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埃博拉病毒在中国大流行可能性小?
- 发布时间:2014-08-06 08:45:21 来源:东方网 责任编辑:封媛媛
来源:健康界
最近发生在西非的埃博拉爆发牵动着大众的眼球,中国的普通公众十分忧虑这一烈性传染病是否会传播到中国,引发像非典那样的传染病大爆发。依据现有的科学证据,以及我们多年在传染病学领域的研究经验,我们可以告诉大家:埃博拉病毒在中国大规模流行的可能性并不大,大家毋庸担心。
2014年4月,几内亚爆发了以发热、内脏出血为代表症状的一种严重的出血性疾病(出血热)。经过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在内的众多专家的评估,最后认定该病是由埃博拉病毒导致。这一烈性传染病,在短短的数月内迅速扩散到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等国家。
埃博拉病毒所致的出血热,是一种发病迅速,致死率高的恶性传染病。2003年非典和近年来的几次流感爆发给大众留下了很大的阴影,公众自然会很担心这种疾病是否会传到中国。这种担心完全可以理解。然而,在科学上,这种担心大可不必的。根据已有的疾病流行病学的资料,肆虐西非国家的埃博拉病毒传播到中国并大流行的可能性很小。
埃博拉病毒给人恐怖的印象,因为它的潜伏期短,发病快,发病后在极短时间导致大量感染者死亡。据世界卫生组织7月30日的统计,总共有1440名患者感染了埃博拉病毒,已经有862人死亡,病死率高达60%。它的病死率远超霍乱、流感等一系列烈性传染病。
不过,正是因为埃博拉的高病死率,我们有理由相信,该病的传播将是有局限性的。传染病学上有一个公认的规律:如果某种烈性传染病,发病快,潜伏期短,致死率高,它在基础公共卫生设施完善的国家,并不易于传播。
换而言之,由于感染者在感染后几天甚至几小时之内发病,并立即丧失行动能力,其大范围传染给其他人的可能性会显著低于类似艾滋病、结核等潜伏期长的传染病。因为,埃博拉病毒感染者一旦发病,很快出现各种症状,行动能力就会受限。这就使得他们接触其他健康人群的范围极大地缩小,易于隔离。
事实上,埃博拉病毒最近的新发病例中,相当部分的感染者是不惧危险冒死抢救患者的医务工作者,他们就是因为频繁、直接接触患者而感染的。
埃博拉爆发与西非卫生条件有关
事实上,埃博拉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发现,它在非洲局部爆发时有所闻。不过,数十年来,这种病毒在西非以外其他国家大规模爆发的报道并没有出现。另外,从目前相对有限的病毒分子遗传学研究资料来看,这些年来埃博拉病毒的基因序列变化不大,遗传上相对保守。
这意味着,2014年病毒的突然爆发很可能并不是由于病毒获得了更强的传播能力,而更可能与西非当地的公共卫生条件,以及地理生态环境有关。
按照传染病学的经典理论,病毒性传染病在自然界长期存在并持续传播的条件包括:
第一,存在自然宿主。一个造成人类感染者迅速死亡的病毒,其自然宿主不可能是人类自身。现有的研究表明,三种非洲果蝠很可能是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近年来若干次埃博拉病毒的爆发,可能都与当地居民喜欢捕食果蝠有关。
中国并没有上述果蝠分布,公众也没有食用果蝠的习俗。如果中国未来出现埃博拉病毒,只可能来源于外来患者输入的病例。
第二,易于传播的途径和易于扩散的环境。
埃博拉病毒的传播途径尚无定论。不过,一些既有研究表明,该病毒的人传人,主要是由于接触患者的体液所致;同时,也不能排除空气传播。因此,可以肯定的一件事情是,若没有大量的感染者与健康人群的广泛接触,该病无法在人群中广为传播。
多年来,中国已经建立起传染病报告和防控体系,特别是SARS爆发以来,公共卫生体系更是得到了极大完善。埃博拉病毒那样发病后具有感染能力,一旦发现将会在第一时间将会上报,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因此,该病在不为人知的条件下传播并大范围扩散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发达国家和制药巨头并不关注埃博拉
一种在西非已经爆发了十余次的烈性传染病,按理说应该得到充分研究,并已经研制出相应的疫苗,从而有效地控制住病毒爆发流行。但是,不得不指出的是,埃博拉病毒的疫苗研发面临极大困境。
一直以来,发达国家和具备良好基础卫生条件的大国都没有受到该病的严重威胁,因此国际社会对该病缺乏足够关注,相应的也就缺乏足够的研究投入。因此,埃博拉的治疗和疫苗研发等各方面的研究,迄今没有大的进展。
2014年7月,埃博拉病毒爆发已在非洲呈现十分危险的局面时,世界卫生组织才拨付应急防控经费1亿美元。这笔钱主要用于帮助相关国家开展治疗和常规预防措施,留给研究的经费其实很少。换言之,这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投入。虽然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消息,疫苗研究会在明年有结果,但更像是一种安定人心的说辞。
虽然很无奈,埃博拉就是一种典型的“穷地方发生的穷人病”。现代医药研发的一个痼疾就是,研发模式几乎由西方的大资本和大制药公司主导。资本和制药业巨头热衷的,是能付得起高额医疗费用的国家的人们的疾病,这类病多半是慢性疾病,例如各种癌症、老年病、心血管病等。对于埃博拉这样的病,就算有科学家有好的思路甚至是初期研究结果,国际性的制药巨头们是不会真正感兴趣的。
那么,世界卫生组织呢?世界卫生组织虽然是联合国的公共卫生机构,但其本身更类似于一个政策研究和协调机关,本质上是一个大官僚机构。世界卫生组织可以倡议研发疫苗,也可以在有限范围内资助一些疫苗研发工作。但从根本上说,它的效率低下、能力有限。
(作者单位:彭谨、江华,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与灾难医学研究所创伤代谢组多学科实验室成都;周舜泰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与灾难医学研究所创伤代谢组多学科实验室,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医学院感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