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充分发挥亿万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
- 发布时间:2015-08-09 07:18:16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马艺文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谈及"三农"问题,涉及粮食安全、农村土地流转等多个层面,显示了中央对于"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习近平在吉林调研期间更指出,"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必须始终坚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减弱、推进农村全面小康不松劲,在认识的高度、重视的程度、投入的力度上保持好势头。"
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发表讲话,"要坚持不懈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充分发挥亿万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在农村发展过程中,农民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充满着巨大创造力的群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民创造的,乡镇企业是农民创造的,基层组织的建设也是农民创造的。可以说,农民的智慧结晶推动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发挥农民的首创精神,支持和鼓励农民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凝聚农民的智慧结晶,对于深化农村改革有极大推动作用。实现、维护、发展农民的根本利益是农村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成效,最终要落到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上来。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4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4元,农村居民纯收入9892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92:1,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差距首次降至"3"倍以下。据中国经济网记者统计,这是2002年以来的最低值。
习近平指出,"保障粮食安全,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既要实现眼前的粮食产量稳定,又要形成新的竞争力,注重可持续性,增强政策精准性。"
解决13亿人口吃饱饭、吃好饭问题是中国头等大事,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都将粮食安全作为重点议题,说明粮食安全的重要性、长期性和战略性。我国粮食产量能保持连续十二年增长我国粮食产量保持连续12年增长,但是,面对不断变化的国内外粮食安全形势,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如水土资源短缺、粮食生产成本上升比较效益下降、国内市场价格高于国际价格、粮食补贴接近"天花板"等。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 今年粮食产量要稳定在1.1万亿斤以上,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姜文来认为,粮食安全要有竞争力,挖掘和探索新的竞争力迫在眉睫。确保粮食安全要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出发,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加快转变为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粮食安全一靠科技,二靠政策。我国为了保证粮食安全,出台了多种政策支持粮食安全,但要提高政策的精准度和效能,确保政策更持续有效地提升粮食安全水平。
今年5月,习近平对耕地保护工作作重要指示,"依法依规做好耕地占补平衡,规范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显示出中央对于保护耕地的重视,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指出,农村土地流转要关注耕地质量问题,好的土地往往用来城镇化,这对粮食安全是一个很大的风险。未来无疑需要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尽量地少占耕地。
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更涉及亿万农民切身利益。要严格防止工商资本到农村介入土地流转后搞非农建设、影响耕地保护和粮食生产。要坚决守住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和农地农用原则,充分尊重农民主体地位,积极发挥市场作用,真正让农民成为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积极参与者和真正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