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29日 星期三

财经 > 新闻 > 要闻导读 > 正文

字号:  

市场化依然是国企改革的大方向

  • 发布时间:2015-09-19 07:40: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刘波  责任编辑:刘波

  市场化依然是国企改革的大方向

  国企改革的最后一只靴子终于落地。9月13日公布的《意见》要求国企推进以市场化为中心的改革,同时加强党的领导,做强做优做大国企。以市场化为中心,同时增强国企实力、增进国企效率,应该说是本轮国企改革的两个轮子,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各界对《意见》的出台观点不一,但普遍承认,《意见》在许多方面都有突破,最大的亮点是把国企分为商业类与公益类,国企监管从“以管企业为主”转向“以管资本为主”,同时提出混合所有制和员工持股试点等措施,推动股权多元化,创造条件实现集团公司整体上市等。当然很多改革设想仍需细化。这一轮国企改革方案采取了“1+N”的形式,目前出台的是总体的纲领性文件,“N”方面的配套文件涉及具体执行细节,还有待继续推出。

  中国国企改革最初的做法是放权让利,给予企业更大的经营自主权,这在一段时间里激发出了国企的活力,代表着上一轮国企改革的成功经验,但其效果已经达到了一个极限。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核心是产权的重塑与优化,其主要的表现是探索混合所有制。

  虽然与人们的期待相比,《意见》对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表述有限,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连维良已经表示,全面的混改方案年内肯定会出来。混改并不只是简单地把其他所有制引入国企,其关键在于,要搭好法人治理结构,在国企和其他所有制企业之间合理设定权利义务关系,合理分摊风险,降低其他所有制企业对政策风险和经营风险的顾虑,更多引入竞争力强的民营企业,这反过来又能带来两种管理思维、方式的碰撞,在碰撞中创新,帮助国企建立起更加市场化的经营机制。

  在本轮国企改革前夕,社会各界对新加坡淡马锡模式的关注再度增多,这不是偶然的,这表明人们希望国企改革进一步从“管资产”转向“管资本”的探索。笔者认为,中国对淡马锡模式的借鉴应该集中于其精髓,即实行严格的政企分开,政府不干预企业的日常经营。同时,在企业内部形成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员工分离并互相监督的治理结构,让所有者和经营者的权利义务清晰化,防止政府对企业经营的不正当介入。此外,淡马锡在法律上是市场主体,与民营企业完全平等,不享受特殊的保护和优惠,在国内外市场上都和私营企业平等竞争。这些成功的经验都植根于新加坡长期开放化、市场化的经济大环境,而中国的国企改革也需要一个大环境的支持。

  在2008年西方金融危机爆发后的一段时间里,国企伴随着中国经济一枝独秀式的增长而持续壮大,这增强了决策者对中国改革探索的信心,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改革的迫切感。如今在经济开始减速的大背景下,改革迫切感继续加强。虽然大量国企在规模上已足以与国际大企业抗衡,然而“大而不强”的老问题依然存在,许多“国企病”依然持续,如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不统一、创新能力较弱、员工激励不足等,这些病症只能通过持续的市场化改革来解决。国企万不可因为过了一段时间的“好日子”就忽视了走向产权清晰和市场化的大方向。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事实证明,国企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得益彰,市场的完善是国企成长的最终力量源泉。国企改革的前路依然有许多障碍需要克服,必须减少行政性垄断,对可以由私营企业发挥主要作用的经济领域要实行全面的放开,确保公平的市场准入和市场竞争,取消一些国企在贷款、资源获取等方面的不当优势,在各个政府层级上厘清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提升国企的经营效率。

  无疑,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也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目标。国企需要继续做大做强而不是弱化,但这需要以市场化的方式来实现。通过法治的完善,通过完善的产权保护,确立对所有资产的一视同仁的待遇;既要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也要尊重民营资本权利,这才是保障国有资产安全性的最根本的途径。同时,通过改革纠治国企经营中的弊端,通过让国企参与竞争来改善内部管理,提高国企的平均经营收益率,才是实现保值增值的最佳方法,也是对国企所代表的全民利益的最好的交代。

  国企改革对中国经济转型具有深远的意义。很多国企在上一轮经济刺激政策中实行的产能扩张,导致了一定的产能过剩困境。如果改革得好,国企是实现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力量,是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源泉所在;但如果改革停滞不前,低效问题拖延,政企角色不分,政府对国企的隐性补贴与担保持续,也会演变成经济增长的负累。对于中国经济的转型,国企将发挥正面还是负面作用,取决于我们的抉择。

  在继续做优做强国企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正视近年来在一些领域的确出现的“国进民退”的苗头,尽管不能把这个现象夸大。事实证明,民营企业在适应市场、实现创新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把国企做强并不意味着国企要压倒民企,让国企在所有领域都成为主要力量,而是在核心战略领域,以及在因各种原因需要由国资主导、纠正市场失灵现象的领域,让国企成为核心力量。国企和民企根据各自的特征和优势,扮演不同角色,发挥不同功能,得到政府平等的尊重和保护,都为中国转型和增长服务,才是正确的方向。

  (作者为资深财经媒体人)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