地促进了项目顺利进展。自治区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项目管理费,支持实施方案的编制和项目管理工作。另外,自治区财政专门安排水资源论证经费1140万元。
“节水增粮行动”实施以来,建成的节水灌溉工程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积极作用。项目区农田产量大幅度提升,节水改造项目区亩均增产150公斤,新增节水灌溉面积项目区亩均增产400公斤。粮食品质相应得到提高,与普通灌溉相比,玉米膜下滴灌籽粒成熟度高,水分含量降低8—10个百分点。“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全部完成后,项目区将年平均增产粮食20亿公斤,每公斤按1.6元计算,年均可新增产值32亿元。
项目区田间输水大面积实现了管道化,使灌溉保证率显著提高,灌溉质量大为改善,改变了长期以来部分地区农业用水方式粗放、干旱缺水与用水浪费并存的现象。以通辽市为例,项目区单井控制面积由80亩提高到250亩以上,两年多来压减机电井2.16万眼,全市机电井数量首次实现负增长,灌溉水有效利用率由2000年的0.45提高到现在的0.62。
高效节水灌溉与传统的种植方式相比,实现了浇水、施肥、施药一体化,减少耘地、耥地、除草、追肥等工序,提高了粮食产量,降低了种植成本,增加了粮农收入,从而有力地促进项目区土地流转,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