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抢灌“救命水”——陕西关中四大灌区见闻
- 发布时间:2014-08-07 09:11:00 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正值盛夏中伏,陕西省持续高温少雨,关中、渭北、陕南东部出现伏旱并急剧发展,旱情多年少见。农作物受旱面积达642万亩,近15万居民临时饮用水困难,抗旱形势严峻。近日,记者行走在关中宝鸡峡、泾惠渠、交口抽渭、东雷二期抽黄四大灌区间,耳闻目睹了这些灌区昼夜抢灌保收的情形。
二黄灌区:“救命水”救活百万亩庄稼
7月28日下午3点多,渭南市蒲城县椿林镇岳兴村村民张树华和几个伙计在自家的4亩玉米地里浇水,这是他今年第二次给地里浇水,和往年相比,今年4亩地浇水时间长了一个小时。“今年的旱情太严重了,没有这灌区的水,我们就颗粒无收了。”
“夏灌从6月9日开始,开了6台一级泵站引水并且已连续运行50天,这在过去是从来没有过的。”在太里湾引黄枢纽,东雷二期抽黄灌区管理局副局长尚延学介绍说,往年也就是开四到五台泵站,目前渠首最大引水流量达到40立方米/秒,日灌溉农田两万余亩,截至7月28日,夏灌斗口用水6230万立方米,灌溉农田100万亩次,创单轮灌溉用水历史新纪录。
尚延学说,去年秋播以后,二黄灌区地连续120多天无有效降水,遭遇有史以来最严重旱情。
“作为抗旱灌溉主力军的二期抽黄灌区,面对群众强烈的用水呼声,对于关键险工段,组织突击队昼夜施工加高衬砌,加高渠道2200米,使总干渠过水从不足50立方米/秒达到64立方米/秒,每天增加灌溉面积万余亩。”尚延学说,目前灌区内农田基本实现一水全覆盖,现在正按计划浇灌第二水。8月底夏灌结束后,全年灌溉用水有望达到两亿立方米,再创历史新高。
交口抽渭灌区:基层站段全天候运转
7月29日,酷暑难当,记者来到交口抽渭灌区,看到沿途玉米长势良好,葡萄园郁郁葱葱。村民们说,这都得益于交口灌区提早用水、动作快。
省交口抽渭灌溉管理局副局长李浩清说,今年旱情严峻,自6月5日夏灌开灌以来,全局上下齐上阵,基层站段全天侯,24小时三班倒,轮流值班。全局已引水1.1亿立方米,比去年多了三四千万立方米。
记者在位于西安市临潼区田市镇西南两公里处的省交口管理局田市抽水站看到,所有水泵高速运转。田市站站长来卫罗说,由于持久干旱缺雨,渭河水源有限,该区域仍有1/3的庄稼浇不上水。
该区域葡萄种植面积达70%,每年要浇六七次水。在北干一支和二支,记者看到,渠面宽广、水流湍急,渠水正以每秒2.1立方米流向田间。
在临渭区官底镇保王村,农民来彦民正在浇玉米地。他说,他家有3.5亩地,这已经是第二次浇水了。管理局抓得紧、水量饱,一亩地四五十分钟就浇完了,亩均水费30多元,经济实惠。他一边说着,一边用铁锹挖开一个口子,一股清泉霎时奔向了田畦。
宝鸡峡灌区:开足马力引水来
7月29日下午,记者来到陕西省最大的灌区——宝鸡峡灌区的林家村渠首,却看到坝外河床裸露、库内水位下降。渠首枢纽站站长冯卫国介绍说,今年渭河上游来水稀少,水库水源严重不足,导致夏灌缺水。
自6月初以来,整个宝鸡峡灌区无有效降水,过去每秒40立方米的流量,现在变成了10立方米左右,很难满足灌溉需要。至7月29日,宝鸡峡灌区局开动马力,斗口引水7000万立方米,灌地87万亩。但随着旱情继续加剧,灌区第二轮用水非常紧张,库容仅剩2000万立方米,只能满足20万亩农田的灌溉需要。
“初伏不算旱、中伏减一半、末伏连根烂。”扶风县杏林镇杏林村北堡组60岁的农民刘万省一语道破了近日抗旱的重要性。
在武功县武功镇松林村、新寨村、凉马村、聂村,记者看到,连片的玉米普遍枯萎、蜷曲、发灰,长的不足一尺高。聂村农民崔团锋告诉记者,这里本来是渠、井双灌区,但农民习惯用井水,渠水多年不用,渠道老化用不成,井里没水,渠水如果来不了,秋粮怕是要绝收了。
泾惠渠灌区:多方调水见效快
7月30日下午,温度达到一天之中的最高值,记者顶着炎炎烈日来到泾惠渠灌区。
泾惠渠管理局副局长党永仁介绍说,夏灌以来,灌区持续高温少雨,农田土壤失墒加剧,旱情发展蔓延,泾河6、7月来水严重不足,有10万亩玉米不同程度受旱。第二轮用水开始后,每天用水在200万立方米以上,张家山渠首和西郊水库各调度100万立方米,日可满足两万亩的灌溉需求。目前,全局夏灌累计斗口引水5100万立方,渠灌地60万亩。
在泾惠渠灌区的泾阳县桥底镇东沟村,农民杨红军正在浇玉米。他告诉记者,今年是2007年以来最旱的一年,这已是他浇的第三水。浇与不浇就是不一样,你看,这玉米叶子刚才还是蜷曲的,水一到根部就舒展开来,立竿见影。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