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29日 星期三

财经 > 新闻 > 外媒看中国 > 正文

字号:  

英媒:从郑州新城看中国经济潜力

  • 发布时间:2015-04-20 09:48:53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王斌

  英国《经济学家》4月18日文章,原题:中国经济:回到现实 副题:郑州折射中国经济新常态:绝无崩溃之虞的结构性放缓 2013年,美国某电视新闻节目到郑州一个新区采访时,将其称为中国楼市泡沫的典型。女主持人说,“我们发现了人们说的‘鬼城’。”两年过去了,如今她曾站过的空荡街道已车水马龙,一到午餐时间,上班族们就从写字楼中涌出,住宅小区的众多阳台上晒着衣物……河南省和郑州市把许多政府部门搬迁至此后,郑东新区开始迅速崛起。随后,有着大学校园般的中学开始招生,吸引众多家庭搬来。当地居民陈金波(音)哀叹前几年的静谧已一去不返,“如今的交通高峰期令人头痛。”

  郑州的成功发展令对中国过度投资的担忧落了空。假以合适的“催化剂”和些许时间,“鬼城”亦能长出“骨肉”。然而,这也标志着中国经济正出现拐点。郑州仍有雄心勃勃的建设计划。但即便建起如此壮观的城区,大型项目对经济的影响也已日渐式微。去年,郑州GDP增速从过去10年来的平均13%以上降至9.3%。这种趋势仍将继续。作为中国最贫困省份之一的河南省的省会,郑州曾稳居中国最后的大规模快速增长的最前沿。但如今它的成熟预示着,中国经济放缓不再是周期性的短暂现象,而是一种结构性减挡。

  几年前,当沿海省份增长每况愈下时,更为贫穷的内陆地区力挽狂澜。河南和其他类似内陆省份有4.3亿人口,能组成令巴西和印度相形见绌的世界第七大经济体。但大西部是欠发达地区,影响力小得多。因此,如今中国的问题并非增速是否会反弹至两位数,而是放缓将是不引发危机的逐渐走低,抑或突然而危险的骤跌。中国已出现压力重重的迹象,如财政吃紧和坏账增多等。

  但这并非故事全部。这个国家还拥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潜在力量以及修复问题的新决心。中国正进行经济结构转型,去年服务业占比达48.2%,工业占比降至42.6%。经济虽放缓,中国仍在去年创造出1320万个城市就业岗位。但若仅指望经济再平衡让中国脱离麻烦,未免有自鸣得意之嫌。为此中国正推行三种改革:金融自由化、财政改革和官僚体制改革。这些变化都需要时间。

  在郑州,大半个南部城区被覆盖在建筑扬尘下。除了建造庞大的新机场航站楼,工人们正挖掘新地铁线。傍晚时分郑州陷入数小时的交通堵塞。对当地居民而言,更紧迫的问题并非经济崩盘,而是持续增长带来的头痛——即便增速已比从前疲弱。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