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中铭:警惕产业资本加速减持
- 发布时间:2015-05-28 07:46:00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王斌
牛市不仅是投资者财富增值的最好时期,也是产业资本的收获季节。自A股实现全流通以来,产业资本的减持套现就络绎不绝,在每一轮反弹行情的背后更是如此。如今A股正处于牛市行情中,产业资本的减持套现更显活跃,而且有加速的迹象。
仅在5月19日,就有安科瑞、北陆药业、新筑股份、掌趣科技等上市公司发布减持公告。而某些上市公司重要股东的减持也都堪称“大手笔”。如文峰股份在一个月时间内先后五次减持股份9240万股,套现金额高达70亿元;5月13日,兴业银行第二大股东恒生银行通过大宗交易系统减持股份9.5亿股,转让价格为每股17.68元,涉及金额近170亿元;5月15日,晶盛机电控股股东上虞金轮投资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合计减持2000万股股份,减持均价19.96元,约占公司总股本2.27%的股份。
Wind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至5月18日,已有956家上市公司出现了重要股东减持行为,合计减持股数约235.04亿股,减持市值约2955.24亿元。而在2014年,重要股东减持的股份合计约为225.20亿股,减持市值约为2505.58亿元。半年不到的时间,重要股东无论减持股份数量还是减持市值规模,均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
重要股东的减持,对股价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兴业银行二股东大肆减持后,其股价连续多日阴跌不止,直至本周二金融股全面上涨才出现止跌,但也没有收复“失地”。当然,重要股东减持,并非意味着个股股价会下跌,大股东越减持,个股股价反而大幅上涨的例子亦是比比皆是,在今年的牛市中也很普遍。
与重要股东的大肆减持相比,其增持则是“弱爆”了。如今年以来上市公司高管股东累计减持2883次,而增持仅593次;公司形式的持股股东减持1484次,而增持仅为186次。显然,两者之间的巨大差距,与牛市行情有关,更与个股股价的高企有关。
尽管熊市中亦不乏产业资本的减持行为,但毫无疑问,相对于一般投资者,产业资本对其股价的高低更加敏感。牛市中产业资本出现大量的减持行为,往往与上市公司股价达到其心理价位,甚至是被高估有关。而熊市时的增持,则与产业资本(主要为控股股东)认为股价被低估有关,当然也与其力挺自家公司的股价有关。
目前A股市场三大“抽血机器”分别为新股IPO、上市公司再融资以及大小非的减持。今年一季度,沪深两市发行新股70家,融资481亿元。考虑到二季度IPO提速的因素,预计今年上半年IPO融资额在1100亿元左右,而目前重要股东减持套现金额已近3000亿元。因此,相对而言,重要股东减持的“抽血效应”要远远强于新股IPO。更值得注意的是,大小非减持后,套现资金或许永远远离了二级市场,不像中小投资者卖出股票后,会继续投入。从这个意义上讲,重要股东的套现,抽走的是股市的“真金白银”。
显然,产业资本出现的加速减持现象,绝对不应该被漠视。虽然在目前牛市背景下,在增量资金跑步进场的情形下,市场并不缺乏资金。但股价越上涨,只会引来产业资本的加速套现行为。而一旦牛市走完,其后果将慢慢呈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