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奥报告上百人8个月完成 分装20个特制箱子送洛桑
- 发布时间:2015-08-01 07:47:04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马艺文
“尘埃落定,庆典落幕,北京进入七年的冬奥周期。一年前,我对申办冬奥会的了解还仅限于“听说过”,甚至有些“不以为然”。作为已经举办过奥运会、APEC,即将举办田径世锦赛,每年举办近3000场次大型活动和赛事的国际大都市北京,真的还需要一次冬奥会来证明自己吗?2014年6月20日,带着“北京为什么要申办冬奥会”的疑问,我走进了位于北四环的奥运大厦,来到北京冬奥申委新闻宣传部工作,首先面临的就是向公众解答这个疑问。如今一年过去,我愿意这样来解释:对于京张两地以及更广大的京津冀地区民众来说,收获的是健康、富足、便捷、蓝天。何乐而不为? ”
参与2022年冬奥会申办工作的团队中,至少有一半人都参与过北京奥运会的组织工作 2008年奥运会遗产办崭新冬奥会
北京是2013年11月3日正式提出申办冬奥会的,冬奥申委成立后开始陆续吸纳人员。我加入时申办工作起步不久,稍显空荡的办公室里几句醒目的标语一下把我拉入了申办的状态中,“人生难得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办一届冬奥会,将起到点燃冰雪运动火炬的作用”。后一句标语来自习近平主席对申办冬奥会的明确支持。
奥运大厦里处处都是“2008奥运遗产”,从门口的倒计时牌到前台的LOGO、从工作区的办公家具到食堂的桌椅碗筷,都是北京奥运会留下来的。贵宾厅里的背景,一面墙是2008北京奥运会,一面墙是2022年冬奥会。很多媒体拍摄时都喜欢让镜头从“2008”掠到“2022”,仿佛在历史中行走。这的确象征着一种殊荣,因为如果申办成功,北京将成为唯一一座既举办过奥运会又举办过冬奥会的“双料”奥运之城。
当然,这座大厦里的人,才是2008年奥运会最宝贵的遗产。根据我粗略的统计,参与2022年冬奥会申办工作的团队中,至少有一半人都参与过北京奥运会的组织工作,彼此见面时一报出手机号码就知道是“奥友”,合作时也会多了一份默契。
已经举办过奥运会并且正在飞速发展的北京,几乎不再需要专门为了举办冬奥会而进行任何基础设施建设,12座场馆中11座是现成的,唯一需要新建的速滑馆,还是早就在规划中的,无论申办是否成功都会建设。从场馆到设施,从人才到经验,北京的确是在利用2008年的遗产申办一届崭新的冬奥会。
申冬奥将推动京津冀联动治理大气污染,让北京的空气质量早日向张家口“看齐”
对手相继退出北京坚持终会有收获
我报到后不久就赶上国际奥委会于2014年7月7日宣布北京和挪威奥斯陆、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一起成为2022年冬奥会的候选城市。虽然北京入围没有悬念,但这是申办过程中重要的时间节点。成为候选城市后,申办标识可以正式使用奥运五环,相关文件、宣传品都要进行相应的更新,标志着申办工作进入新阶段。
三个月之后的10月1日,奥斯陆正式宣布退出2022年冬奥会申办,此前,波兰的克拉科夫和乌克兰的利沃夫都陆续退出了申办。至此,北京的竞争对手只剩下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对于这一突如其来的变化,北京冬奥申委表示,将继续全力以赴做好申办工作。
对手由于各种原因陆续退出,北京为什么又凭什么仍然坚持到底?这前后一段时间,我和同事密集组织中外记者赴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三个赛区现场采访,就是想解开这个疑问。记得初秋季节刚刚开始邀请外国记者时,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是“崇礼是哪儿?”有些记者连“张家口”、“崇礼”的名称发音都发不准。去的次数多了,很多记者自然而然爱上了崇礼。到了雪季,采访结束后,他们愿意留下来在崇礼滑雪放松。
坐落在崇礼崇山峻岭深处的密苑云顶乐园,是规划中的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和单板滑雪比赛场地。记得第一次带中外记者来到这里时,大家都不敢相信在大山深处有如此现代化的五星级酒店和设施设备如此先进的滑雪场。而山脚下的崇礼县城,已经颇有欧洲滑雪小镇的感觉,夜色中拐过一个山坳,灯火阑珊的山城豁然出现,马上让人睡意全无。
在崇礼,记者们采访过依靠农家乐旅游迅速致富的老乡,在滑雪场因雪结缘的年轻教练夫妇,毕业后回乡在冰雪博物馆做讲解员的大学生,放弃工作来经营雪具店的北京白领……
记得在一次媒体吹风会上,有记者问到如果申办不成功,张家口将如何面对。张家口市市长侯亮脱口而出,“不管申办是否成功,张家口都是赢家。”去年一年,张家口的知名度直线上升,全市全年签约亿元以上的项目220多个,到崇礼滑雪的游客增加了两成以上。人们突然发现,原来距离北京这么近的地方,还有这样一个环境清新、物产丰富、滑雪产业发达的所在。张家口下辖13个县,有10个是国家级贫困县。而到2014年底,崇礼已经快速脱离国家级贫困县名单,申冬奥的带动作用可谓立竿见影。预计到2019年,早在规划中的京张高铁将建成通车,这意味着张家口进入北京一小时生活圈。京张文化休闲旅游带的建设,不仅为北京市民开辟了美丽的“后花园”,还将使张家口跨越第一、第二产业直接迈进更高的发展阶段。同时,申冬奥还将推动京津冀联动治理大气污染,让北京的空气质量早日向张家口“看齐”。
随着对申冬奥工作了解的深入,我逐渐体会到,北京已经不需要再证明自己,京张携手申办冬奥会,是为了民众享有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富足的生活、更便捷的交通、更宜居的环境,同时为国际奥林匹克事业做出贡献,和我们有几个对手、对手是谁真的没有直接关系。
北京在申办之初就提出的“以运动员为中心”、“可持续发展”、“节俭办赛”三大理念与国际奥委会改革精髓不谋而合
《申办报告》将是最后一份纸质报告
自从2014年4月以来,一项工作一直在默默进行,就是申奥“百科全书”——《申办报告》的撰写工作。来自冬奥申委内外多个部门的上百人分为14个编写组和1个编辑组,历时8个月,于2014年底完成报告撰写并印刷80套,每套三册。《申办报告》管理十分严格,不仅统一在保密印刷厂印刷,所有接触报告的人都要一一登记。我虽然身为冬奥申委工作人员,也不能随便接触报告,只是在一次接待媒体采访时才借出报告得以见其真容。专职管理报告的同事寸步不离,翻页时会小心地戴上白手套。
这80套《申办报告》被分装在20个特制的箱子里,漂洋过海送到洛桑,1月6日由北京冬奥申委主席、北京市市长王安顺亲手递交给国际奥委会。虽然递交仪式只持续了3分钟,却代表了北京的庄严承诺。
此前2022年冬奥会申办城市的陆续退出,对国际奥委会来说,显然不是一件好事,但却加大了国际奥委会改革的步伐。巴赫主席以非凡的魄力和革新精神,力推对百年奥运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提交《申办报告》之前一个月,在摩纳哥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27次全会上,国际奥委会全体成员一致通过了《奥林匹克2020议程》的40条建议,体现了奥林匹克大家庭的高度凝聚力和对奥林匹克运动未来发展战略的全力支持。改革内容主要包括将运动员作为奥林匹克运动核心、“申办”改为“邀请”、允许多国联合申办、减少申办费用等。而北京在申办之初就提出的“以运动员为中心”、“可持续发展”、“节俭办赛”三大理念与改革精髓不谋而合。
在这个大背景下,按照国际奥委会为了“节俭办奥运”出台的新规定,今后从申办环节将取消所有纸质报告,因此,2022年冬奥会的申办报告,将是国际奥委会历史上最后一份纸质报告。
最后一次递交纸质《申办报告》,最后几个通过“申请”获得奥运举办权的城市之一,崭新的《奥林匹克2020议程》通过后首批选出的主办城市之一……北京2022年冬奥会,无意中站在了奥林匹克变革的关口,也将承担变革的责任。
“迎评”那段时间,各个部门的同事们不是在各个场馆踏勘,就是在去踏勘的路上
迎接评估团考察就像一场严苛考试
洛桑提交《申办报告》后,“迎评”成了整个冬奥申委工作的关键词,这是我们对“迎接国际奥委会评估团”的简称。按照国际奥委会的规定,国际奥委会委员不允许造访申办城市,这样评估团考察后完成的《评估报告》就成为各位具有投票权的国际奥委会委员了解申办城市的最主要渠道。因此,“迎评”效果如何,将直接关系到申办成败。
按照计划,评估团在华的评估考察时间是3月22日至28日。在此之前的2月,评估团已经考察过阿拉木图,我们的对手雪量充沛,场馆紧凑,冬季运动普及,可以说是珠玉在前。北京虽然优势、能力也很突出,但如何向各位委员进行最充分的展示,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3月13日,北京冬奥申委全体人员接到通知,接下来的三个周末连续停休,进入连轴转的临战状态。随着国际社会及国内民众对于申办冬奥会关注度的提升,新闻宣传部接到的采访申请像潮水般涌来,最终有200多名中外记者报名采访“迎评”。那段时间,各个部门的同事们不是在各个场馆踏勘,就是在去踏勘的路上;不是在拟订方案,就是在开会研究,用会议室要先排队。
迎评的陈述及答问环节按照《申办报告》分成14个主题。因为《奥林匹克2020议程》中提出了将运动员作为奥林匹克运动中心的理念,北京在“迎评”陈述中加上了“运动员体验”的主题,由冬奥会短道速滑冠军、国际奥委会委员杨扬担任陈述人。
如果说递交《申办报告》是申办过程的重要一步,那么“迎评”绝对是一场严苛的考试。十几名经验丰富的评估委员会成员,绝不是来“走过场”。在总长五个半天的陈述时段里,他们提出了100多个专业问题与陈述团队交流,这还不算场馆现场考察涉及的问题。评估团成员在陈述现场经常是连珠炮式的发问。虽然精挑细选出的陈述人都是临场经验丰富、英语流利的行业专家,但每位陈述人在上场前都会和支持团队就相关问题反复推敲,手中资料上的记号密密麻麻。上场后,每个主题的主陈述人和专家支持团队,一刻都不敢放松。
对于现场无法回答的问题,评估团要求申办城市在他们离开前一天晚上6点前提供书面答案,相关团队的同事们因此度过了几个不眠之夜。为了接待好来自境内外的200多名记者,通过他们将北京的优势和承诺传向世界,每天的新闻采访活动结束后,我所在的新闻宣传部都继续开会直到深夜。
一周的“迎评”工作结束了,我们得以借清明节小长假短暂休整,等待节后更紧张的战斗。
陈述稿件的打磨修改、陈述过程的环节设计、陈述人的服装形象、宣传片的拍摄剪辑、PPT的制作、技术设备的调试对接……每天每个细节都在一环扣一环地向前推进
洛桑到吉隆坡追求完美离不开点滴细节
“迎评”结束后,申办工作进入快车道。北京时间6月1日下午5点,评估委员会公布了《评估报告》,对北京和阿拉木图均评价积极,同时客观指出了两个城市的优势劣势。当天,北京冬奥申委及各个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和专家一整天都聚集在奥运大厦,第一时间对报告进行分析研判,回应媒体疑问。
《评估报告》出炉后紧接着就是6月9日至10日在洛桑举行的陈述交流会,这次会议主要是为国际奥委会委员、国际体育联合会成员、新闻媒体更好地了解候选城市申办工作提供一次交流机会,是新增的一次会议。由于这次陈述偏重技术性,因此前期进行充分的演练非常有必要。那段时间的演练非常密集,由于很多陈述人平时工作繁忙,演练经常是安排在晚上和周末。
洛桑陈述结束后,距离7月31日在吉隆坡国际奥委会第128次全会的最后陈述只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了。这次陈述是影响国际奥委会委员投票倾向的最后机会,而且会向全世界直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陈述稿件的打磨修改、陈述过程的环节设计、陈述人的服装形象、宣传片的拍摄剪辑、PPT的制作、技术设备的调试对接……每天每个细节都在一环扣一环地向前推进。
7月1日,办公区和食堂换上了新口号,“大干一个月,决战吉隆坡”,同事们连吃饭都会加快几分。7月20日,口号变成了“吹响冲锋号,决胜吉隆坡”,战前气氛更浓。7月23日,启程前的倒数第二天,大家都成了搬运工,在办公室整整封装了60个大箱子,分别造册编号,以便送到代表团在吉隆坡的各个酒店驻地,而这仅仅是新闻宣传部一个部门的物资设备。25日上午,北京冬奥申委代表团乘坐包机从北京启程飞往吉隆坡,当包机抵达吉隆坡机场时,乘务员在广播中祝北京申办冬奥会成功,机舱中响起掌声。
抵达吉隆坡后几乎每天都会安排陈述演练或现场彩排。不论是国际奥委会委员还是高层领导,不论是著名运动员还是行业翘楚,每一位陈述人都是那样认真地对待每一次演练,虚心听取专家的意见,不放过任何一个仍有改进空间的细节。正因为他们的态度令人尊敬,在台上的表现才令人惊喜。
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冬季运动仍然陌生,但它带来的速度与激情让人欲罢不能。在陈述宣传片《江山代有才人出》中,那么多孩子在杨扬、申雪、赵宏博、李妮娜等体坛名将的带领下投身冰雪运动,在撞击中激发出勇气,在速度中感受到激情。温室里的花朵扛不起一个强大的民族,我们的年轻一代需要寒冷与冰雪的磨砺。如果说举办奥运会对中国来说是为了“圆梦”,那么举办冬奥会则意味着“改变”。正像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于再清在陈述中所说,在中国举办冬奥会,真的会影响几代人,让我们的民族在冬季也能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久以后,你我都能感受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