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保险距离农户有多远?
- 发布时间:2014-08-06 01:29:55 来源:兰州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近几年来我省农业保险发展初具规模,政策性农业保险从2007年开办以来,实现了补贴品种、补贴总额、开办地区“三个增加”。2007到2013年,累计提供农业风险保障384.48亿元,处理农户赔案18.69万件,支付赔款6.5亿元,受益农户100.14万户次。2013年,赔款支出3.05亿元,受益农户41.5万户次。今年,我省在已有玉米、马铃薯、青稞、能繁母猪、奶牛、牦牛、藏系羊和森林等8个中央财政补贴险种,以及设施蔬菜、玉米制种、油菜、肉牛、葡萄等地方特色优势产业险种的基础上,新增冬小麦、棉花2个中央财政补贴险种,中药材、苹果2个地方性补贴险种。今年5月中旬,由中华联合保险公司甘肃分公司和人保财险甘肃分公司两家联合所做的中药材产值保险试点在全国率先启动,目前承保工作已全面完成,承保试点品种当归、黄芪、党参面积共8.77万亩。为进一步推动保险业服务“三农”工作,2013年开展定西马铃薯保险、甘南养殖业保险、武威农村家庭综合保险等3个农业保险示范区建设,扩大农险承保面。在我省范围内形成了既有全国统办品种、又有地方特色品种的多格局农业保险发展局面。根据我省下发2014年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方案,全省农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保费规模有望超过去年,预计可实现保费收入6.9亿元,增速达到21%。
“好在有玉米保险帮我挽回一些损失!”
“今年种了近500亩玉米,都买了玉米保险,每亩地自己只掏了3.15元保费,其余大部分都是政府补贴的。这个保险我已经投保了三年,感觉心里很踏实,如果遇到灾害性天气或者病虫害什么的,心理承受力比以前强了,起码保险公司能替我分担一些损失。两个月前我的玉米就遭遇了一场冰雹天气,报案后保险公司还派了专人来查验定损。”皋兰县黑石川和平村的种植大户许全洲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4月14日的冰雹天气是皋兰县很少见的灾害天气,我的玉米全部受灾,当时看着一米多高的玉米叶子都被打烂了,心里确实不是个滋味儿,粗略地算每亩至少减产200斤。好在有玉米保险,至少可以帮我挽回一些损失!”
许全洲向记者提起的玉米保险是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一种,它是由政府提供保险费补贴,个人承担少部分保险费的惠农保险。记者了解到,目前玉米险和马铃薯是我市涉及政策性农险的两个主要品种。以玉米保险为例,农户每亩玉米地每年保费为21元,只需自掏腰包3.15元,其余17.85元由国家资金补贴。如果发生承保之内诸如暴雨、洪水(政府行蓄洪除外)、内涝、风灾、雹灾、冻灾、旱灾、病虫害等灾害时,保险公司会在保险期间内,根据农作物的实际损失率,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负责赔偿。发生保险事故时,若玉米保险每亩保险金额低于或等于出险时的实际价值,则以每亩保险金额为赔偿计算标准;若玉米保险每亩保险金额高于出险时的实际价值,则以出险时的实际价值为赔偿计算标准。我省玉米保险由人保财险甘肃分公司承保。据公司农险部负责人告诉记者,玉米保险自2011年开办以来,承保面积在不断增加,农民的积极性在不断提高。2013年度,公司政策性农险总保费收入1026.13万元,比2012年同期增长了152.37万元。其中种植业(玉米)实现承保面积25.24万亩,保费收入为530万元。
多格局农业保险凸显发展后劲
近年来,国家对农业发展支持力度逐步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可以减轻农民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不可抗力带来的经济损失,保证农民减产不减收,确保其有恢复再生产的能力。随着政策性农业保险等涉农保险业务的推广实施,我省部分地区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局面正逐步得到改善,减轻和缓解种植户的后顾之忧。记者从甘肃保监局了解到,自2007年国家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启动实施以来,甘肃保险业努力克服欠发达地区开展农业保险面临的中央财政保费补贴政策争取难、地方保费补贴配套资金落实难、农户自缴保费收取难、公司经营理赔管控难等困难,不断凸显发展后劲。
据悉,近几年来我省农业保险发展初具规模,政策性农业保险从2007年开办以来,实现了补贴品种、补贴总额、开办地区“三个增加”。2007到2013年,累计提供农业风险保障384.48亿元,处理农户赔案18.69万件,支付赔款6.5亿元,受益农户100.14万户次。2013年,赔款支出3.05亿元,受益农户41.5万户次。今年,我省在已有玉米、马铃薯、青稞、能繁母猪、奶牛、牦牛、藏系羊和森林等8个中央财政补贴险种,以及设施蔬菜、玉米制种、油菜、肉牛、葡萄等地方特色优势产业险种的基础上,新增冬小麦、棉花2个中央财政补贴险种,中药材、苹果2个地方性补贴险种。今年5月中旬,由中华联合保险公司甘肃分公司和人保财险甘肃分公司两家联合所做的中药材产值保险试点在全国率先启动,目前承保工作已全面完成,承保试点品种当归、黄芪、党参面积共8.77万亩。为进一步推动保险业服务“三农”工作,2013年开展定西马铃薯保险、甘南养殖业保险、武威农村家庭综合保险等3个农业保险示范区建设,扩大农险承保面。在我省范围内形成了既有全国统办品种、又有地方特色品种的多格局农业保险发展局面。根据我省下发2014年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方案,全省农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保费规模有望超过去年,预计可实现保费收入6.9亿元,增速达到21%。
保险理赔环节是做好农险的关键。对此,甘肃保监局采取了有效的监管制度。在投保环节,为农户发放有参保险种各要素及报案电话的保险卡,做到一户一卡;在理赔环节,开辟理赔“绿色通道”,做到有案必受、查案必到、立案必结,赔款直接到农户;承保公司还建立了农业专家协作网,为农户及保险公司提供农业防灾防损技术服务。5年来,甘肃保险业处理农户赔案11.01万件,为农户支付赔款1.72亿元,受益农户17.36万户。
政策性农险目前兰州只保玉米和马铃薯
记者在甘肃保监局了解到,目前我省农业保险由人保财险和中华联合保险公司两家承办,人保财险的业务量几乎占到了全省农业保险的七成,涉及我市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只有玉米一个品种,皋兰、榆中等地区承保面积较大。由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公司承办的农业险在我市主要涉及马铃薯和设施农业。其中设施农业自2012年开办以来,只在榆中地区做过小面积试点,马铃薯保险在2012年到2014年的承保期内,由于农户种植马铃薯的收入有所下降,积极性减退,面积出现了萎缩的态势。
据市农牧局相关人士表示,农户的种植风险主要是再燃灾害、病虫害和旱涝灾,对于农户来说,利用种植保险规避风险,尽快恢复生产则显得相当重要。据了解,目前除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外,保险公司涉农的商业险其实险种很丰富,如设施蔬菜、玉米制种、油菜、肉牛、葡萄、苹果、中药材等都有相关的商业险种,但采访中记者却了解到,目前我省农业商业险自开办以来,只是寥寥几笔,人保财险甘肃分公司承保的酒泉一公司的60亩葡萄为最大的一笔。
在记者与我市承办农业保险的农险部工作人员的接触中,不少人认为,农业险大家都想进都想做好,但是风险管控做起来难度很大。以张掖开展了四年的设施农业保险为例,若设施农业保额在5000元到7000元左右,对于50乘以15米的标准大棚来说,农户承担的保费大概在200元左右。2011年河西地区的一场大风给农户带来的损失超过百万,由于当时设施农业在该地做试点,保费比较低,只收了十几万元,但是这场灾害保险公司承担了四十多万元的理赔款,保险公司的承保压力也很大。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农业保险的风险太大,而与农民打交道难度较大,由于他们对于保险原理知之甚少,以为所有的农业险都是政府委托保险公司在做,应该是一项福利,并不认为是保险合同。看似农业险能不断地扩大规模,但就保险品质的优良程度来说还是难以界定,不少保险公司在承办农业保险时大多在高兴之余仍是忧心忡忡。
“我的树苗和大棚能投保农业险吗?”
在记者与农户的交流中,不乏保险意识很强的种植户。“今年我和一家纸浆厂签订了近1000亩的美国速生竹柳协议,纸浆厂提供树苗,达到一定的生长期后他们负责收。由于灾害天气的影响,种植树苗的风险也不少,如果保险公司有相关的保险就好了,起码心里有底了。”许全洲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但记者了解,目前我市还没有针对苗木的商业保险满足他的愿望。
皋兰县黑石川乡和平村的农民卓俊栋有两个长80米宽12米的塑料大棚,虽然4月14日的冰雹好在对他的设施农业没有受到灾害,但谈到种植风险他还是多少有点担心。采访中,他希望自己的大棚也能投保相关的农业保险。对于蔬菜种植来说,温室大棚发生意外损失的概率很大,春季大风容易把棚膜刮破;夏天暴雨常会把护墙损坏;冬天的大雪压在大棚上常常造成支架坍塌。灾害天气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赶上了,赶上一次,损失就很大。如果有了农业保险,一旦灾害发生,农业保险公司会进行理赔,就可以降低灾害发生时的损失。但由于保险标的小、分布不集中、保险公司运营成本过高等问题,卓俊栋目前无法投保这个险种。但也有一个喜人的消息,目前人保财险甘肃分公司在和市农委在研究制定相关实施方案,例如补贴比例、运营方式等,预计今年十月能推广,卓俊栋的心愿就可以得到满足。
就此,业内人士认为,我省由于地域特点和农业发展的实际现状,发展露地蔬菜农业保险也势在必行,这几年随着露地蔬菜规模在逐年增大,与之带来的风险也随之扩大。从调研情况来看,露地蔬菜规模占比很大,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农户在尝到蔬菜种植带来的甜头后,将自己大部分的财力、物力和精力都倾注在蔬菜的种植里,投资额一般较大,一般农民都是通过贷款发展蔬菜种植,一旦发生大面积灾害,带来的损失相当严重,相当一部分农户难以承受,短期内没有实力恢复生产,甚至承担很大的债务压力导致返贫。因此,农户需要露地蔬菜种植保险保障机制来替他们减少后顾之忧,分散自身的经营风险,缓解遭受灾害的打击,降低农户收入的波动,以保障蔬菜种植产业的稳步健康发展。
什么原因致使商业性农业险投保率过低?
在采访这个问题的时候,业内相关保险公司负责产品开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商业性农业险目前投保率低的主要原因在于是农业保险保障标准低,涵盖不了生产成本。目前玉米保险的赔付是按照2007年制定的保险条款规定,其实保险金额已经涵盖不了农民的生产成本。同时,由于保险公司在独立运作农业保险业务时,必须通过较高的保险费率才能弥补农业保险的成本,使得农业保险的费率通常高于一般财产保险和人寿保险的费率。除了农户的保险意识比较薄弱外,农业保险查勘定损到户难度大,农户定损容易出现偏差。由于农业保险面对的是千家万户,土地零散经营,保险公司对于绝收的做到了查勘定损到户,对于大面积的灾害损失采取的是抽查查勘到村,不能普及到户。另外,发现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是商业型农业保险发展不足的一个原因。从事农业保险工作的人员缺、专业力量弱,不少定损人员没有专业的农业知识,干农业、学农业的人很少,具体操作时也只是对着条款照猫画虎。而保险公司在镇网点少,特别是在农业保险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基层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的矛盾则显得更加突出。
采访中,人保财险甘肃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目前的产品设计以低保障、广覆盖为基本原则,不能有效满足目前农业发展情况的需要,尤其是集约化、规模化农业的需要,下一步我公司将持续关注以土地流转和集约经营为主的新兴农业发展情况,适时开发相应保险产品。
应大力推广“保险公司+龙头企业或合作社+农户”模式
中国保险协会理事魏建邦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省农业组织化程度不高、以小农经济为主的现实,真正为农业系上“保险带”,以提升农户应对灾害的能力,必须得到政府的支持和推动。应在巩固现有的政策性险种的基础上,补齐全部财政补贴险种。地方财政保费补贴方面,应根据不同地区的财力状况,确定地方财政保费补贴的分担比例,提高经济强县的分担比例,降低欠发达县的分担比例,使其财力与事权相匹配,切实解决种粮大县种植业保费补贴资金难以到位的问题。
就商业性农业保险方面,魏建邦为加快我省种植业保险发展提出了三点建议:调整种植业保险的基本单位。目前,种植业保险以户为基本单位,参保户数越多,基本单位就越多,保险公司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也就越大。可以考虑将以户为基本单位调整为以乡或者村为基本单位,并成立保险理事会,具体负责本地的保险工作。如因灾需要赔付的,由市、乡、村三级共同进行查勘定损和测产,确定综合赔付率进行赔付。按照国家农业产业化要求和国际趋势,农业保险都要走“保险公司+龙头企业或合作社+农户”模式。目前上海、四川等地就办得比较成功,虽然甘肃的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但已有雏形,比如酒泉、张掖等地的制种业,榆中、武山等地的蔬菜大棚,天水的果树等,在这种模式下,保险公司与农业龙头企业或合作社签订保险合同,保费由企业来承担。发生灾害后,保险公司向龙头企业或合作社理赔,之后再对农民进行补偿,可以有效解决农业保险直接面对农民存在的保险标的小、分布广、查勘难、理赔难,保险公司运营成本过高等问题。三是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规定进行进一步规范,省市农业有关主管部门应更加积极有所作为,对农业保险等惠民政策进行正确引导,并与保险公司共同研究完善具有地区特点的农业保险保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