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被发改委突击“搜身” 奥迪等三大进口车企或遭罚
- 发布时间:2014-08-07 08:58:39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奥迪等三大进口车企或面临处罚被调查的前一天,奔驰中国刚刚宣布下调维修配件价格15%,这是奔驰一个月内第二次调低售后维修价格
被调查的前一天,奔驰中国刚刚宣布下调维修配件价格15%,这是奔驰一个月内第二次调低售后维修价格
8月4日上午,国家发改委反垄断调查小组突击调查奔驰位于沪青平公路989号的上海办事处,约谈多名奔驰高管,该办事处内多台电脑被强行检查。约谈和调查持续一天时间,在场每一位奔驰员工均被问话。
《证券日报》记者得知,在8月6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李朴民证实了“反垄断调查小组对奔驰上海办事处的调查”,具体奔驰是否存在垄断行为有待进一步调查。要知道,此前一天北京奔驰刚刚宣布下调维修配件价格15%,这已经是奔驰一个月内第二次调低售后维修价格,但其仍未幸免,依旧被卷入本轮反垄断风暴中。
在几周的时间内,包括捷豹路虎、奥迪在内的豪华车企都宣布下调了车价或配件价格,克莱斯勒也于8月5日宣布下调145种高价值高保修率零配件的价格,下调幅度达到20%。即使如此,除捷豹路虎之外,李朴民对外透露,有关部门对克莱斯勒和奥迪的反垄断已接近尾声,近期将进行处罚。
记者分别致电一汽奥迪、克莱斯勒中国、北京奔驰三家企业相关负责人。一汽奥迪和克莱斯勒中国均答复没有接到发改委相关调查和处罚通知,目前正在积极与发改委取得联系、保持沟通,而北京奔驰相关人士则拒绝接听记者电话。
另据李朴民透露,发改委完成了对日本12家企业实施汽车零部件和轴承价格垄断案的调查工作,并将依法进行处罚。记者致电丰田中国和本田中国相关负责人,双方均表示未接到垄断调查通知。
奔驰被发改委突击“搜身”
据媒体报道,8月4日上午,发改委9名工作人员未经预约直接进入奔驰上海办公室,彼时被安保人员拦下,随后约谈和调查持续了一天,奔驰上海办事处的多台电脑被强行检查。截至当天晚上九点,包括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东区总经理聂军和销售、售后总监在内的多名管理人员仍滞留在上海办公室内。
李朴民在8月6日的发布会上透露,调查力量主要来自上海、江苏的物价和反垄断部门。奔驰是否存在垄断行为,目前正在调查取证的过程中。上周,江苏省物价局反垄断分局已对苏州、无锡、丹阳等五个城市的奔驰经销商进行反垄断调查。
据有关人士透露,发改委对奔驰进行调查的原因是奔驰为配合反垄断调查而进行的降价措施没有达到发改委期望的幅度,这次调查矛头指向的是“奔驰整车价格和最低限价的经销商政策”。
进口汽车厂商的垄断行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限定整车价格,二是限定4S店的零配件价格和保养价格。突击调查的前一天,奔驰第二次主动下调中国零部件售价,平均降幅达15%,但奔驰至今未就整车价格进行下调。
也就在今年4月份,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汽车维修协会发布的一份零整比报告中,北京奔驰C级W204以1273%的整车配件零整比高居榜首。通常,“零整比”在300%之内被认为是合理的,国内豪华车品牌这一比例通常超过400%,奔驰实在是高的惊人。
奥迪克莱斯勒均未幸免
与奔驰正处于被调查阶段不同,李朴民表示,“目前上海市发改委对克莱斯勒、湖北省物价局对奥迪的调查,已经接近尾声。现已查明,两家企业确实存在垄断行为,近期将会受到相应处罚”。
两家企业查明存在的垄断行为包括,一汽奥迪曾在湖北省召集4S店,统一零配件和保养的价格,而克莱斯勒在上海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记者分别就此致电一汽奥迪和克莱斯勒中国相关负责人,双方均表示目前未接到任何有关部门下发的有关反垄断行为的通知。
实际上,两家企业此前为了应对反垄断调查分别下调了零部件或整车售价。7月27日,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宣布于8月1日起下调所有国产车型零部件价格;8月5日,克莱斯勒也宣布下调部分产品及零配件价格,145种高价值高保修率零配件的价格将下调20%;同时旗舰产品Jeep大切诺基SRT8价格下调6.5万元,大切诺基5.7L旗舰尊悦版价格下调4.5万元。即便如此,两家企业依旧未能幸免,仍被处罚。
李朴民透露,对汽车及配件的反垄断调查始于2011年年底,目的是维护汽车行业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12家日企将被处罚
据记者了解,发改委此次反垄断调查,不局限于整车价格,更针对售后市场零部件供应渠道垄断和车厂与4S店限价限区域销售,欲消除“横向限制、纵向限制以及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涉嫌垄断行为”。
李朴民表示,发改委已经完成了对日本12家企业实施汽车零部件和轴承价格垄断案的调查工作,并将依法进行处罚。记者随后致电丰田与本田有关负责人,两家公司均表示未接到垄断调查通知。目前还不确定这12家企业是指整车企业还是零部件企业。
但有数据显示,境外资本控制了国内汽车零部件销售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2012年,国产自主内资零部件销售收入仅占全行业的20%-25%,而拥有外资背景的汽车零部件厂商占行业的75%以上。在这些外资零部件供应商中,独资企业占55%,中外合资企业占45%。自主内资零部件企业基本处于边缘化状态,并且市场占比逐年快速萎缩,其生存状态不容乐观。记者 王 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