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矢志追寻航天梦

  • 发布时间:2014-08-14 05:38:19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设计试验好我们的世界方舟,在茫茫宇宙中寻找人类永恒的乐土,并播撒人类文明的种子。”这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高级工程师车著明在为刚刚完成的译著《深空探测器》所写的序言中,对浩瀚星空抒发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他20多年坚守在大凉山中,用数据描绘和记录着中国航天走向深邃天空的壮美航迹。

  “解决航天发射中的实际问题就是科技创新”

  上世纪90年代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可谓祸不单行。接连两次航天发射事故,一次凌空爆炸、一次火箭撞山。大凉山区,层峦叠嶂、风向多变,液体火箭爆炸产生的毒气四处飘散,对发射场区人员和设备安全带来严重危害。

  如何在类似情况发生后有效做好应急处置,最大限度保护人员和设施安全?初来乍到的车著明决定对复杂气象和地形条件下毒气散逸问题开展研究。

  有人觉得火箭爆炸是小概率事件,这个课题应用领域窄、不易出成果,劝他放弃。但车著明说,“航天发射一线技术人员的科研目标,就应该是解决具体问题。”

  这一课题对毕业不久的数学研究生车著明来说难度很大。他买来爆炸力学、耗散理论、工程化学等专著从零学起,无数次深入火箭爆炸事故现场实地勘察,千方百计查阅国外相关研究资料。历时3年,终于建立起液体火箭爆炸毒源强度及其在复杂气象和地形条件下的扩散计算模型。

  中心副主任赵民说,这项成果不仅为航天发射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提供了科学依据,成功应用到此后数十次航天发射应急处置方案中,而且在毒气防御、大气环境保护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在航天界,如果说火箭卫星是工业部门的产品,那么,遥测数据就是发射中心的产品。发射成功,靠数据判读;发射失利,须数据分析。因此,数据处理能力就成为发射中心的核心竞争力。

  进入新世纪,中国航天快马加鞭,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承担的发射任务从过去的几年一发提高到一年十几发。大批先进测控设备投入使用,每次发射需要处理的遥测数据越来越多,对中心数据处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出挑战。

  车著明告诉记者,在取得的所有科研成果中自己最满意的是,通过对中心历次发射任务的海量数据整理分析,发现火箭飞行制导规律性特征,提出“航天器飞行数据融合处理方法”。

  中心总体技术部主任邓洪勤解释说,新方法使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初始轨道预报误差由数百公里减小到几公里,从而大大节省了卫星燃料,延长了卫星寿命。卫星多运行1年,产生的经济价值数以千万元计。在去年实施的嫦娥三号发射中,正是依靠全新的轨道计算方法,卫星初轨预报十分精确,原计划3次地月转移轨道修正只做了2次,为嫦娥三号开展月球探测节约了宝贵燃料。

  坚守航天发射一线20多年,车著明参与80多颗卫星发射,以及月球和空间科学探测数据处理,破解了一大批航天发射技术难关。但他获得的科技创新奖项并不算多。对此,他说,“解决航天发射中的实际问题就是科技创新,每解决一个问题,航天事业就前进一步。”

  “他算的都是中国航天走向深邃太空的大账”

  同事们都说,车著明痴迷数据、精于计算。他算得出火箭发射的弹道曲线,算得出飞行轨迹的微小误差,但从来不算计个人得失。他算的都是中国航天走向深邃太空的大账。

  “车著明高工对数据的较真劲儿,在航天界十分‘著名’。无论较真的对象是领导还是专家,他的眼里都只有数据。”工程师娄广国对记者说,“2012年3月,我和车高工一块儿去北京对专项任务精度进行摸底试验,我们的处理结果和北京的处理结果相差了1厘米。就因为这1厘米,双方争执不下。我当时有点犹豫。车高工坚定地说,‘我反复计算了好多次,绝对没问题。’后来通过严格排查,确实是对方的一个参数出了问题。”

  车著明的较真不仅对别人,更不放过自己。2007年10月,嫦娥一号发射在即。车著明在综合检查时发现,仿真计算结果显示的火箭飞行轨迹偏离了理论轨道。这意味着,自己开发的仿真计算程序出了问题。

  同事们安慰他,“长三甲”是十分成熟的火箭,仿真计算并不影响实际发射。但车著明说,“我的担心或许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但任何麻痹大意都可能对航天发射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他连续两天两夜验算复核,终于发现了仿真程序中的一处错误代码,修正后,问题迎刃而解。

  发射中心副主任赵民告诉记者,在中心数据处理系统中,车著明负责的是安全控制。即火箭点火后一旦出现飞行异常,安控人员要在确保不影响重要城市和设施安全的情况下主动引爆火箭。这个决心,就要靠弹道数据和遥测解算来支持。

  高级工程师赵梅讲的故事十分惊心动魄:“2010年1月17日,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我是现场安控指挥。长征三号丙火箭起飞50秒后,安控显示屏上突然报警,我额头上一下子就渗出了冷汗。速度曲线显示屏出现大幅度连续跳变,不断越出炸毁线。难道真要炸毁火箭?尽管国际航天史上早有先例,但我从事火箭安控17年,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遇到。现场所有人的神经都绷到了极点,大家都明白,必须在20秒内作出准确判断。”

  “紧要关头,车高工语调沉稳、自信果断地说,应该是设备跟踪问题,不是火箭问题,继续观察。第58秒后,测控数据趋于稳定,火箭飞行各项指标良好,一场危机在车高工的临机判断中化险为夷。要知道,在短短几秒钟内结合七八个屏显示的数据,准确判断出设备工作状态和火箭飞行趋势,没有对设备性能的深入了解,没有对数据特性成竹在胸的把握,是根本做不到的!”

  大数据时代,数据就是财富。对以数据为职业的人来说,数据就是看家资本。同事们钦佩地说,车著明呕心沥血得来的数据从不藏着掖着,他20多年的积累已经成了大家共同的财富。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