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新闻 > 国内经济 > 正文

字号:  

中国金融机构积极创新衍生产品服务实体经济

  • 发布时间:2015-05-02 10:41:51  来源:新华网  作者:陈云富 冯莽  责任编辑:张少雷

  如果列举当下中国金融机构的热门行动,由“互联网+”风潮带动的“跨界”思维定会位居前列,在专业性非常强的衍生品行业也不例外。衍生产品为企业提供更为全面的风险管理手段,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曾让场外衍生产品备受诟病,不少金融机构损失惨重。但用南华期货总经理罗旭峰话说,相对于美国发达的市场和衍生品的发展过度,中国市场才刚刚起步。南华日前成立专门部门,为市场提供场外期权等衍生品的报价。

  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陈松男表示,作为风险管理工具,衍生工具实际上是中性的,和汽车类似,衍生工具有很多功能,但驾车前也会有培训、考试相应的措施,金融危机前银行端的滥用衍生产品,核心仍是未能做好相应的风险控制。

  在眼下的中国市场,场外衍生品获得发展更多是市场需求的推动。有业内人士表示,一方面是个性化的风险管理需求增加,另一方面随着企业利润率下滑,市场价格的任何波动都对企业带来巨大风险,而交易所上市品种覆盖的产品仍有限。

  目前中国市场已是全球最大的商品期货市场,包括螺纹钢、铜等产品的交易也位居前列,但是上市的商品仅40余种,交易品种尽管基本覆盖了包括能源化工、金属以及农产品等主要大宗商品,但依然有大部分产品还未能挂牌场内市场交易。

  而促成当下场外市场成期货经营机构最热业务的转变,仍在于政策的“松绑”。此前,作为期货经营机构的期货公司一度被限制在经纪业务领域,随着市场的成熟度与需求的不断提升,包括投资咨询等相关业务在近年开始获得许可,尤其是2014年9月中国证监会发布期货创新相关意见后,资产管理、网上开户以及进入银行间市场等创新陆续放开,极大释放行业的创新潜力。

  目前,中国期货经营机构介入场外衍生品市场,主要借道旗下的风险管理子公司。中国证监会的数据显示,100余家期货公司中,目前已有41家设立风险管理子公司,2014年的现货仓单近期和远期交易规模超过370亿元,多家公司通过估值期权等方式,为市场提供定制化的风险管理产品。

  不过作为“后进者”,期货经营机构的挑战或许才刚开始。目前,金融实力普遍较弱,通过中国市场的场内衍生产品除了期货,大部分期权产品仍是空白。2月份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了首个期权产品——上证50ETF期权,但包括商品的期权、股指的期权等系列产品仍在等待放行进程中。

  上海期货交易所总经理助理党剑表示,期权是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和产品创新的必要工具,未来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场外衍生品业务的同时,还要积极推进场内衍生品市场建设,助力金融机构的场外业务持续稳定发展。

  “如果期权产品进一步丰富,会有助于场内和场外市场的协调发展,从而为企业和机构提供更多元的风险管理工具,使期货衍生品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上海中期副总经理蔡洛益表示。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