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02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徐有权和他的“红山模式”

  • 发布时间:2014-08-15 02:34:40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付伟

  徐有权是广东省五华县安流镇红山村党支部书记。1999年时,徐有权带领村民“上山搞种养、寻找致富路”,走出日后名震广东、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红山模式”。

  自力更生托起“六个一”

  “以前这里的山是‘和尚头——不长毛’。”徐有权站在位于半山腰的自家楼顶指给记者说,15年来,曾经的荒山已被板栗和油茶树所覆盖。记者看到,虽还未到收获时节,但已有惹眼的板栗果实摇曳在枝头。

  沿着盘山公路,林下路边,不时有猪场、鸡舍、鱼塘闯入视野。存栏猪15000头、鸡60万只、鱼13.6万尾的产业规模,撑起了村民不断鼓起的腰包,也让徐有权的“六个一”工程找到了支点。所谓“六个一”,是指“每户承包一座山头、盖起一栋小康房、建设一个沼气池、种植一片林(一园果)、饲养一栏牲畜、拥有一口鱼塘”。

  15年中,“猪周期”、禽流感不止一次来袭,但以此为经济支柱的“红山模式”却始终屹立不倒,其中的原因除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决心和韧性之外,还有几条“秘诀”。徐有权告诉记者,首先要掌握过硬的养殖技术,其次有一定规模后要搞自繁自养,这样可以降低不少成本,“第三,价钱好的时候赚到钱,不要花光吃完,大部分要投入扩大生产,或用作风险储备金,等价跌时弥补亏损。”“还有一条,也是最关键的,必须要搞多种经营。”

  巧用“外援”解决“路电水”

  “我刚上山那时,这里没有一条硬底路。”徐有权说,这也是村民们一开始不愿意跟他上山的主要原因。红山村集体经济规模不大,靠着向加盟农业公司的农户收取服务费等收入,红山村委会的家底只有约七八万元。“靠我们自己,想解决路、电、水这些难题,是不可能的。”徐有权说。

  一位领导曾问徐有权,有没有信心将100户村民带上山?徐有权的回答是:“如果把电拉上山,就有信心。”而今,电线已经延伸到了红山村种养基地内的每一座山头,上山扎根落户的村民数量也已逐步攀升到了73户。“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回流,这个数字还会增加。”徐有权说。

  “最为紧迫”的是用水问题。在广东省农业厅、广东省农垦总局等对口单位的帮扶之下,一条全长3.14公里的输水管线已盘桓在红山村的群山之间,上山村民告别掘井挑担、靠天吃水的日子,喝上了方便、安全的饮用水。

  金融机构帮大忙

  在徐有权看来,外部的帮扶资金最有效的投向是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而在提升村民收入水平方面,切忌给钱给物的简单做法,“那样村民也会产生等靠要思想,最终坐吃山空。”

  村民上山搞种养,钱的确是个大难题,但在红山村,却很少有人是靠向上面伸手要钱凑够启动和扩大生产的资金。“很多村民都是向信用社贷款。”徐有权说,村委会的作用得到了很好的发挥,“村民个人申请贷款遇到困难,村委会就出面担保。”而今,伴随“红山模式”越叫越响,红山村也成了当地金融机构的“优质客户”。“几万元的小额信贷基本上可以随用随贷。”当地一位官员说。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