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新闻 > 国内经济 > 正文

字号:  

党报曝农民工看病难:患病扛不住了返乡啃爹娘

  • 发布时间:2016-01-15 07:20:32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张少雷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60%左右,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才是真正的城镇化。如何让这1亿人真正融入城市?他们在医疗、教育、住房以及享有公共服务等方面还有哪些实际困难需要解决?还有多少无形的坡坎要跨越?我们的记者走进他们的生活,感受他们的苦乐与期盼。

  即日起本版将连续刊登记者的深度调查报道,敬请关注。

  ——编者

  长年从事最累、最脏乃至最危险的工作,却是从不做体检的人群之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城镇居民都有体检的意识,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也将体检列为职工福利,有的甚至一年体检两次。此外,中小学、大学生也会参加学校组织的体检。而长年从事最累、最脏甚至最危险工作的农民工群体,却是从不做体检的人群之一。”河南信阳居民曹先生感慨,他的一些亲戚在外务工时得了大病,或耗尽家财,或重症不治,“如果之前体检过,早发现早治疗,结果或许不一样。”

  农民工为啥不体检?

  有人确实心里没这根弦。

  年末岁初,记者在河南郑州市航空港区、郑东新区、金水区多个工地走访,大多数工人都认为,体检,是他们要考虑的事情中最不重要的一项。很多人说“只有得病了,才需要去医院做检查”。

  48岁的张春亮来自河南郸城,进城打工已近30年。“除了港澳台,哪个省我都去过。就做过一次体检,还是10多年前招工方统一安排的。能有啥好查的?别花那冤枉钱。能干动活的,身体都不错。”

  有人是不愿意花、花不起这个钱。

  韩得旺今年53岁,是一名泥瓦工。进城打工30多年也从未做过体检。说起这回事他直言心里没底:“体检一次少说几百元,多说上千元,舍不得。而且说实话,我是不敢查。我们干体力活一半靠身体,一半靠精神头撑着。不检查还好好的,最怕一查都是病,又治不起。”

  金水区某工程的承包商李先生说,建筑业流动性太强,有活了临时招募队伍,活干完就散了。“上面又没这个要求,谁愿意多花钱负担工人体检?”

  郑州东新区某医院体检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每年有不少机关单位、大企业组织员工前来体检,但从未有企业组织农民工来体检。

  吃五谷杂粮,干脏活累活,哪能不得病?农民工当然需要体检。被媒体称为“农民工代表”的全国人大代表、新野鼎泰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馨长期关注这一问题,她呼吁:农民工尤其是那些在劳动强度高的行业工作的人,肩周、心肺、肠胃等职业病多发,不早发现会拖成大病。有机构统计,目前农民工的常见病有胆囊炎、呼吸道感染、慢性腹痛、慢性胃炎、颈肩腿慢性疼痛等,都需要早防早治。

  近年来,部分地区的社保机构与用工企业开始以各种方式关注高危行业务工人员的身体健康,为农民工提供免费的健康体检服务。比如,四川泸州市叙永县2015年起将免费体检“惠民项目”范围扩大到了辖区内的外来务工人员,逾万名外来农民工受益。2015年11月,中建三局北京公司在通州10片安置房项目启动了“我要去北京——万名农民工免费体检”大型公益活动,该活动将覆盖1万多名农民工。

  王馨指出,改变农民工体检难的现状,应鼓励各组织机构开展免费体检的爱心活动;社保部门可以从医保基金中划出部分资金作为补贴鼓励参保人员体检,同时起到通过健康管理降低医药费用开支的目的;部分行业企业在“用工荒”的背景下,也可以把免费体检作为员工福利来招募工人。“多方合力,为农民工撑起这把健康防护伞。”

  异地务工报销难,有病舍不得看;大医院看病贵且难,“黑诊所”悲剧屡发

  弘思远今年25岁,江苏泰州人,16岁起就跟随父母到郑州打工。8年前,弘思远得了强直性脊椎炎,发病时疼痛难忍,无法行走只能卧床。“这是大病,我们考虑返回户籍所在地治病,这样按新农合政策能报销大部分医药费用,可泰州的医生说他们治不了,让我们去北京、南京或郑州的大医院治疗。为了治病,我们只好回郑州。”弘思远说,这样一来,新农合只给报销30%费用,全家已经欠了7万多元外债。

  采访中,许多农民工表示,他们较少在城里看病,主要是因为费用报销渠道不畅。按照新农合政策,参合农民就诊实行分级报销制,农民工在异地住院就诊,不仅花销更大,而且报销比例逐级降低。以新农合重特大疾病报销为例,在省、市、县三级医疗机构政策范围内看病的报销比例分别是65%、70%、80%。而分级转诊制度则明确,基层可以诊治的病种,上转不予报销或大幅降低报销比例,逐步形成转诊按规定报销、下转优惠报销、未经转诊不予报销的支付政策。

  小病拖,大病扛,扛不住了返乡啃爹娘——农民工这样自嘲。还有人说,劳动强度本身就是一种筛选,有病的都干不了活儿,干不了自己就回农村去了呗。“将来我和孩儿他娘年纪大了也会得病,如果新农合异地报销比例太低,留城里这个家一定会被拖垮,还不如回农村去。”弘思远父亲说。

  “平常小病小灾,就去药店买点药,顶多就近找个民营小诊所看看。市郊农民工扎堆的地方,这类诊所很多。”来自山东的农民工张云涛说,去大医院看病心里反倒不踏实。“医疗技术好是好,可看个头疼脑热就开一大堆检查单子,花钱跟流水似的,我老担心他们是‘唬我’。”一旁来自新乡的王山根补充说,大医院人多也受不了,他有次去医院治牙疼,从早上排到晚上,牙不疼了队也没排完。

  事实上,张云涛所说的“小诊所”,不少是“黑诊所”。近年来,无证无照的“黑诊所”导致的悲剧屡屡发生:有人拔牙感染了败血症,有人输液引发心脏功能衰竭……2014年河南省曾在百日专项整治活动中取缔非法诊所2473户次。但整治活动过后,这些“黑诊所”又卷土重来。

  1月7日,记者跟随一位农民工大哥去他工地附近的小诊所一探究竟。十几平方米的小屋挤着桌子、药柜和两个旧沙发。一位40多岁的女“大夫”正在给病人看病,她身上的白大褂已经发黄。四五名农民工挤在沙发上输液,同去的大哥反复叮嘱:“记者同志您千万别曝光,连这个也取缔了,我们真没地方去看病了。”

  统一补偿标准,实现信息共享,提高统筹层次,把好政策落实好

  让农民工安心在城市工作生活,必须有效解决他们“看病难看病贵”的后顾之忧。国家拿出真金白银连年提高新农合报销标准,应确保这一民生红包不折不扣地落到农民手中。

  政府管理部门也想了很多办法。

  作为人口大省,河南仅外出打工人口就有2000余万,省内、省外各1000余万。据公开数字,全省新农合参合比例已超过98%。目前,针对省内务工的参合农民工,河南全省范围内推进省、市级定点医院和部分县级医院跨区域即时结报。参合农民在省内其它县(市)区住院报销,不用回本地结算,可当天出院当天报销。针对赴省外务工的农民工,河南相继在北京、江苏、陕西、山东、福建等省市落实近百家农民工定点医疗机构,让农民工就地就诊、就地报销,享受与原籍地县级定点医疗机构同样的报销补偿政策。此外,郑州市2012年起在全国率先建立外来务工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首批共有10万名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医保范围,医保个人无需缴费,由用人单位全部承担,重点解决进城务工期间的住院医疗保障问题。

  从数据和政策看,农民工参合比例很高,医药费用的报销渠道也很畅通,为什么记者采访的那些农民工没有享受到这些惠民政策?

  “就河南省而言,目前农民工看病难,很大程度上是农民工对这些政策知晓度不高造成的。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许多农民工都不知道在郑州县区医院和省内其他农民工定点医院看病,可以和在老家一样同比例报销医药费,仍然感觉看病贵。一旦得了大病,他们还是愿意去市级以上大医院就诊,患者多、挂号难,就会感觉看病难。”河南省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全国范围看,将跨省参合、就诊、报销等政策推广开来,确实有难度。

  首先是各省新农合补偿范围不统一、信息平台未联通,省外就医往往难以享受到省内一样的补偿标准;其次,优质医疗资源有限,省内大医院本就人满为患。当然,还有一些体制机制的问题有待解决,比如新农合的统筹层次比较低,大部分是在县一级,还没有到达市一级,居民医保、新农合分属不同部门来管理,协调和沟通有待加强。还有监管问题、费用控制问题等等。

  “农民工定点医院的建设也应提速。河南信阳有超过200万的外出农民工,他们首创了在农民工集中城市建立定点医疗机构的做法。但定点医院数量有限、科室不全,参合农民工看病要横穿整个城市,弄得‘医院找不到农民工,农民工也不来医院’。”王馨认为,如何让好政策落地,还有诸多课题待解。

  本文采访过程中,国务院印发《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就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制度,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出明确要求。

  根据《意见》,未来城乡居民医保将实现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定点机构、基金管理“六统一”,城乡居民将参加统一的医保,按照统一的政策参保缴费和享受待遇,能够更加公平地享有基本医疗保障权益。

  希望在不远的未来,“看病难”不再成为挡在“新市民”面前的一道坎。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