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03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如何让“沉睡”的养老券醒过来

  • 发布时间:2014-08-01 08:33:15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政府向社会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老人拿了服务券用来买米买面

  编者按日前,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工作的意见》,指导目录涵盖的服务事项达到267项。从中选取的居家养老服务等6项服务,于今年内开展首批试点。

  作为深化社会领域改革的重大措施, 政府购买服务是加快服务业发展、扩大服务业开放、引导有效需求的关键之举,也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政事、政社分开的必然要求。之前,我省部分地方已经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过程中,有着怎样的经验教训?下一步,试点政策该如何及时调整?

  本报从今天开始推出《政府下菜单,六道头盘菜怎么吃?聚焦政府购买服务试点》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在全省率先推出政府向社会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是成都市锦江区。记者日前在此采访时发现,有些老人手中的养老服务券已经沉睡多日,甚至过期了。

  这是怎么回事?

  □本报记者 陈岩 梁现瑞

  1

  沉睡

  64张失效养老券的背后

  对于健康老人,消费实物的意愿远远大于消费服务

  7月30日,成都闷热。位于市中心的锦江区和美之家老年活动中心,74岁的老人许志安正躺在藤椅上跟人聊天。10多年了,日子就这样一天天不咸不淡地重复着。得知记者来采访,许志安一骨碌爬起来,回家取回了厚厚一沓2012年的“锦江区居家养老服务券”,清点一下,总共64张,420元。

  说起这些养老券的来历,还得回到2011年。成都市锦江区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在居家养老方面启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探索,即用财政资金,向社会相应机构购买服务,提供给辖区内符合条件的老人。发放“居家养老服务券”,老人可以凭券到所住辖区的“锦江区居家养老助残定点服务机构”购买家政、护理、物业维修、法律援助、心理疏导、医疗保健、就餐送餐等服务。最少40元/月,最多160元/月。锦江区符合条件的对象有4万多人,仅此一项,区财政每年需要支付3000多万元。首批定点服务机构有近200家。

  书院街社区就有3000多位老人符合条件。许志安是孤寡老人,按照规定,每月可以领到160元券,每半年发一次,他一年可以领到1920元的服务券。

  许志安说,他没有退休金,每月只有400元的低保。得到这种券,他当时很高兴。不过,随着时间推移,他发现,除了每个月理次发,自己并不需要太多的服务,洗衣、做饭、清洁,这些自己都还可以做。至于护理,身体还可以,也不需要。时间久了,券就堆在家里。只能当年使用,新年一到,这些券自然作废了。

  记者在锦江区多个社区调查发现,许志安的情况不是个案。究其原因,对于健康的老年人,消费实物的意愿远远大于消费服务。

  2

  探秘

  用出去的服务券去哪儿了

  “养老券”变成“粮油券”,老人们满意了,政策目的却落空

  “还有1000多元券哪里去了呢?”记者问。许志安道出其中奥秘。原来,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看到老人们使用养老券的积极性不高,一些定点机构工作人员只好变通,买来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允许用养老服务券购买,这样,消费券用出去了。

  对于这样的现象,锦江区老龄办主任杨帆表示很无奈。养老券的本意是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加工食品,比如包子、蛋糕,是允许用券购买的;但买米买油则不行。后者是保障而非福利范畴,不算养老服务,不合发这笔钱的政策本意。

  2013年开始,锦江区将“养老券”变为“养老卡”,实现了电子化,金额和使用范围都没变。但老人依然不愿消费服务,还是习惯拿卡去买米买油。

  同一社区88岁的王君清则“转了个弯”,她用卡买粮油回来给邻居,做成饭菜再给她。很多老年人与她类似,并不购买服务,通过这种方式,手里的券和卡上的钱没剩下多少。

  “养老券”变成“粮油券”,老人们倒是满意了。政府原本指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但愿望落空了。

  3

  激活

  购买服务需要提高针对性

  老人并非没有消费服务的需求。只有精准发力,才能点燃百亿养老服务市场

  政府的惠民政策,为啥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西华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何东认为,根本原因是政策的针对性不够。以成都市锦江区的案例来说,政策是普惠制的,但老人的实际条件却千差万别。制定政策,应该做好先期调研。他们在调研中就发现,老人们目前最大的需求是医疗,但很多地方的养老服务却无法涵盖这一项。

  内江已经开始转变。今年7月,内江市市中区也有类似行动,但政策不是针对辖区内所有8万名老人,而是只覆盖行动困难的5900余人。“他们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是最强烈的。”市中区民政局副局长郑平说。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院长助理、成都老龄事业发展中心主任隋国辉认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应该坚持普惠与特惠相结合。首先是针对有需求的困难老人,然后根据地方财力水平,可以对所有老人实施普惠性的居家养老服务。老百姓不买账,是因为居家养老是我国从家庭式养老向社会化养老转变中产生的新事物,很多老年人从未享受过类似服务,也就没有消费意识,但不能说老年人没有需求。

  西南财大天府学院在大量调研中发现,老年人需求最大的是基本物质生活、医疗服务和心理慰藉服务。后两者就在居家养老服务的范畴,但这两者专业化程度高,目前的养老服务机构难以胜任。

  随着社会的发展,消费水平的升级,隋国辉相信,未来上述现象一定会改变。

  新闻背景

  今年初,我省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15年,全省力争形成“9073”养老格局,其中的“90”,即90%的老年人通过自我照料和社会化服务实现居家养老。

  刚刚颁布的《关于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工作的意见》明确,今年全省将选取居家养老服务开展首批试点。即财政出钱,向社会相应机构购买护理、清洁等服务内容,然后提供给符合条件的老人。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截至2011年11月1日零时,四川常住人口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880.8万人,绝对值占全国第二。假设一个老人的居家养老服务年消费1000元,那全省这一市场份额高达近100亿元。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