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23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专家:"埃博拉"没那么可怕 我国已有相应技术储备

  • 发布时间:2014-08-13 07:55: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吴佳佳  责任编辑:罗伯特

  科学认识“埃博拉” 有效防控不可怕

  本报记者 吴佳佳

  

  图为科研人员手持埃博拉病毒样本进行检测。新华社发

  

  8月11日,山东青岛机场检验检疫部门工作人员对初步诊断试剂进行测试。新华社发

  针对正在西非蔓延的埃博拉病毒疫情,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卫生条例》紧急委员会会议于8日在瑞士日内瓦宣布,在该病情出现近40年的历史上,这是迄今最大、最严重和最复杂的一次疫情爆发,目前已经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埃博拉病毒传染性超强,且致死率高达50%至90%,若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将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

  面对史上最高危险级别的病毒,我们该如何认识和应对?专家给出了答案:只要科学认识、有效防控,“埃博拉”也没那么可怕。

  感染原因 多与暴露或接触有关

  在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学家麦科明克和他的妻子合著的纪实小说《第四级病毒》里,有一段文字描述了埃博拉病毒感染者的真实场景:昏暗的煤油灯光下,只见10来个病人躺在草席上,有的痛得打滚,徒劳无功地和一口一口吞噬他们身体的病毒奋战;有的身体僵硬,喉间嘎嘎作响,死亡离他们不远。经过5天的潜伏期加上病发2至3天,埃博拉病毒感染者的喉部就会严重发肿,连口水都无法吞咽,病症包括鼻子、牙床出血,有时其他部位也会大量出血。大部分病人在数天内死亡,所有治疗方法都无效。

  正是由于埃博拉病毒具有极高的致死率,且患者死状痛苦,很多描述恐怖病毒大流行的电影、电视作品都以该病毒作为题材,这为埃博拉病毒罩上了一层更加恐怖的阴影。

  “埃博拉出血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病死率可达90%。如果在感染者死后未经防护触碰其尸体,被感染几率极大。”中国驻几内亚医疗队队长、北京安贞医院副院长孔晴宇回忆起第一次接触埃博拉病毒感染者的经历,至今印象深刻:一位44岁的男性患者感染了9名医生和护士,其中6人已去世。埃博拉病毒感染的典型症状和体征包括突起发热、极度乏力、肌肉疼痛、头痛和咽喉痛;随后会出现呕吐、腹泻、皮疹、肾脏和肝脏功能受损,某些病例会同时有内出血和外出血;病毒潜伏期为2至21天;病人一旦开始出现症状就具有传染性,潜伏期内没有传染性。

  目前,人类对这种病毒普遍易感,发病则主要集中在成年人。研究表明,这和暴露或接触机会多有关。“接触”是这种病毒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健康人与被感染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直接接触,会造成病毒感染,尤其是当健康人皮肤或黏膜破损时,直接接触患者体液、分泌物或被患者污染的环境都极易引起传播。

  不仅如此,该病毒是人畜共通病毒,不仅能感染人类,也能引起猩猩、猴子等灵长类动物感染。在非洲,人们若接触在热带雨林中受到感染而患病或者死去的黑猩猩、大猩猩、果蝠、猴子、森林羚羊和豪猪会导致染病。一旦有人感染,就可能造成社区人际传播。另外,病毒的起源尚不得而知。但基于现有证据,人们认为果蝠(狐蝠科)可能是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

  预防手段 严防死守控制传染源

  公众十分关注,人类自1976年发现埃博拉病毒已经时隔40年,是否研发出了针对这一致命病毒的特效药物或疫苗?

  盘点全球,目前正在研发的少数几种埃博拉药物或疫苗主要集中在美国,但尚无一种完成严格的临床试验。美国曾使用试验性新药“ZMapp”,使两名埃博拉病毒感染者健康状况有所好转,但实际上这一新的生物技术产品仍在试验阶段,并未获批用于人类,甚至尚未进入Ⅰ期临床试验,药物的安全性、可能的副作用等均不得而知。同时,生产ZMapp的技术比较复杂,需要利用烟草生产相关抗体,然后进行纯化,整个过程极为缓慢,即使少量生产也需要几个月时间,因而不可能在短期内大范围应用。

  “我国已有几种针对埃博拉病毒的疫苗正在进行临床试验,但目前尚无任何疫苗可用于临床。”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建国指出,由于目前还没有预防埃博拉病毒的疫苗和治疗埃博拉病毒感染的特效药物,所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控制动物传染源、加强对疫区进口动物的检疫,以及防止医源传播,是预防埃博拉病毒最为有效的方式。在与可疑人员或埃博拉出血热患者接触后,选择合适的方式彻底消毒会将感染的概率降低到最小。在治疗方法上,严重病人需要进行强化的支持性治疗,病人往往会出现脱水,需要静脉或者口服补液进行电解质补充,但没有特有效的治疗方法。

  卫生工作者是感染埃博拉病毒的高危人群,感染了埃博拉病毒的患者,血液中可维持很高的病毒含量。所以,医务人员在治疗或护理患者,以及处理病人遗体过程中,若没有严格的防护措施,就极易受到感染。世界卫生组织特别强调指出,医务人员应穿着防护服、戴手套和面具治疗患者,以防患者体液溅到医生的鼻子、嘴和眼睛上;与死者尸体直接接触,也可能对埃博拉的传播产生作用,处理埃博拉死者时必须穿戴保护性强的防护服和手套;需要注意的是,只要病人血液和分泌物中带有病毒就会具有传染性,因而感染病人应得到医疗专业人员的密切监控,并经过实验室检查,以确保病毒不在病人身体内传播;病情康复的男性仍可能在康复后高达7周内通过其精液将病毒传给性伴侣。

  国家卫生计生委提醒,为减少传播感染,当人们曾经去过已知存在埃博拉病毒的地区,或者与已知或疑似患有埃博拉毒病的人员接触过并且开始出现症状时,就应当立即就医。

  如果怀疑周边的人感染了埃博拉病毒,应鼓励并支持其到医疗机构寻求医学治疗。此外,在受影响的热带雨林地区,个人应该减少与高风险感染动物的接触,如果蝠、猴子或猿。

  防范措施 我国已有相应技术储备

  我国有无可能出现埃博拉疫情?如果出现疫情,国家是否有能力防范?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风险评估,目前埃博拉疫情传入非洲以外国家和地区的风险低,国内尚未发现埃博拉出血热病例。但由于人群流动的广泛性,埃博拉理论上有在我国出现的可能,只要有人员交往、贸易往来,埃博拉疫情将影响全球。国家卫生计生委已组织专家加强疫情研判,强化与世界卫生组织的联系。对于疾控部门而言,再小的可能性,也要当作最大风险去对待。

  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宋树立表示,为了防止埃博拉出血热传入境内,保护我国前往疫区人员的健康安全,相关部门已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一是加强疫情的研判,目前世界卫生组织风险评估的结果是,疫情向非洲以外的国家传播风险低。二是严把口岸关,有关部门对从相关地区前来的入境人员检测排查提出相应的要求。三是做好国内疫情防范,有关部门发布了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和诊疗方案,明确了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报告,要求各地医疗机构发现疑似或者确诊病例的时候,应该在2个小时内实现直报。方案还对实验室检测、病例和接触者管理,以及医院内感染控制等重点环节进行了规范,疾控部门已经做好了实验室检测准备。四是加强健康教育,让公众了解这种疾病的表现特征、危害以及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徐建国介绍说,埃博拉病毒为害甚烈,但传播性并不是很强,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对于预防这类疾病已经建立了相应技术储备,目前有9个课题、10个国家级研究单位在从事埃博拉病毒研究,包括检测方法、诊断试剂开发、疫苗和药物研发等。这为我国应对埃博拉疫情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相关技术储备可随时供我国疾控部门应用。

  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教司副司长王辰表示,在诊断试剂方面,我国已经具备了对埃博拉病毒进行及时检测的诊断试剂研发能力,但因为没有病人,尚无法在病人身上进行测试;而在抗体技术上,目前在美国两例患者上初步显示抗体治疗有效,我国前期已经有了很好的多元性抗体的制备能力,包括已经掌握了埃博拉病毒的抗体基因,启动抗体的生产程序不需要太长时间;另外,在确保实验室安全方面,我国也作了相应准备。(经济日报记者 吴佳佳)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